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扬州为例

2012-08-15陆玉珍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扬州

陆玉珍

(中共扬州市委党校,扬州225002)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扬州为例

陆玉珍

(中共扬州市委党校,扬州225002)

通过对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及人才现状与需求的调研,分析新兴产业发展中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现状与需求;队伍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江苏省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扬州市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制度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生产要素的支持,而以人才为代表的无形生产要素则日益成为主导,成为决定新兴产业增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现状与需求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持续培育,目前扬州已初步形成以“三新一网一书”产业为代表,节能环保产业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兴产业发展体系,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集聚加速形成,载体平台不断做优,科技创新不断深入。全市六大新兴产业2011年实现产值1 522亿元,增长38.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5.9%。其中,LED产业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30亿元,约占全国的10%;电子书产业形成了以川奇光电为核心的全球最大电子纸生产基地,电子纸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

“十二五”期间,扬州新兴产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扬州市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双倍增,加快发展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和智能电网产业,积极培育电子书和节能环保产业,至2015年,全市六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7 000亿元,年均增长约36%;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人才队伍建设对实现这一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人才现状

近年来扬州一直坚持把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先导性战略,从而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围绕“绿扬金凤计划”的实施,建立了专题网站,出台了“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及“优秀博士人才招引活动”的意见及实施细则,设立了4 000万元人才奖励专项资金,大力引进和培养新兴产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2011扬州新兴产业共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68名,占全市引进总数的52%。根据“百千万人才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全市开展了6个批次的技术培训,加快了本土技术人才的培养。

据对134家重点企业不完全统计,目前,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有从业人员42 000人,其中技术人员6 380人,占职工总数的15.19%。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700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2 400人,分别占企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1%和37.69%。在所调查企业中,归国留学人员26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312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0.74%,大学及本科学历人员 6 057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14.42%。

(二)人才需求

在接受调查的134家企业中,有引进人才意向的47家,共4 531个岗位。从学历要求来看,需要博士学历的岗位35个,其中,需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岗位125个,要求本科学历的岗位474人,大专以下岗位3 859个。从人才需求类型来看,需要研发类人才404人,管理类人才209人,营销类人才113人,技能类人才3 763人。据市经济开发区资料,预计未来五年,仅开发区需战略性新兴产业各类人才10万人左右,其中博士500人,硕士1 000人,本科生8 000人,大中专生80 000人。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人才需求变化,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智能电网、电子阅读等行业的市场前景持续向好,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将出现爆发式增长,他们将在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中占据主导地位。产线工人需求旺盛。

(三)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扬州新兴产业在人才队伍方面的特点:

1.企业职工总体素质相对较高。134家企业中,具有大学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到了15.16%。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达到了15.19%,高于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说明我市“三新”产业已成为吸纳科技人才的重要载体。2.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意愿增强。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28家需要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接近有人才引进需求企业的60%,不少企业在薪酬福利待遇上都提出了较为优厚的条件。如华夏光电在提供项目经理职位的同时还开出了30万的年薪;扬州天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给予引进高级人才的待遇除了年薪30—40万之外,还提供住房、汽车以及项目开发专题费用使用权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在资金、土地、厂房、人才、项目、税收等影响企业生产的因素中,有60%以上的企业认为人才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使我们看到扬州的新兴产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高层次人才仍相当匮乏。在调查的企业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职工总人数的0.74%;在问及企业目前最需要哪类人才时,需要研发类和技术技能类人才的企业分别约占企业总数的50%和39%;高层次人才的匮乏还体现在企业拥有的产品专利数量上,有17.56%的企业没有产品专利,有58.82%的企业产品专利数量在10项以下。根据我市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三新一网一书”产业均需要突破关键技术的人才。高层次人才的缺乏制约了产业做大做强。

