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谨防制造业“空心化”的战略思考

2012-08-15刘先雨

对外经贸 2012年11期
关键词:空心化实体制造业

刘先雨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商品交易分析与模拟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85)

近半个世纪以来欧美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但大量制造业外迁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不振时无力“输血”,资金链条断裂,最终造成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而在此影响下,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压力剧增,长期顺风顺水的经营突然陷入市场萎缩、成本增加、融资难以及劳动力短缺等多重困境,不仅利润持续下滑,部分外向型企业甚至出现零利润乃至负利润的现象。与此同时,房地产与金融等产业的持续暴利也令国内实业家渴望参与分羹,国内外游资争相从实体经济“抽离”,进入高利润的房地产和民间融资、高利贷等领域,再加上企业家“羊群效应”的放大,令制造业“空心化”问题愈演愈烈。经历了30多年快速发展的我国制造业,目前正面临严峻考验。

一、我国制造业面临“空心化”趋势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中国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已接近16%,超过日本的15%,略低于美国的19%,跃居世界第二位。目前,我国制造业中有10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加入WTO以来,制造业附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0%以上。在全部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了90%。目前我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已近9000万人,约占全部就业人口的10%以上,占全部非农就业人口的近20%。制造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扩大投资、促进消费、推动出口、拉动就业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

然而,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制造业出现了整体下行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12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060亿元,同比下降5.2%。而在号称“制造业之都”的深圳,多项经济指标出现负增长,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极为罕见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在不少地方制造业“空心化”征兆初现,使得制造业基础更为薄弱。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制造业衰退和“空心化”势必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重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加快制造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必须尽快构建一套完整的对制造业鼓励和扶持的政策体系,规范民间金融行为,形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良性互动。只有如此,中国制造业才能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由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二、当前我国制造业“空心化”的主要原因

(一)面临多种成本上升压力,制造业利润微薄

当前,制造业面临高成本和高税费两头挤压,“两价”(原材料进价和资源环境代价)、“三金”(薪金、租金、土地出让金)、“四率”(利率、汇率、税率、费率),九种因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目前向中小企业征收行政性收费的行政部门有20多个,收费项目达60多项,近1000多个子项目。粗略计算,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城建税等加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许多企业缴纳的实际税费普遍超过利润的30%。加上各地巧设名目乱收费等因素,每年缴纳的税费都要超过利润的一半。在此背景下,我国大量实体企业的盈利能力逐渐下滑乃至丧失。

(二)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复苏困难重重,欧美主权债务危机远未结束,将长期面临去杠杆化、财政赤字高企、需求疲软等问题。随着外需萎缩,大量外向度较高的企业订单大幅减少。据《2011·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4225户企业中,订货“低于正常”的占33.7%,订货相比2010年“减少”的占32.8%;企业销售困难,小型、中型企业库存“高于正常”的分别占19.1%和20.0%。不但如此,我国实体经济两头受压,一方面有来自高收入国家通过创新和技术变革带来的竞争,如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经历了上一轮金融危机后,深刻反思此前过度依赖虚拟经济的教训,提出诸如“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也有来自越南等一些比我国成本更低的国家的出口竞争。这些直接导致我国出口受阻。加上国内消费需求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从而造成国内实体企业产能严重过剩。

(三)过度垄断导致不公平竞争,民营制造业投资渠道严重受限

尽管我国2005年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2009年出台“中小企业29条”,2010年再次出台新“非公经济36条”等,进一步放宽了民营资本进入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限制,允许民营资本参与建设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兴办金融机构等,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民间资本投资无门或被“挤出”,只能在低端制造业领域残酷竞争。同时,处在上游地位的垄断国有企业,如电力、交通、原材料、能源(煤炭、石油、有色、化工)等,一方面经营效率低下,不断将成本费用转嫁给下游民营制造业,另一方面凭借政策、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垂直整合产业链,沿中下游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制造业领域挤压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使其生存与发展环境处于“灰霾”状态。

(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投资回报反差大,人力财力要素流失严重

制造业“空心化”问题,往往与虚拟经济的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密切相关。目前,虚拟经济利润率太高而实体经济利润率太低:资本利润率为22%,房地产为28%,而工业为6.4%,纺织业仅为4.7%。投资虚拟经济的巨额回报率吸引着各项要素流向非实体经济。炒作投机之风从房地产、股市、期市、煤炭资源、古玩、艺术品向其他领域蔓延,大蒜、生姜、大葱、玉米等农副产品、理财产品、高利贷等被炒得热火朝天,泡沫泛起。一些实体企业在“副业”投入收益高、资金回流快的诱惑下,逐步放弃对主营业务的坚守,出现“一流企业做金融、二流企业做房产、三流企业做市场、四流企业做实业”的尴尬局面。

(五)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已成为发展瓶颈

信贷供给倾向于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大量小微型企业难以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资金,面临前所未有的“融资难”。据银监会测算,我国银行贷款主要投放给大中型企业,大企业贷款覆盖率为100%,中型企业为90%,小企业仅为20%,几乎没有投放给微型企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是基准利率上浮30%左右,有的高达60%,少数银行抬高门槛,贷款约50%是现金,50%是承兑汇票,有的强行收取财务顾问费等中间服务费用,导致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高昂。由于正规渠道很难得到满足,不少小微型民营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致使其贷款实际利率高出法定基准利率的5~8倍,企业融资成本巨大。

