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辅导员适应性教育模式研究

2012-08-15宫清莲

对外经贸 2012年11期
关键词:新生辅导员问卷

宫清莲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一、相关概念界定

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是截然不同的,这两个阶段里的学习环境、人际交往、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指高校对大学新生所进行的适应大学环境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统称,目的是促进大学新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及行为活动,以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辅导员工作模式可以定义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辅导员针对一个或一类主题和情境所形成的以理念、目标、路径、方式为主要构成要素的教育与辅导样式。

二、大学新生不适应的表现

为了进行此项研究,笔者设计了大学新生现状调查问卷,调查于大学新生入学后两至三个月间进行,选取2011级新生150名,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3份。问卷涉及大学新生适应性及生涯规划方面的问题。经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当今的大学新生存在严重的不适应状况,具体表现如下:

(一)环境适应不良

在问卷中“你觉得最苦恼的方面是”,19%的受访者回答“离开熟悉的环境,感到孤独寂寞”。大学新生离开父母,来到异地他乡独立生活,没有父母的呵护,凡事都要自己安排,这对于缺乏独立生活经历的学生无非是一个考验。依赖性与独立性的反差造成他们对以往生活留恋,对新生活方式难以适应。这种情绪长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学习适应不良

在问卷中“进入大学后你遇到什么问题”,55%的被调查者回答“学习问题”。在问卷中对“大学与高中不同的学习方式,是否使我学习起来很费力”问题其中35%的被调查者回答“是”。可见,大学新生存在严重的学习适应不良。学习适应不良主要发生在两种学生身上。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控能力差的学生。

(三)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在问卷中“进入大学后你会遇到什么问题”,35%的被调查者回答是“人际关系问题”。进入大学后,学生远离父母,与教师的关系也不如高中时亲密。这时,同学关系在学生的人际关系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与同寝同学,易成为好友,也容易产生矛盾。

三、辅导员开展适应性教育工作模式构成要素

(一)工作理念

以新生为本,以服务为本,将“精细化”作为新生工作的标准,帮助大学新生尽快完成身份转换与情境适应,同时大学新生的适应教育要坚持全员参与,全程进行,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融入到大学生活之中。

(二)工作目标

对新生给予及时、科学的学习和生活指导,使他们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更成熟地面对新生活,适应新环境、新要求和新任务,尽快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开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良好开端,为成长、成才、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大学新生顺利接轨大学学习、生活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工作原则

一是目的性原则。辅导员所进行的适应性教育要以有利于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为目的,并且贯穿于大学教育模式的全过程。二是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辅导员在进行大学新生适应教育过程中,在充分发挥自身主导性的同时,还要将教育对象视为教育过程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通过大学新生的主体性活动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三是系统性原则。把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模式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其内部各要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同时各种模式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四)大学新生辅导员提高适应性教育效果的对策建议

我国高校目前开展的适应性教育包括学习适应教育、人际关系适应教育、心理适应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实施适应教育的人员包括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社会所有对新生适应有影响的人,其中辅导员、教师作用尤为突出。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主要管理者,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开展全面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内容。“精细化”作为新生工作的标准,大学新生辅导员更应抓住有利时机,适时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缓解大学新生的不适应情绪,尽快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

(1)归属感教育。从新生报到至军训这一时段为归属感形成阶段,归属感是集体凝聚力的基础,是化解新生心理问题、解决现实困难、提供心理扶持的情感力量。工作内容为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与加深学生对学校、集体的了解。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行为管理有机结合的综合化发展教育。从调查问卷的结果看,大学新生的问题普遍停留在人际关系、学习适应、生活等问题上。因此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习特点、方法和治学态度,开展讲座或座谈会,请专任教师或高年级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教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指导制定自身学习目标。通过专题讲座,进行生活辅导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科学规划时间,做好情绪管理等。

(3)针对特殊群体的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指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所进行的个性化辅导与帮助。这一教育时间主要放在军训期及过后的一段时间,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当中,细心观察,多方了解,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重点关注经济困难、特殊家庭背景以及心理负担重的学生。对于新生中经常出现的诸如自卑、缺乏自立意识、诚信意识、感恩意识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因家庭特殊情况如父母离异、疾病、意外等导致心理压力大的大学新生,不仅要进行单独谈话,还要帮助其制订整体规划,给予关心、关爱,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

2.做好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工作

大学新生的适应教育是全体教育者的共同任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主动与任课教师沟通。在运用课堂教育阵地时,辅导员应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查阅档案,了解新生的学习成绩、家庭背景及业余爱好等,在新生入学之初,积极深入地与新生交流,做好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新生的心理动态与思想脉搏。经常向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在课堂的状态,取得任课教师的配合与支持,在上课过程中有针对性向学生讲授大学集体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通常的处理对策,引导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

3.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进入大学后,孩子远离父母视线,父母习惯性地放松对其在学习、思想方面的继续教育与督促。对此辅导员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可以采取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召开新生家长会、电话汇报等方式,把学生的情况随时与家长沟通,每学期期末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成绩、奖惩情况等。要求家长继续关注孩子在大学的学习和成长,及时加强与学校及子女的联系与沟通。同时向家长宣传大学的素质教育理念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使家长参与到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来,实现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优势互补。

4.充分发挥学生助理辅导员的作用

除了辅导员、任课教师对新生的引导教育以外,还要广泛发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积极参与新生教育。选拔一批成绩优秀、素质全面、有奉献精神的高年级学生,经过专门的培训后,分配到新生各班级中,对应辅导同专业的新生,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工作。

5.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针对大学新生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做好调适工作。大学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选修课,应督促学生认真对待该门课程。请心理学专家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疏导方面的专题讲座。

辅导员应积极协助心理发展教育中心做好新生问卷调查工作,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分析数据,了解情况,及时关注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制定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及时做好过渡期的引导工作,让学生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

[1]尹秀云,周立新.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适应教育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5):85-88.

[2]杨新宇.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模式的建构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6).

[3]张希.“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100-103.

[4]雷广宁,聂久胜等.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设计与方法[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3):7 -12.

[5]张克田,梁一灵,潘振江.“90后”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浅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33).

猜你喜欢

新生辅导员问卷
重获新生 庇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问卷网
新生娃萌萌哒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