2.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企业发展需要高水平研发、管理人才,也需要高级技工和一线工人。我市“三新一网一书”产业,其本质是现代制造业,由于生产设备多为进口,造价昂贵,使用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了产品品质的好坏。因此,对具有熟练技能的一线操作人员具有相当大的需求,目前缺口巨大,如晶澳太阳能缺工2 000人,天威太阳能、乾照光电、璨扬光电和中集通华分别缺工500、500、400和300人,川奇光电二期投产后缺工人数将超万。技能型人才的严重匮乏,将会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3.引才机制不够全面。首先是人才政策落实不到位。尽管扬州市出台了一系列引才的优惠政策,但部分企业建议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政策,对政策能否落实到位进行监督和考核。其次是专业人才招聘服务机构较少。在问及“企业人才招聘的主要渠道”时,选择“人才市场”占77.78%、校园招聘占38.89%、内部人员介绍占28%、猎头公司占27%、网络、媒体等其他方式占22%。一般来说,人才市场、校园招聘会、应征报刊广告上的人才多为流动人才,高级、特殊人才较少。扬州猎头公司等专业人才招聘机构的缺乏影响了企业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企业发展的关键人才。再次是人才来源渠道相对单一。在问及“人才主要来源”时,选择“来自同行业在职人员”占61.11%;通过产学研合作途径培养人才的意识不强,有22.25%的企业没有与本地或外地的高校、科研机构进行过产学研合作。

4.可持续性培养机制缺失。高层次人才更看重事业的发展前景。在问及“引进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时,将“职业发展机会”、“薪酬”、“企业文化”、“产业环境”放在第一位的分别占63.3%、20.1%、11.7%和4.9%。目前由于条件所限,企业内部人才培训资金、时间投入不足,以及产业发展人才观念存在误区等原因,“重使用、轻培养”的人才观念依然存在。一方面高度重视人才,纷纷采用高薪聘请等手段吸引和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却不太愿意投入资金和时间培养人才。在问及“职工教育培训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时,有55.56%的企业在2%以下,38.8%的企业在3—5%,只有5.56%的企业在6%以上;在问及“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最需要政府提供的帮助”时,64.71%的企业选择“给予重点人才学术研修资助”;在问及“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时,“没有专业的培训结构”占44.45%,“培训后怕人才流失”占33.35%。近年,本科以上人才流失现象较严重,人才流失数占本科以上人才数的比重达36.36%。

5.企业用人的主体地位有待提高。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多数企业在近期内对引进人才的意愿表现得不太强烈,在接受调查的134家企业中,有人才需求的仅35.1%。

三、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目前扬州面临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局面,人才供需失衡的现象更显突出。人才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关系到扬州市新兴产业能否持续快速地发展。因此,把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放在一个战略的高度来进行考虑,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人才战略观

1.树立“人才先于产业”的人力资源投资观。人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之本,把人作为资源对待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现代企业仅将人力作为资源还不够,还应将人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配置后变成人力资本。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投资形成的,其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便捷快速的道路就是加大对人才资本的投资。”[1]人力资本是投资形成的,其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而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主要靠教育。因此,企业不仅要重视人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更要对人进行培训、教育、投资形成资本性资源,尤其是重视人力资本,让人才不断充电,企业才会有远大的前途。

2.树立“企业引领产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观。企业的人才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城市产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基础和重点。然而,除了成熟的大企业、大公司外,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有不少中小企业。为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对企业的人才战略进行指导和帮助,如定期发布人才信息、专家信息,提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主动与高等院所、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的人才合作机制,形成人才联盟等,解决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后顾之忧,让企业完善和落实其人才战略。

(二)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教育体系

产业的发展需要包括高层次人才在内的各层级人才,只有建立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才能适应产业金字塔式的人才需要。

1.学校教育。加快高等专业学校在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职能转变。“高等专业学校在对于新兴产业专业课程改革时,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制定有效的课改方案。”[2]今后一段时间,各地人才争夺会越来越激烈,扬州应大胆借鉴外地经验,走出一条立足本土培养人才的模式。根据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依托扬州大学等高校和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加快专业结构设置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一步扩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规模。鼓励和支持现有的高等(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增设当前紧缺和今后需求量大的光电、微电子、半导体、材料工程、晶硅等产业相关类专业。各类高职、中职院校要重点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产业人才;本科院校要重点培养高层次研究型、工程型和应用型的产业人才。

