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科层制对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影响

2012-08-1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科层制系部规章制度

白 丹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浅析科层制对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影响

白 丹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科层制管理是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管理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保证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运用科层制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相对的伴随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依据科层制的特征,对其在教学管理中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科层制;高等院校;教学管理

1 科层制的概念及其特征

1.1 科层制的概念

对于科层制,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有很多解释.一种源自于公共管理学,科层制是指与个体组织中行政管理相对的公共行政管理.另一种源自于行政管理学,科层制是指行政职业文官所占据的体制.本文所提出科层制的概念主要源自于马克斯·韦伯的著作.韦伯认为,科层制是指一种由专业人员依照既定规则不断运作的一种行政管理体制.彼得·布劳和马歇尔·梅耶在《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中断言:“在当今社会,科层制已成为主导性的组织制度,并在事实上成了现代性的缩影.除非我们理解这种制度形式,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今天的社会生活.”

1.2 科层制的特征

从科层制的架构特点来说,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组织目标进行专业分工.组织内的每个部门、职员之间有固定的职务分配,明确提出了每一个人的权力和责任.根据严格的分工制度,所雇用的职员必须具有熟练的专门技术.

第二,实行等级制原则,建立合法权威.科层制中的权力按职务的层级方式形成固定的等级制度,每一级都在更高一级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之下,组织结构的形状像金字塔.科层制的权力等级确定了个体的职权与责任,并将通过整个科层制的目标衔接起来.

第三,科层制通过稳定的规章程序运作.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要严格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成员职务的运作受规则的约束.详细的规章制度规定了组织中每个成员的责任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规章制度是科层制的管理基础,它们保证了组织活动之间的常规性、稳定性以及连续性.

第四,科层制中的职位拥有者具有非人格化的理性特征.在科层制中,由于科层组织中的职务和地位不为占据者所独有,所以在处理公务时,要求将个人感情和公务关系严格分清,不徇私情.每个成员的职位体现了其所拥有的地位,代表了一整套规范和行动模式,它不受担任这一职位的任何个人的性格、气质、品德等影响,在一定限度内不因人员变动、个人偏好而改变.

2 科层制在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合理性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与发展,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日趋复杂,采用科层制的管理模式,不但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节约成本.在教学管理执行过程中,利用科层制本身特有的技术性与理性,不但可以保证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1 科层制有利于教学的专业分工

教学管理是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的专业分工是维持教学秩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专业分工是科层制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它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高校教学管理内部的工作都很繁杂,单独个人无法胜任.所以,专业分工不仅有利于保证教学工作井然有序,而且由分工导致的专门化使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更专业化,更善于履行其职务,更有针对性地挑选和聘用符合条件的教师.因此,专业分工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获得较高专业知识的重要条件,也是保证教师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重要前提.

2.2 等级制强化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合理性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每一领导职位都赋予其合法控制下属的权力.整个教学系统以“服从命令,遵守纪律”为最高控制原则,构成教学管理内部严格的等级制系统.这种以职权、职位作为管理内部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的原则,使得教学管理工作比以往更具有其合理性.固定的等级制度和明确的晋升标准,使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都知道如何提升地位和工资.职位等级的存在有助于激发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责任意识.

2.3 稳定的规章制度促使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更为制度化、秩序化和科学化

学校作为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有很多的规章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法规”,管理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其相应的规则要求,每一项规则都与教师、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在管理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这样不仅有益于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而且还可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稳定正常的教学程序.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它将组织内每一职位的业务范围、工作程序、行为标准及其职责等明确下来,使教学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想要有效、有序地实现教学目的,通过规则制度来约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非理性行为是有一定的良性作用.

2.4 非人格化的理性特征符合教学管理组织行为的合理化原则

非人格化的理性特征对组织内一切行为都排除同情、喜爱、感激等个人感情因素,这主要是基于感情通常是以“非理性的”方式存在的.韦伯认为,排除个人因素越彻底,科层制越完善.无论是对于教学管理工作还是教师个人,办事完全无人情化的对事不对人,可破除情面以消除徇私舞弊.对于教学管理工作而言,强调理性对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滥用权力等行为加以有效的限制,避免因个人偏好公私不分,滥用私情.

3 科层制在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局限性

由于科层制作为组织内部的控制机制,它的理性和效率也相对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3.1 分工产生的不良后果

分工要求对教学管理系统内部的一切工作加以划分,操作起来,划分不可能穷尽所有.这种对工作本身的划分带有模糊性,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具体运行过程中,要求内部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受到本身分工的限制,即使是同一部门,强调分工及其本身的职责权限而忽略了应有的合作,使有些工作运行出现了空档.这种现象导致教师和教辅人员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从而产生矛盾.同时,过于专业化的工作有可能对教学管理人员的情绪产生某些负面影响.长期从事一种工作,容易使人丧失对工作的兴趣和新奇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降低其工作积极性.固定让某个教师几年、几十年一贯地教一两本书,其工作热情只能来源于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这种消极情绪在教师和教学相关人员之间相互感染,有可能形成消极的心理氛围.

