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发展外向型经济的SWOT分析

2012-08-15孙红侠

对外经贸 2012年11期
关键词:徐州经济企业

孙红侠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江苏徐州221008)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大体包括内向型发展战略和外向型发展战略两种形式,由于国内市场有限,技术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以及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外向型经济成为很多地方增强企业活力、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不可或缺的经济发展方式。

一、外向型经济的内涵

所谓外向型经济就是一国或地区为推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与内向型经济相比较,外向型经济具有以下特征:生产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把重点放在发展出口产品的生产上;产品或劳务的提供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通过国际、国内的双向流动,达到优化组合,提高其使用效率;产品或劳务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风险也大。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国际市场疲软萧条,导致我国沿海城市出口型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因此,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要讲求内外平衡,从而降低对外资的依赖程度,积极扶持内资企业发展,保证国家和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徐州发展外向型经济的SWOT分析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交通发达,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改革开放的今天,徐州进入了经济国际化的提速期,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在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有特色鲜明的发展优势。

(一)徐州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分析

1.徐州有广阔的市场优势。在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中,徐州城市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市场体系最为完备,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达30个、十亿元以上的有11个、百亿元以上的有3个,城市中心商圈集聚各类商业零售企业1800余家,市场消费半径超过150公里,覆盖淮海经济区1.2亿人口,成为江苏及安徽、山东、河南等邻近省份城市居民投资、居住、消费和休闲的首选之地。

2.徐州有雄厚的产业优势。徐州作为长三角北翼重要的产业经济中心,传统产业基础扎实,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强劲,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商贸物流旅游四大千亿元产业初具雏形,光伏光电、风力发电、节能环保、软件外包等高新产业异军突起。目前,共形成各类特色产业基地近20个,聚集了2000多家规模工业企业和50多万从业人员,具有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和产品配套链条,完全具备承接资本转移、放大投资效应的基础和条件。

3.徐州有较低的商务成本优势。徐州的商务成本不仅大大低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而且在许多方面低于周边地区。从土地成本看,徐州工业用地平均成本约为珠三角地区的1/4~1/6,为长三角地区的1/4~1/5,可有效满足项目建设需求。徐州地处四省交界,京沪、陇海铁路在此交汇,大运河南北贯通,交通发达便利,交通运输效率明显高于周边地区,物流成本明显低于周边省市。

(二)徐州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劣势分析

1.规模较大的外资企业不多,外资企业结构不尽合理。从税收方面看,2010年,江苏中烟徐州卷烟厂、徐工集团、徐矿集团位列纳税规模排行榜三甲,三家内资企业共纳税115.5亿元,占纳税50强企业总额的61.7%。而诸如卡特彼勒(徐州)公司以及中能硅业、协鑫硅材料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港资企业2010年共纳税8.95亿元,占50强企业纳税总额的4.78%,可见,徐州税收来源主要靠内资企业提供。

2.外资项目单一,项目结构不合理,外资行业分布不均衡。外资进入领域单一,市区以制造业和商业服务业为主,在徐州的18家外资企业,其中15家为制造业,1家为商业零售业,1家为商业房产开发,1家为研发中心。卡特彼勒、圣戈班均在徐州投资设立了3家企业;利勃海尔在徐州投资了两家企业。县区则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行业几乎没有,结构和布局严重缺乏合理性。譬如睢宁县截至2004年底,开业的外商企业全部为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纺织制造业、皮革加工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三)徐州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遇分析

1.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带来的新机遇。2010年3月,国务院批准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至此,徐州已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矿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观音机场等,这标志着徐州进入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为海内外广大客商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创造了更多的商机。

2.徐州进入高铁时代带来的新机遇。随着2011年京沪高速铁路的全面开通,以及徐兰、徐连客运专线的加快建设,徐州已经率先进入高铁时代,徐州到北京、上海仅需两个多小时,进入长三角、环渤海重要城市两小时经济圈,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会加速向徐州集聚,一大批新兴产业将会伴随高铁时代而兴起,众多的发展商机将会在徐州出现。

(四)徐州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挑战分析

1.需求严重不足制约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由于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导致出口企业欧洲订单下降,汇率波动还造成利润的损失。特别是欧洲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对我国出口冲击较大。许多出口企业因为订单不足,生产能力逐步削弱,企业生存举步维艰。从国内来看,受到持续通货膨胀的影响,消费者的收入与社会购买力水平下降,难以弥补出口不足留下的缺口,外向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2.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外向型企业面临挑战。在全球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我国也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徐州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电力、建材基地,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许多外向型企业产品的生产会带来大量资源的消耗,工业“三废”产量大。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需要外向型企业加快产品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徐州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对策

(一)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近年来徐州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吸引外资来徐州投资兴业。在硬环境上,建立了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为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大大节约了外资企业的物流成本,但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交通便利性仍有待提高,物流成本仍有进一步压缩空间。在软环境建设上,徐州市政府提出了弘扬新时期的徐州精神,引导市民争做有情有义的徐州人,为招商引资打造良好的软环境,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文支持。但当前机关行政工作作风仍需不断改善,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打造出良好完善的投资环境,才能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二)合理规划产业,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长期以来,徐州重工业在全国创出了一定知名度,也吸引了一些外资企业来徐州从事重工业生产和经营,同时也带来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大量消耗。我国当前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倡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原有的以重工业为主的外向型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提档增速,同时积极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大力引导外资投向太阳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并着力使新能源产业成为外向型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徐州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三)坚持制度创新,实现内外资管理的有效整合

利用外资的目的是要更好地服务国内的经济发展,消除内外资之间的政策待遇差别,使外资更好地服务国内经济发展,努力形成内外资公平竞争的环境。应在税收、财政等方面对外向型经济发展进行必要的扶持,以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难关。同时创造条件,促进内外资企业在技术、人才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增进内外资企业的融合力度,实现内外资企业的良性发展,从而使得城市经济发展走上和谐发展的快车道。

[1]赵玉强.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战略调整[J].当代经济,2007(2).

[2]李华生.我国沿边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比较[J].当代经理人,2009(6).

猜你喜欢

徐州经济企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疫散待春回
企业
企业
企业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