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思想及其评析

2012-08-15支灵荔

关键词:葛兰西唯物主义马克思

支灵荔

(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9)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思想及其评析

支灵荔

(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9)

对实践哲学思想的形成进行研究,分析该思想的基本内容,将其归纳为实践物质观、人性观、一元本体论思想三个方面。并对葛兰西实践哲学进行评析,阐述其值得肯定的方面及局限性,认为这对于当代人理解、认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葛兰西;实践哲学;一元本体论

一、实践哲学思想的形成

1891年1月23日,葛兰西生于意大利撒丁岛一个小职员家庭,家境贫寒,靠勤工和奖学金读完都灵大学。在大学期间,1913年他加入意大利社会党。大学毕业后,担任都灵社会周报《人民呼声报》主编。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葛兰西响应列宁“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发动都灵工人举行反战武装起义,在工人中赢得威望,被选为社会党都灵支部书记。1922年墨索里尼的上台,法西斯取得政权后,法西斯主义迅速蔓延到意大利全国,迫害进步人士,公开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并在所控制的地区实行专制统治。法西斯主义是20—30年代猖獗于国际舞台的一股反动势力,准备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并阻止社会主义革命。因此,反对法西斯主义、阻止一场新的世界大战的威胁成为各国党和共产党国际的重要任务,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思想正是在批判和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浪潮中出现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给全世界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也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使资本主义陷入危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各国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革命武装运动,但是由于社会党准备不足、工会改良主义的出卖以及资产阶级的残酷镇压,大好的革命形势被葬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西欧无产阶级的革命却没有朝预想的地方发展,于是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在反思和总结经验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应该怎样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探索革命复兴道路?为什么革命不是在发达国家取得胜利,而是现在经济落后国家取得胜利呢?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中期,身陷法西斯主义囚牢的意大利共产党领袖葛兰西,在他所写《狱中札记》中,曾经以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准绳,来评论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状况。与此同时,葛兰西系统地展开了在他看来是符合于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哲学路线的实践哲学的论述。

二、实践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根据葛兰西著作《狱中札记》将“实践哲学”思想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物质观、人性观、实践一元论。

(一)葛兰西的物质观

物质观是哲学的核心问题。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从古至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是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吸收了其物质观中的正确论点和思想,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物质观。恩格斯、列宁对物质观做过系统、深入的分析,但主要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唯心主义的物质观,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本质区别则强调得不够。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1],从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论述出发,他认为“对于‘物质’既不应该从它在自然科学中获得的意义来理解,也不应当从人们在各种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中发现的任何意义上来理解,应当考虑到一起构成物质本身的各种(物理、化学、力学等等——要从历史发展中来注意和研究的意义),也不应当从人们在各种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中发现的任何意义上来理解,应当考虑到一起构成物质本身的各种特性,但只是在它们变成一种生产的‘经济要素’的范围内,所以物质本身并不是我们的主题,成为主题的是如何为了生产而把它与社会历史组织起来,而自然科学则应当相应地看作是一个历史范畴,一种人类关系”[2]。这表明,葛兰西肯定物质的客观存在,但他反对把哲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某种特定的属性,他力图通过区分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和哲学的物质概念的不同,从而把实践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区别开来。“实践哲学”这种创造性哲学的独创性不是凭空思辨的产物,而是对以往的哲学、文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批判的结果,葛兰西认为,马克思哲学即实践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成功地完成了对传统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超越,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二者的综合,使实践成为一切的立足点。葛兰西从实践的观点出发,认为人们不能只见其客观性的一面,也应看到其主观性的一面,应看到由于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动的实践,主观与客观处在不断的转变之中。现实的外部世界不只是外在于人之外的自在的客体,也是人们实践改造的对象,这样,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既唯物又辩证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问题。

(二)葛兰西的人性观——“人是什么”

