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农业的路径探索

2012-08-15

对外经贸 2012年11期
关键词:民间资本农业

应 舒

(苏州大学商学院,江苏常州215021)

一、民间投资难寻出路的现状

中国的民间资本已经超过了12万亿元,而财政部公布的国有资产总规模才刚刚达到11万亿元。大量的民间资本存有量是经济发展的资源,但是其中很多不知投向何处,民间资本使用上也缺乏效率。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民间资本面临市场准入障碍

民间资本主要包括民营企业所拥有的可投资资金和大量的非企业主体和居民所拥有的资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间资本的发展壮大体现了市场经济无穷活力,但是也面临着许多市场准入的障碍,尤其在那些传统的国有经济控制的部门和领域。

首先是自然垄断性行业,主要涉及到电力、铁路、民航、水利、通信等领域。这些基础设施领域一直是非公经济投资涉足最少、进入最艰难、最难以扩张的产业领域,因而也是民营投资进入最为不足的领域。其次是公用事业领域,涉及到公共交通、环保、供水、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公用基础设施。它们大多没有实行政企分开,长期被当作公共服务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并且国家政策明显偏向于国有企业,对于非公经济限制较多、支持较少,非公经济较难进入。再次,金融、保险、旅游、通讯、教育、体育、医疗等新型服务业领域民营投资进入困难。虽然它们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与经济增长点,但是新型服务业投资放开的难度与复杂程度远远要超过一般制造业。

2005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政府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没有禁止进入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其他行业领域,但由于配套政策不到位,目前非公经济在将近30个产业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由此可见,经营性民间资本只能进入一些竞争激烈的领域,而长期的发展使得这些领域已然饱和,所以收益率也较低,民间资本完全无法进入拥有高额垄断利润的垄断行业。

(二)银行利率与市场利率的脱节

目前已不能将货币积蓄简单地看作是即期消费的剩余,因为它们大多已具有谋取更大收益的特征,已从本质上转变为投资。长期以来,我国都实行固定利率制度,而这些资本化的居民储蓄存款在近年连续8次大幅降息中,大大低于市场利率。国有银行也因种种原因“惜贷”而未能将巨额居民储蓄存款充分贷放以获取应有的息差收益。正是由于银行这种正规借贷途径难以获得,于是私人经济主体越来越依靠体制外的非正规金融途径来筹集和运用民间资本。如企业间的直接借贷、私人之间的借贷、私募基金、农村的基金合作会等。这些非正规金融构成了日益庞大的资金流动渠道,这些非正规渠道本身的运作机制并不规范,成为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

(三)投资工具市场不完善

在实体经济无法吸纳民间资本和银行利率偏低的情况下,一部分民间资本就进入到金融投资领域,追求资产价格的升值。近年来,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到股市、房地产市场、贵金属、大宗商品、艺术品等领域,但是由于这些投资工具市场本身的不完善和投资者的认知度较低,很多投资行为最后沦为投机,尤其是股票市场,在过度投机的氛围下,信息的获取极不对称,弱小的民间资本投资风险很大。

此外,中国现有的资本市场基本上是一个单一层次的证券交易市场,即“主板市场”为合法的证券发行和交易场所,缺乏像美国等发达国家那种从功能、服务对象,到上市规则、监管制度都各不相同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虽然近年来,管理层摒弃了限制民营企业到主板上市的做法,但毕竟主板扩容压力很大且进入门槛较高,只有少数扩张较快的民营企业集团才能直接或间接地挤进“主板市场”,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几乎不可能通过这种渠道直接融资。

二、资本是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其机械化、产业化和高科技的特征使得资本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一)农业机械化需要投资拉动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农业机械化的过程是一个以农用机械代替人工劳动力的过程,这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而从我国农民目前的收入状况来看,农民根本无力支付高额的机械费用,农业机械化过程不可能完全依靠农业内部力量去推动,需要大量的外部投资。除了农业机械本身价格偏高以外,在我国很多地区,落后的农业基础条件使得农用机械根本无法使用,若要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就需要外部投资来填补这个庞大的资金缺口。

(二)农业产业化需要投资拉动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在生产环节上就体现为以土地和机械的集中耕种和劳动力的分工合作为主要形式的规模化生产,这与传统的分散生产、各自经营有很大的不同,而集中土地恰恰是一个极为困难的过程。从拥有土地的小农手中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并且组织他们分工合作就要支付合理的租金和工资,只有租金和工资高于他们本身的耕种收益时,小农才有动力出让土地、集合生产。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收益的滞后性,在初始阶段就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去支付租金和工资以满足生产,所以规模化生产在前期必须依靠投资拉动。

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主要依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组织来带动,而龙头企业和农业组织都需要大量资金来进行自身的运营和发展。

(三)农业科研推广需要投资推动

农业科技研发是农业科技工作的基础环节,农业科技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创新主要体现在研发环节上,而创新的主体则是人才。因此在研发环节,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和企业研发部门的科研人才就是关键,并且他们的研究成果是一切农业科技工作的源头和基础。而这个环节的工作必须依靠强大的资金来支持,从发达国家的现行模式来看,农业科研除了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以外,私人投资和支持也是维持他们强大研发能力的重要力量。

通过对本工程灰土挤密桩的试验分析,桩体平均压实度、桩间土挤密系数及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消除了处理范围内土的湿陷性,提高了地基承载力,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现代农业机械化的特点要求务农人员具备对农用机械的操作能力,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则是懂生产、懂组织和懂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农业科研技术和成果推广的对象就是新生代农民,而新生代农民恰恰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教育资源的群体,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针对新生代农民的教育培训体系,这既具有社会效益,也具有经济效益,而这个体系的建立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