2.社会培训。一是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教育等部门要研究制定扶持本地院校与核心企业进行实质性对接的政策措施,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优势和学校资源优势。学校按企业需求制定培养计划,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选定和企业业务相关的课程,同时由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实用课程的讲授,并配合企业的实际操作练习,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了解企业的业务,实现课堂与职场的零距离,顺利完成学生向企业员工身份的过渡。二是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人才的继续教育。根据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条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开展产业人才继续教育工作。鼓励支持有关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利用专业教育教学资源,与企业联合开展以产业从业人员为主要对象的岗位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强化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经费,对于政府部门参与组织的相关继续教育,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为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培训提供资金保障。组织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高层次人才赴国(境)外培训进修,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3.企业培训。要将员工培训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一种提升员工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在项目执行中实行“导师制”。导师制是一对一、最多不超过一对五的一种“师傅带徒弟”的培训形式。企业要求每个部门的员工都要分期参加轮训,以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对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的企业可以开办自己的培训学校,作为新兴产业职业培训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既为自己培训人才,也面向社会招生,满足新兴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与此同时,对毕业生的实训项目也是企业培训的重要手段。实训项目是以模拟企业的运营过程为载体,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训练、技能培训、业务流程实践等贯穿其中,使学员真切体验企业文化氛围和工作环境,感受新兴产业企业对员工知识结构、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的要求。按照其他城市的经验,一般来说,经过3—6个月的实训学习,即可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基本达到企业用人标准。

(三)搭建人才发展的平台

1.完善和落实人才政策。用好现有的各项人才政策,每年4 000万元的人才资金、3年内引进100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和100名优秀博士人才的名额重点向新兴产业倾斜。加大对各地、各部门落实和执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情况的监督和调查,确保在资金、税收、补贴等方面的相关扶持和优惠政策执行到位。同时不断完善政策,给予各级人才以技能或学历补贴。

2.加大人才服务力度。要千方百计做好重点项目的人才服务工作,建立高层次人才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建立提供一条龙服务的服务团队;为高层次人才与企业之间的项目规划、合作方式、资金供给、效益分配等问题提供咨询和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为推动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产业化的相关政策;加快包括人才诊断、人才测评、人才培训、高级人才选聘、招聘服务外包、职业规划等多元化人才公共服务产品的开发进程;积极开展网上市场建设,打造虚拟市场与实体市场互补的全方位的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平台。

3.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在全国各地大力引进海外人才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本地的海外人脉资源。要建立扬州主导产业和“三新”产业“海外专家信息库”,作为扬州市产业发展的“智囊团”和“顾问团”。充分挖掘和培育本地优势产业领域里新的、有价值的投资项目,对暂时不能来本市工作的海外学者,通过聘任顾问、邀请短期讲学、联合办科研、购买有潜在市场价值的知识、技术、发明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大力营造人才自由流动的良好环境。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1.建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协调机制。产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的重要性。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发改委、经贸委、开发区、人事、科技、教育、劳动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积极配合,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创新工作方式,建立人才开发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协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中的重大问题,逐步推进高素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2.深入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精心组织,对全市新兴产业人才做一次广泛调查。着重搞清企业基本情况及人才结构状况、2011年以来人才新增数量、2012—2015年企业对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的需求,制定新兴产业人才供需目录,畅通海外人才资源供给信息和扬州市引智需求信息的渠道,使企业引才用才更有针对性。

3.激发企业用人的主体作用。在解决新兴产业人才资源问题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一要加大新兴产业人才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引导高科技企业和个人进行相关培训规划,开展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联合高校专家教授和知名企业高管成立专家讲师团;合理布局职业培训、高等教育等不同人才培养机制,防止部分热门人才过剩和其他产业链必需的相对冷门人才缺失。鼓励和引导企业结合实际,根据市场行情,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引进措施,在工资福利、社会医疗保险、收益分配等方面主动向高层次人才倾斜。

4.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组织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各类新闻媒体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宣传报道专栏,加大对核心企业、优秀企业家、拳头产品、重大项目的宣传报道力度,努力扩大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外影响力和辐射面,不断增强扬州对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1]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12

[2] 费旭明.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与现代学校职能转变[J].中国校外教育,2009(4):315.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taking Yangzhou as an example

LU Yu-zhen
(Party School of CPC Yangzhou Municipal Committee,Yangzhou 225002,China)

Through investigating Yangzhou's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mands for talents,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utilizing human resource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es,and gives the countermeasure proposals to strengthen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situation and demands for talents;team construction

book=34,ebook=116

C964.2

A

1009-8976(2012)03-0034-04

2012-05-28

2011年扬州市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YZ2011116)

陆玉珍(1971—),女(汉),江苏扬州,副教授主要研究哲学社会学。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扬州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扬州的秋日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回望“十二五”:中国的战略性转换与评估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