葛兰西在“人是什么?”的札记[3]中说“人是什么”这一问题是哲学中的头一个和基本的问题。这一问题可以在人的本身中找到,也就是在每个个别的人的身上找到,但是我们所关心的不是每一个个别的人是什么,经过仔细考虑我们就会理解,人就是一个过程,确切点说,是他的行为的过程。他批判天主教认为邪恶的根源是个人,也就是把人当成完全完成了的和受限制的个体,把精神活动看成是个体的本质的观点。葛兰西说,应该把人看成一系列能动的关系,一个时间的过程。他将人类分解为以下三个要素:“1.个人;2.其他人;3.自然界。”[4]他认为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但人并不以他自身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而进入同自然界的关系之中,个体与他人发生关系,同他们并不是简单的算数上的总和;他是有机地发生关系,人与自然发生关系也同样并不是简单的因为他本人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是积极地、通过劳动技术。这些关系都不是机械的,而是能动的有意识的。每个人是在改变他和其他人的关系,改变他和自然界的关系时改变自己的。个人总是从属于一定的社会集团。葛兰西说:“特定人的社会以特定的‘物的世界’为前提,只有在存在着特定的‘物的世界’的范围内,人的社会才是可能的。”在这里,葛兰西首先通过分析人的能动的活动过程,确立了人所处的两种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规定了人的现实性。但是决定人本质的并不是自然物。二是人与他人的关系,规定了人的社会性。葛兰西认为,“人的本性”使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论述并不停留在一般公式化的僵化理解之上,而是上升到实践的高度来认识,因此,人的实践活动既变革现实,也改变自身,既创造世界也自我创造。在实践哲学里,人的本质始终是一种历史产物,它随社会关系的变换而发展着。

(三)实践一元论

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有如下一段话:“在这种情况下‘一元论’这一术语将表达什么意义呢?它肯定不是唯心主义的或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而是在具体的历史行动中的对立面的同一性,即与某种组织起来的(历史化了的)‘物质’,与人所改变了的自然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具体意义上的人的活动(历史—精神)。”[4]这段话被视为葛兰西的“实践一元论”的思想经典表示。这段话被广泛引证,一些人认为葛兰西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道路,走向唯心论,但有些人认为“实践一元论”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没有本质差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一种发展。后者更得到认可[2]。这是行动的哲学,但不是“纯粹”的行动的哲学,即“非纯粹的”,实在的行动的哲学。他的这段话,一是他既反对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也反对旧唯物主义的物质一元论,而主张“实践一元论”;二是认为“实践一元论”是指在实践的基础上物质和精神、人和自然的“对立面的同一性”,是指处于具体的历史活动中的人与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他以实践和物质关系进一步阐述了实践一元论。葛兰西对实践一元论的强调,针对的是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中存在的两种主要倾向:一是正统的解释,即用庸俗的唯物主义解释马克思的哲学。这一倾向的代表在早期是第二国际中强调决定论的理论家们,葛兰西认为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是布哈林,他批判布哈林等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把物质结构与物质本身等同起来,从而把物质看成某中绝对的、静止不变的实体的错误观点。他也反对旧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地就物质本身来考察物质,他认为,对实践哲学的这一理解,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肢解,更重要的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回到了旧唯物主义的水平上。第二,辩证法消失了,机械决定论取代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按照布哈林的观点,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一样,具有因果规律性,任何偶然的东西都是受规律决定的,这使得布哈林在面对历史时,陷入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机械唯物主义理解中,陷入一种新的教条主义。正是这样,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中的第二种倾向,“这种倾向把实践哲学同康德主义以及其他的非实证主义和非唯物主义的哲学趋向联系起来”。这是企图将实践哲学同唯心主义思潮结合起来的思潮。然而葛兰西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他力图通过区分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和哲学的物质概念的不同,从而把实践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区别开来。这表明,葛兰西肯定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客观存在,但他反对把哲学的物质概念等融于某种具体特定的属性,他认为物质的各种特性只有成为生产的“经济要素”才能被认识。“物质”是随人的生产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实际上,实践哲学并不研究一个事物的组成部分或组成要素的机械属性,而是在它的一个要素的范围内,用一个特定的带有社会属性的客体,表现一种符合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关系。这样葛兰西彻底否定了传统哲学关于“物自体”、“本体”等形而上学的谬论,肯定了人、实践和物质之间的有机统一。

