APP下载

中日两语言称呼词的比较

2012-08-15于学英

关键词:亲属对面日语

于学英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长春130024)

中日两语言称呼词的比较

于学英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长春130024)

论述了中日两语言称呼词的使用异同。分析了中日两国在人际交往中,交际双方根据身份、地位、角色以及说话者和听话者的亲疏关系选择不同的称呼词,来反映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提出了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汉字文化圈,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理解在称呼词的使用方面的异同,不仅可以加深对两国国民之间思维方式的相互理解,而且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称呼词;称呼;亲属;社会关系

称呼词是自己,对方和第三者不用代词而用名字等进行称呼的语言表现词汇。例如,用名字、地位、职务等来称呼进而也能表示出人际之间的关系。称呼词既有家庭亲朋等关系使用的,也有社会公共关系场合使用的词语语言区分。本文主要探讨汉语和日语中有关姓名和亲属及社会临时关系的称呼及其待遇表现的异同。

一、姓名的称呼

当今社会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名字,名字是人们相互之间呼叫、指示的代名词。但是,每个人的名字并不是人与人之间随便简单就能指示和称呼的,这一点汉语和日语的使用有着共同之处。

(一)称呼词用于自称

在汉语中,姓名作为称呼词不用于自己的称呼,如果用于自己的称呼,有自尊、自大的意义[1]。小赵指着自己的鼻子:“看看小赵,现在是科员,不久就是科长,将来局长所长市长部长也还不敢一定说没有我的份!”(小说《离婚》)。“不是,不是!请你吃饭?你等着吧!多咱你听说老李成了财主,多咱你才有吃我的希望!”,李子荣笑了一阵,觉得自己说的非常俏皮。(小说《二马》)。像这样在日语中很少有把自己的名字用于对自己的称呼。日语论文中也有作者用自己的姓名指示本人,但不是自尊和自谦,是为了给读者一种正式的感觉[2]。

在汉语中儿童、幼儿也有用自己的名字表示自己的用法。天佑太太强打精神地哄妞妞:“妞妞长大了呀,坐花汽车,跟顶漂亮的人结婚!”“妞妞不坐汽车,不结婚,妞妞要吃白馒头。”小孩子很爱听日本人吃了败仗,兴奋打开了小顺的想象:“爸,你,二叔,小顺都去打日本人好不好!我不怕,我会打仗。”(小说《四世同堂》)。这样的用法是孩子疼爱撒娇的表示。

(二)称呼词用于对称和他称

汉语中,年龄比自己小的,领导对部下,或者同辈人之间地位相当、关系比较密切,一般都可以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为表现关系密切,拉近距离,汉语中经常不称呼对方的姓,而称呼名字的也很多。另外,夫妇之间直接称呼名字也是比较常见的。

日语中,很少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包括夫妇之间也很少直呼名字。(家庭中父母对孩子,兄弟姐妹及密切的朋友直接称呼名字除外)。比较常见的是在对方名字后加[さん],另外还可以加「様」,「くん」,「ちゃん」等等,这些是带有对对方表示尊敬的接尾词。其中「様」表示对对方的尊敬,礼貌之意,更多用于正式场合、对待客人及书信收件人。例如:田中良子様。「さん」是「様」的口语形式,是日语日常对话中对除自己之外的人的称呼。日语中对外人称呼「さん」,是日常会话中的基本的礼貌表现,相当于汉语称呼中习惯在姓的前面加“老”或“小”一样,或者是在姓名之后加“先生、女士”。日语中在姓名之后加「さん」,与对方的年龄、性别、职业、身份等没有关系,并且不能用于自己的名字之后。汉语的“老”“小”能够表现与对方的亲密关系,并且可以用于自己的名字之前[3]。

“喂喂,小李吗?我是老张”,“老张,你好,我是小李,什么事啊?”