三、构建现代农业吸纳民间资本平台

农业领域要吸纳民间资本必须要通过一些合适的路径,政府在农业发展中要积极引导,努力构建一些载体,使其成为农业吸纳民间资本的有效平台,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组织和科研院所等。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无一例外地实行了一体化经营的战略,而企业作为产业的细胞和载体,在一体化经营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也提出落实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在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增强企业发展实力。事实上,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时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刚刚兴起,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一方面急需资金进行自身初期的成长和扩张,另一方面对投资者来说,龙头企业非常具备投资价值。

(二)农业组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纪人组织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这些新兴的农业组织对资金的需求很大,其组织、生产、运营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农业组织刚刚兴起即已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我国的经济体制决定了我国的农业产业化道路不可能完全依靠农业企业这一单一主体,由政府主导、农民合作生产经营的农业组织必然成为未来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农业组织的专业化分工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也大幅降低了经营成本。其次,农业组织有较降低了传统农户分散作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再次,我国的农业组织由政府主导的特点可以作为一种保障,政府虽然不能直接作出信用担保,但对投资者来说,客观上降低了资本投资于农业组织的风险。

(三)科研院所

虽然农业科研有极高的投资回报率,但我国的农业科研投资的强度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原因可以归结到农业科研投资主体和受益者主体分离、农业科技成果的公共产品性质和农业科技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三个方面。从发达国家的农业投资状况来看,除了财政支持以外,私人投资也大规模地介入农业科研领域,流向包括高校、专门研究机构和企业内部的科研部门等,这都得益于他们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因此,科研院所作为具有极高投资回报率的投资对象,也是农业领域最能吸纳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的载体。但是,这个载体必须由政府来构建和完善。一方面,建立新的税收政策使消费者承担农业科研的部分义务,以实现投资主体和受益主体的统一;另一方面,完善农业科技产权保护制度,以克服农业科技作为公共产品和非竞争性产品而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由此来提高民间资本投资于农业科研的积极性。

四、引导民间资本向农业流动的保障措施

(一)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1.信贷市场

农村金融市场改革的重点是信贷市场,但是农村金融机构并不能对收入较低的农户、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农村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中小企业提供充足的贷款。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对象大都是农村中等偏上收入的农户,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农村准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基本上是小额农户,而农业发展银行县(市)支行基本上很少发放商业贷款。而且,农村金融组织贷款利率普遍高于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一般利率执行在基准利率的1.2倍以上,有的甚至高达基准利率的3~4倍。虽然,建立农村金融机构的初衷是服务于“三农”,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此外,近几年的农村民间借贷凭借其手续简便、审批时间短、方式灵活等优势已迅速发展,规模逐渐扩大。而农村金融组织由于受政策限制、操作内控、监督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放贷效率低且成本较高,相对于民间借贷已形成明显的劣势。但民间借贷由于法律规定不健全、操作不规范,其借贷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持,而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行为更是非法的,收益不受法律保护,还容易产生社会问题和社会安全隐患。

因此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重点在信贷方面,必须健全农村金融监管体制,积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厘清农村金融格局,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系。

2.保险市场

目前农村金融组织中农业保险缺失,农业风险损失补偿机制不健全,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无法满足农业风险转移的需要。由于农业本身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农产品价格波动大,而单个农户经营的落后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难以有效规避农业生产过程的灾害风险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亟须参加保险转移风险,但恰恰是这部分农业保险却严重“缺位”。

造成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保险公司在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过程中,种植业保险利润低、养殖业保险风险高等问题使得保险公司积极性受挫,而且保险公司只能被动接受大多由省级财政、农委等政府部门制定的,不能完全符合保险原理的保险条款、费率等承保条件,造成农业保险政策性和商业性的混淆;二是农业保险的再保险和农业保险法律保障的缺位;三是现行的农业保险起赔标准过高使得政策性农业保险这一惠农政策难以让农民满意,降低了其参保积极性。

政府必须重视建设和完善农业保险市场,通过立法对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资金运作、保险费率厘定等农业保险体制进行规范和完善,还可以通过法律规定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此外,还应以农业保险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政府在农业保险中所应发挥的职能和作用,避免政府越位,或因财政困难而忽视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并帮助农民提高保险意识。

3.农产品期货市场

近年来我国接连出现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现象,“菜贵伤民,菜贱伤农”,农产品生产与流通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产品的价格形成取决于生产,而建立市场引导生产的机制是稳定价格的关键。国际普遍经验是发展农产品远期交易,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期货市场可发挥两大作用:早期预警价格波动,引导生产,平衡供求;后期化解风险,保护生产经营者利益。

当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极不充分,有必要从支持农业发展,引导农产品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角度,探索更多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和远期交易模式,使期货市场成为农产品市场调控的重要手段。

(二)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农业补贴是“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农业补贴主要有粮食直补、良种和农机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等,这些惠农政策起到了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效果,但是现行补贴政策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补贴的资金总量不足、补贴范围小、补贴结构不尽合理、资金分散降低激励效果等。政府必须进一步完善对农业的补贴机制,包括完善补贴结构、增加直补资金量、向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倾斜、实施农民科技培训补助、扩大补贴政策范围、尽快制定《农业补贴条例》等。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国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最为直接的形式就是财政补贴,政府对农业投入大量资金不仅直接促进农业发展,对广大投资者来说这也是一种信号,可以有效增强市场信心,对民间资本有明显的引导作用。

[1]黄季焜,胡瑞法.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益、利益分配及政策含义[M].中国软科学,2000(9).

[2]汪小亚.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3]苏静.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成长机制及模式研究[M].特区经济,2011(5).

猜你喜欢

民间资本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