葛兰西的实践一元论,研究的是对立物的辩证统一,从而引申出了关于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意义。除了实践形式的改变外,什么意义也不存在。这就是葛兰西的实践一元论实质。

三、实践哲学的思想评析

葛兰西实践哲学思想形成以后,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关注,观点的多样性也使我们有必要科学地评价他的实践哲学思想,对于正确理解他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葛兰西实践哲学思想值得肯定的方面

1.葛兰西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认识论思想,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主客观统一的实践中,强调只有充分认识实践主体性才能更好地把握、理解外部世界的客观性,突出强调了实践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打上实践主体性烙印。人们通过实践不断表现自己的能动性、差异性、创造性。在实践哲学中,葛兰西十分重视强调实践主体性。他通过对人的本质认识、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表现出他所强调的实践主体性。二是历史发展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和实践辩证统一的观点。反对经济的决定论和机械决定论观点,在肯定经济基础和实践的基础作用的同时,特别突出了上层建筑和理论的巨大作用,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2.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综合与超越。葛兰西所谈到的唯物主义是旧唯物主义,在他看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有片面性;旧唯物主义只承认自然界是本源,只谈客观性、必然性和规律性,忽视人的能动作用,唯心主义认为精神和心灵是本源,只看到观念、意识的作用,拒绝承认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因而,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二者的综合和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就是继承和批判以往哲学的结果;他一方面从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产生出来,吸取它的“合理内核”辩证法,又继承了费尔巴哈学说中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但又超越了费尔巴哈等一切旧唯物主义,从而达到辩证法和唯物论的新的结合,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在科学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哲学中的唯物和唯心,成为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

正如历史上一切伟大的思想家一样,葛兰西也有着自己的历史局限。他的局限性突出地表现在对唯物主义的误解上。

(二)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局限性

1.葛兰西认为,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相连,“散发着决定论的、宿命论的、机械论的气味”,并且说马克思“从未把他的世界观称做‘唯物主义’,当提及法国唯物主义时对它进行了批判,并主张这种批判还应更彻底”[5]。马克思不仅认为自己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的,而且是“新唯物主义的”、“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的。马克思还讲过,共产主义者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

2.当葛兰西批判庸俗唯物主义者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历史,仅把意识看做对物质的反映的错误观点时,把“客观性”与“对客观性的证明”混用,造成概念的混乱。

3.葛兰西还把忽视人和实践的直觉唯物主义物质观同宗教创世说相提并论。应该说,其实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是:离开历史和实践活动而迷信客观必然性就类似宗教信仰。因为“可能性还不是现实性”,历史必然性只有通过人们的革命活动才能实现。

综上所述,实践哲学是一种具有意大利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观。实践哲学是葛兰西在20世纪30年代特殊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认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虽然从理论体系上来说,还不够系统,很不成熟,而且有很浓的乌托邦色彩,但人们却不能不承认,它在许多方面是有价值的。

[1] 安东尼奥·葛兰西.实践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161.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 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43.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2,36.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Study on Praxis Philosophy of Gramsci

ZHI Ling-li
(School of Marxism,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

Primarily on the research of Gramsci's“The Philosophy of Praxis”,Gramsci's philosophy thought is summarized into three aspects:material concept,concept of human nature,and fulfillment monism.It analyzes the positive aspect and the limitation of the philosophy praxis,which bring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understand,recognize and perform the Marx's philosophical theory.

Gramsci;the philosophy of praxi;fulfillment monism

book=5,ebook=157

B546

A

1009-8976(2012)03-0016-04

2012-05-19

支灵荔(1985—),女(汉),浙江杭州,硕士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葛兰西唯物主义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葛兰西文化哲学的实践概念
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深化与曲解:改革开放以来葛兰西实践哲学之争的研究综述
实践唯物主义不是方法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