「もしもし、李さんはいますか。張です」「張さん、こんにちは、李です。何の用ですか」

二、亲属的称呼

(一)亲属的称呼词

亲属的称呼词是能够表示家族内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对面称呼词语和社会称呼词语的不同(上野惠司(1997)は、親族語彙を親族名称と親族呼称に分け述べ、前者を関係称、後者を直接呼称或いは対面称と呼んでもよいとしている)。如面对面时,对自己的父母习惯称呼是“爸爸”、“妈妈”,在提及自己的父母时,还可以称呼“父亲”、“母亲”。日语的称呼词也有同样的对面称呼词语和社会称呼词语的区别,例如「お父さん」「お母さん」和「父」「母」。我们把前者的称呼叫做对面称呼,把后者的称呼叫做关系称呼。汉语关系称呼词“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伯父、伯母、叔父、叔母、姑父、姑母、姨夫、姨母、堂兄、堂妹、表姐、表妹、丈夫、妻子、爱人”。日语关系称呼词「父、母、祖父、祖母、おじ、おば、兄、姉、弟、妹、夫、妻」。汉语对面称呼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爷、姥姥、大爷、大娘、叔叔、婶子、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日语对面称呼词「お父さん、お母さん、お爺さん、お婆さん、おじさん、おばさん、お兄さん、お姉さん」。

(二)亲属的称呼

中国的家族制度是男系家庭为主,因此,亲属称呼有内外之分。

汉语的称呼词语“祖父”“祖母”指的是父亲的父母亲,母亲的父母亲则冠以“外”字,即“外祖父”、“外祖母”,都多用于关系称呼。对面称呼时分别是“爷爷”、“奶奶”和“老爷”、“姥姥”。日语中「祖父」「祖母」也多用于书面语言,指父母双方的父母亲,使用时习惯加上限定修饰语,例「父方の祖父が~」、「母方の祖父が~」。对面称呼时男女双方的父母没有区别,都称呼「お爺さん」「お婆さん」。

父母亲的兄弟姐妹的称呼在汉语中更为繁琐。父亲的兄长称呼“伯父”,父亲的弟弟称呼“叔父”。对面称呼分别是“大爷”、“叔叔”。父亲的姐妹不分年龄大小,一律称谓“姑母”,对面称呼“姑姑”。母亲的兄弟一律称呼“舅父”,对面称呼“舅舅”,母亲的姊妹一律称呼“姨母”,对面称呼“姨”。如果兄弟姐妹两人以上,按照年长顺序称谓“大伯”、“二伯”、“大叔”、“二叔”等等,在称呼前面加以数字。日语中称呼没有汉语那么复杂,无论是父亲方的兄弟姐妹还是母亲方的兄弟姐妹,男性称呼「おじ」,女性称呼「おば」,也没有年长顺序的区别,可以在称呼前面加上名字,例:「武おじさん」、「愛子おばさん」。对于未婚的女性,无论年龄大小更喜欢被直呼其名更能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对孩子的称呼,汉语和日语的用法基本相同,一般来说直接称呼孩子的名字。日语中,男孩更多名字后加「くん」,女孩名字后加「ちゃん」。例如武君,愛子ちゃん。在汉语中,父母亲对孩子有时候这样称呼“儿子(姑娘),过来让爸爸亲亲”,这样直接称呼孩子“儿子”、“姑娘”的方式在日语中很少见到。

配偶的称呼,汉语中对外关系称呼主要是“丈夫”、“老公”、“先生”和“妻子”、“太太”,或者“爱人”(没有性别的区分,指配偶的另一方)。日语对外称呼词是「主人」、「旦那」、「夫」和「妻」、「家内」。日语的「愛人」指的是婚外情中的情人。夫妻双方互相称呼时,汉语中最常见的是直接称呼对方的姓名或者名字。在对方的姓名前面加“小”或“老”的称呼也不少见(年轻夫妇加“小”,年老夫妇加“老”)。老年夫妻间,丈夫称呼妻子“老婆子”,妻子称呼丈夫“老头子”,或者互相称呼“老伴儿”,给人一种多年夫妻共同生活相依相伴的亲密感觉。日语中,女性结婚后改为夫姓,所以相互之间不称呼姓名,也有的年轻夫妇间称呼名字,妻子多在丈夫的名字后加「さん」,体现妻子对丈夫的尊敬。日常生活中妻子称呼丈夫「あなた」,丈夫称呼妻子「おまえ」是为更普通的称呼方式,汉语没有像日语这样夫妇之间用对称代名词称呼对方的用法。