3.2 管理层次过多阻碍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科层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就像一部运转良好的机器,要求所有教职员工只是做好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教职员工产生的新思想、新措施,在层层管理和繁文缛节中夭折.即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在所不辞.它对权力与义务细致而明确的规定,使得教学管理人员仅能够按章办事而不敢越出权力范围,往往又令问题在相互推诿、重重公章中丧失价值.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性质在科层制中已经被物化或原子化了,实行等级制原则的手段已经变成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目的.这种模式限制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发挥,使在处理事务过程中变得烦琐、呆板,从而导致形式主义.

3.3 规章制度造成教育目的的错位

一所学校绝大多数的规章制度都是为了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是指向教育目的,但也不可否认,有一些规章制度是为了方便管理,只有形式上的意义.“照章办事”已经成为许多教学管理人员的口头禅,至于“办事”的目的似乎被忽视了.某位学生想要更换专业,他需要在相关的部门之间不断周旋,手续繁琐.这种现象,在教学管理活动中随处可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向每个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以使他们获得最充分的发展机会.教师长期处于规章制度的强制之下,可能会逐渐依赖于“依法办事”、“照章办事”,从根本上失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能力,最终变成“越干越无能”.

3.4 非人格化的理性特征限制教师的主体性发展

学校是一个塑造学生情感和培养学生高尚情怀的地方.教师的人格魅力、学术修养都会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和情感的养成,教师的一言一行不断地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这种育人素质决定了教师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毫无情感的.学校工作所面对的对象是“人”而非“物”,这就要求教师在从事教学时必须从学生的整体特点和个人特性出发,实行因材施教,因时施教.而科层管理所要求的是工作的固定化、标准化和单一化,如果在教学管理中完全把这种理论加以应用而不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便会抑制教师的创造性,使教学工作变得枯燥乏味,最终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对教师的情感予以压制,终究会打击他们的工作热情,间接地降低了学校的整体效率.

4 解决科层制存在弊端的对策建议

由于科层制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对分工、等级制、非人格化等特征的极端化运用与过度强调,导致了教学管理的僵化行为.本文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渠道时,提出两点对策建议:

4.1 人性化改造

首先,重视人性化管理.释放一定的创新和交流空间,促进知识共享.通过对教师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再利用,整合教师资源,增加开设交叉学科课程,加强对学生的通才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其次,转变教师观念.重视教学的服务导向和绩效评估,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分配上做到待遇与水平和业绩挂钩.再次,通过打破职能壁垒,选用有教学经历的领导者.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有教学经历的领导者不仅会深刻的理解教学,而且更能理解教学各项事务,使其在确立和追求教学目标的时候避免过于形式化.同时,也有助于对教师的理解与体贴,感受其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各组织之间的协调性,最终达到管理人性化与制度化之间的动态平衡.

4.2 权力下放

在高等院校里,要实现分层管理,权力重心下移,最根本的就是要实现以系部为基本单位进行管理.系一级是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临近专业的集合体,高校的许多工作如教学、科研等主要是在系部进行.系部对教师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比院校更了解,将管理的重心放在系一级,发挥其主动性,使其成为真正的管理主体.明确定位系部的基本职能,使之建立起自我调节的机制,加强学院与系部之间的协调和信息交流,更好地调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系部成为“管理中心”、“质量中心”.在确定系部自主权时,除了下放一些管理权外,还要下放一些实质性的权力如财政权、人事权、信息权、学科建设权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遇到问题时,在向学院报告的同时,系部也要采取相应措施.除了上述两点建议之外,领导的重视和制度的完善也是解决科层制存在弊端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重心在系部”的管理体制.

综上所述,科层制在教学管理的实际运行中存在着一定的价值缺陷,但并不否认它也给学校带来了“极大的价值”.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是推翻科层制,而是要借助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去变革它,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培养人”服务.

〔1〕彼得·布劳,马歇尔·梅耶.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韦恩·K.霍伊、塞西尔·G.米斯克尔.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

〔4〕张新平.论学校管理的科层取向与专业取向[J].教育评论,2001(5).

〔5〕张新平.对学校科层制的批判与反思[J].教育探索,2003(8).

〔6〕刘良超.消解学校科层制对德育的羁绊[J].教育科学研究,2007(6).

〔7〕王泉超.从高校管理体制看科层制[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

〔8〕刘静.对科层式学校管理体制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2000(6).

G640

A

1673-260X(2012)01-0108-03

猜你喜欢

科层制系部规章制度
“墙化”更需“强化”
第三部分 规章制度
科层制与关系网:民国时期世界书局和大东书局的发行管理制度述论
海尔企业科层制异化的特点及类型研究
总经理办公会通过的劳动规章制度有法律约束力吗?
基于ISO思想系部层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思路探索
高职院校系部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辅导员管理的高职院校系部社团管理探究
现代科层制在中国:困境及其破解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