(六)产业层次较低,创新能力弱

目前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制造”产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技术产品加工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工序都在国外,或者被外商直接掌控,处于价值链高端的高附加值的品牌、设计、管理、营销等环节被外商占有,我国从事出口加工贸易的制造业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只能分享微薄的利润。以富士康为例,苹果公司每部iPad的利润达150美元,为销售价格的30%。以工资形式返还给中国工人的薪水仅为每部8美元,占售价1.6%,这比iPad主要零部件供应产地韩国所得到的收益(每部34美元,占售价6.8%)低得多。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融资困难,不能创新;能力有限,不会创新;风险太大,不敢创新,最终难以实现转型升级,不得不逃离实业。

二、防止我国制造业空心化进一步加剧的战略思考

(一)认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理论上,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润滑剂,其产生的基础、发展的源泉和服务的对象都是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发展偏离实体经济发展是一种常态,但必须在一定的限度范围内,必须与实体经济相协调适应。否则,虚拟经济严重偏离实体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就可能演变成泡沫经济。当前要认真总结吸取“脱实向虚”的国际经验教训: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因为“食利”而丧失强国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因股市崩盘、房地产泡沫化、人口老龄化而失去20年,至今仍在拖累其实体经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主要源于股市、汇市和地产市场过度膨胀;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主要源于房地产和次贷衍生品市场过度膨胀;希腊因产业空心化和高福利造成主权债务危机。

(二)打击投机炒作,促使资本回归实体经济

只要房地产、股市、金融等虚拟领域的投机、暴利空间还存在,资本就难以回归到实体经济。因此,打击投机、遏制暴利是资本回归实业的前提。应实行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决不动摇,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遏制投机性购房需求,促进房价回归理性。应加快证券市场改革步伐,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新股发行和退市制度等;加强股市监管,打击黑幕、投机行为,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应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行为,彻底整顿理财产品市场,打击各种非法金融活动,对于民间高利贷所得征收高额资本利得税。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投机性行业的过高回报采取税收等手段进行调节;切实加强对投资品市场交易的监测和监管,坚决打击过度炒作行为。

(三)以小微型企业为重点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首先,通过“化税为薪”或“减税提薪”,减少企业经营转型成本。一方面,对近几年国家已出台的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措施,各地应尽快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有计划地制订一个分阶段逐步实施的时间表。另一方面,本着“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原则,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拓宽减税范围。如稳步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将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实施,调整完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鼓励低碳技术、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急需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以及稀缺资源性产品进口的税收优惠措施,降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征收标准,准予中小企业适用所得税优惠政策等。其次,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会同监察、审计、财政、法制等部门联合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整顿活动,坚决清理自立项目收费、超标准收费、扩大范围收费、取消项目继续收费等不合规收费行为。建立多种涉企收费维权机制,如建立企业维权举报电话、投诉网络,强化新闻等社会监督。第三,积极运用财政补助、贷款贴息、贡献奖励、税收优惠等手段,重点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国内外市场开拓,支持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改善环境条件等。

(四)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要强化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在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贷款机构,设置中小企业贷款专项业务指标,完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奖励与激励机制,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通过政策引领股份制银行从事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二要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放宽资格限制,降低中小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门槛,积极培育面向小微型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使民间金融从“地下”转为“地上”规范运作。同时成立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部门,严防中小金融机构从事“洗钱”等非法金融活动;三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方式,开展存货、出口退税单、应收账款等的抵押贷款业务,扩大产权、非专利技术和股权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开办融资租赁、公司理财、账户托管等多种融资业务;四要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法规支持,具体从贷款额度、期限、利息、担保、登记以及资金来源等方面作出特别规定,有条件地放开企业间的借贷。

(五)打破垄断,为民营经济拓宽盈利空间

第一,反垄断的重点是反行政垄断,务必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在产权、人事权等方面割断垄断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纽带,取消对政府所属企业的各种亏损补贴。第二,认真清理市场准入和前置审批。由于受部门利益的局限,目前由各部门自我清理的做法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建议组织政府规制机构,独立客观公正地全面梳理各部门设定的市场准入制度规定,加快铁路、金融、电信、民航、石油、石化、水电气等垄断行业的市场开放步伐。第三,推进垄断行业和领域产权、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支持民营资本以独资、合资、参股、控股、资产重组等方式参与垄断环节的特许权竞争。推进垄断企业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剥离辅助系统,严格限制垄断企业进入非主营业务。第四,尽量缩小政府直接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重视发挥市场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

(六)加快企业创新体系建设

国家要制定产业技术创新专项规划,选择若干产业集群基础好的国家级高新区,用专项财政资金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研发给予支持,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集群;扶持专门进行产业集群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技术和知识培训,设计、咨询和知识服务的知识服务型企业。打破企业经营管理者“官本位”思想,通过公开招聘或建立企业家市场,选拔和造就一批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家群体;建立科学的企业用人机制,通过教育、培养、激励制度打造技术创新群体。要建立技术信息库和自主创新网络,为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技术传播、教育和培训等提供多维沟通与互动的平台。技术引进要从以进口生产线和成套设备为主转向以引进技术和知识为主;从以生产使用为主转向以引进技术的学习模仿、消化吸收、开发再生产为主,逐步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存量。鼓励国内企业与跨国企业合资,并参与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的研发,提高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

[1]朱敏.警惕实体经济“空心化”[J].新经济导刊,2011(8).

[2]王景武.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J].中国金融,2011(15).

[3]李德荃.虚拟经济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J].领导之友,2011(8).

[4]陈凯.试析美国经济从“虚拟”到“实体”的调整与协同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11(8).

[5]兰日旭,张永强.历次经济危机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的量化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2).

[6]柳博隽 .警惕实体经济“空心化”[J].浙江经济,2011(5).

猜你喜欢

空心化实体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基于国企集团化改制背景的母公司“空心化”问题及对策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乡村空心化并非坏事
乡村旅游视阈下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