对于家族成员称呼词的使用,日语最常见的称呼方式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以最小孩子的身份称呼其他成员。关于日语的这一特点,铃木考夫指出:日语家族用语是以他人为中心[4]。在日本电车中经常看见老妇人对抱着孩子的妈妈说:「お母さん、ここにいらっしゃる」,老妇人称呼对方年轻女性「ママ」是从怀里孩子的角度称呼对方的。在日本的家庭中夫妇之间互相称呼「お父さん」、「お母さん」。在所有的家庭中,父亲对自己的孩子谈及祖父、即父亲自己的父亲时,不说「お父さん」,而是说「おじいさん」。这完全是从孩子的视点对家族的一种称呼。

三、社会关系的称呼

中日两国在社会人际关系中“上下尊卑”的意识都非常明显,在称呼词的使用上也有着明显的共同点,即都习惯用工作职务或职业来称呼对方。例如,汉语可称呼“王部长”、“李经理”、“张老师”、“胡大夫”等等。日语的呼称词同汉语一样,如下属对上司的称呼“部長”、“田中部長”等的“姓+职务”的称呼。上司称呼下属时则不用职务称呼,而是用“田中さん”或“田中君”的“姓+さん/君”的形式。

另外,社会关系中的,如服务行业的服务人员与顾客,陌生路人之间的临时社会关系的称呼,汉语习惯的称呼方式是,“职业+同志、小姐、先生”或者“姓+职业”,如“司机同志、李医生、王律师”等等。日语多用「职业+さん」,如「本屋さん」、「八百屋さん」、「不動産屋さん」、「運転手さん」、「看護婦さん」。汉语相对于日语表现「职业+さん」的单一形式,呈现了多样性。临时社会关系称呼中,互不相识的人之间,日语都用寒暄语来称呼对方。例如:「すみませんが、駅はどこですか」、「あのう、聞きたいことがあるんですが」。而汉语多用亲属称呼词来称呼对方,如“大哥、大姐、老爷爷、老奶奶”等等,也有用“请问,对不起”等寒暄方式,但是不如日语普遍,汉语更习惯用亲属称呼词,是为了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拉近与对方的距离。这种称呼方式在日语中很少用。因为日本社会普遍地存在明显的“内外意识”,对于内和外有着严格的区分,所以不可能像汉语那样用表达“内关系”的亲属称呼词来称呼不熟悉的外人。

本论分析了中日两语言称呼词的使用异同,理解称呼词的使用,加深对两国国民思维方式的理解,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语言差异产生的文化背景的研究,进一步理解称呼词在人们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今后将要研究的课题。

[1] 吕淑湘.近代汉语指示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44.

[2] 三轮正.人称词和敬语[M].东京:人文書院,2000:166.

[3] 曹偉琴.呼称における中国の文化的価値体系——〈老 +姓〉を中心に——[J].中国語学:2474号,2000.

[4] 铃木考夫.人を表すことば[M].东京:岩波書店,1999:144.

The comparison of address words between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 Japanese language

YU Xue-y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Sciences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n the use of address words in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languages.This article also analyzes how the two languages differ in choices of address words when communicating due to such factors as social status and roles,close and distant changes in relation,individual educational background,and respect for the counterpart.This article proposes that China and Japan have much in common since both countries are assimilated with the oriental Chinese Character Zone.Therefore,to comprehe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ddress word in both languages can not only deepen mutual understanding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but also promote exchange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address word;address;relative; social relation

book=84,ebook=175

H13:H36

A

1009-8976(2012)03-0084-03

2012-05-05

于学英(1969—),女(汉),吉林白山,讲师主要研究教育学。

猜你喜欢

亲属对面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什么?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English Abstracts
不要在车前乱跑
狗也怕醉汉
大声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认知功能调查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
看漫画,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