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代理视角的企业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研究

2012-08-15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张福琴

财政监督 2012年26期
关键词:委托人代理人代理

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张福琴

基于代理视角的企业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研究

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张福琴

所有者、经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是组织代理理论研究的问题焦点,代理理论的发展为现代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背景和思路,拓展了管理会计研究的视角。随着管理会计的发展,其对于代理理论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在降低代理成本,为解决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及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各种代理问题提供了一些可行的对策。本文基于代理问题视角,研究代理理论对于企业管理会计理论的影响及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对于解决代理问题的对策,对于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代理成本 管理会计 委托代理理论

代理问题的出现以及代理理论的发展究其根源是在于企业所有权及经营权的分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股东及管理者人数不断膨胀,企业管理活动日趋复杂,拥有社会资本的投资者不一定拥有管理资本的能力,而拥有管理能力的人也不完全拥有资本,在此经济背景下,拥有资本的股东雇佣拥有管理能力的经理人为其管理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盛行起来。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一方面,有利于同时发挥资本所有者(即委托人)的物质资本优势和管理才能所有者(即代理人)的知识资本优势,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又由于两者所追求的预期目标、风险偏好等不一定一致,且在委托人授权下的监督成本的存在,委托人在财务、管理信息方面的缺乏,以及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代理问题日益成为影响财务信息质量、威胁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

从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来看,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管理会计的发展受到代理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等的广泛影响,代理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从理论上拓展了管理会计的研究视角。而由于管理会计在研究和关注企业内部信息的披露和传递上的基础作用,其对于有效解决企业代理问题也提供了重要思路。

本文基于代理问题视角,研究代理理论对于企业管理会计理论的影响及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对于解决代理问题的对策,对于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文献综述

1.管理会计综述。追溯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管理会计程序和成本核算始于1880年至1925年间,其中最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是1911年泰勒提出的标准化管理制度。此后,相关学者对其进行了进一步拓展,如关于管理会计目标的发展,Coase(1937)、Alchian(1965)、Demsetz(1967)通过研究调查现实的管理会计需求,提出管理会计目标应实现由提高企业经济利润向协调组织内部各方利益关系、降低代理成本、实现各利益主体帕累托最优的有效系统转变。该思想对于提高企业以及经济社会价值均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深度有待加强,主要集中于管理会计要素概述性研究。如葛燕、卓毅等(2002)通过对1991年至2000年10年间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的统计调查发现,其中34.5%的研究是关于会计成本计算和管理,22%的是关于基本理论,13%的则是关于责任会计,其余的则是针对业绩评价、决策跨级等零散内容。

2.管理会计与代理理论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综述。关于代理理论对于管理会计的作用及影响,国外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Baiman(1990)等基于博弈理论,通过分析代理人、委托人以及审计师三者间的相互选择,最终的均衡状态是代理人基于自身利益采用多种成本核算方法操纵利润,而审计师则是基于自身的审计知识背景努力发现该种操纵情况,降低委托人成本。Astami和Tower(2006)对亚洲五个国家和地区的管理会计研究时发现,企业代理成本会影响不同存货的计价方法及折旧。

此外,国内中山大学的唐清泉教授通过构建代理模型,探讨信息不对称下激励、报酬对代理人行为的影响,并从管理会计应用的角度分析、设计并构建企业信息系统,改善企业内部信息不对成问题,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管理会计效率,实现委托人及代理人双方的帕累托最优。

(二)理论基础

1.代理成本。代理成本理论最早由詹森和麦克林于1976年提出,其认为由于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契约关系,管理者并不完全是企业所有者的事实使得其在企业经营决策时表现为努力程度具有不全性,最终导致企业价值小于完全努力下的价值,两者之间的差距被称为代理成本。其中主要包括委托人的监督支出、代理人的保证支出以及剩余损失等。同时,詹森和麦克林还提出,委托人与代理人间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等是造成代理成本的必然原因。

在代理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其中有两点是获得学者们一致认可的,即代理契约的建立应基于代理结果而不是代理行为,同时增加代理人承受的风险;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性、及时性以及有效性能降低代理成本,抑制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组织效率。

2.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重要运用,主要研究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托托人与代理人的决策选择问题,委托人通过契约激励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行动,并付出相应的成本,委托人基于委托契约利益以及自身利益进行决策。在委托代理理论中,委托代理关系繁殖一切信息非对称下的经济活动,而其中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另一方称为委托人。

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一直与数学模型息息相关,研究者们更倾向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探索非对称信息下激励模型和监督约束机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 有 Wilson(1969)、Spence and Zeckhauser(1971)、Ross (1973)的状态空间模型化方法;Mirrlees(1974)、Holmstrom(1979)的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方法以及一般分布方法三种。

二、代理理论对于管理会计理论及方法的影响

总体上而言,代理理论强调企业内外选择的一致性及帕累托最优方案的选择,而管理会计的研究则直接体现在企业价值及效率的最大化上,在一定程度上,代理理论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拓宽了管理会计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具体表现在对管理会计框架、预算和成本控制以及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影响。

(一)代理理论对管理会计框架的影响。代理理论对于管理会计框架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改进了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和内容,如,对传统预算控制、成本分配、激励以及价格转移系统等均予以全新的解释,赋予传统管理会计各要素以全新的含义;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等为管理会计提供了全新的分析工具,拓展了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和内容。

此外,基于以上两部分内容的相互作用和协调,相互融合,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组织经营管理效率,共同构成广义的管理会计框架体系。

(二)代理理论对于管理会计预算及成本控制的影响。为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组织沟通的有效性,代理理论将参与式预算制定制度引入管理中,而通过参与式的预算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企业战略与员工日常工作的联系,实现组织内部管理者、所有者以及员工间的有效沟通和激励,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提高组织内部信息反馈效率,降低信息的非对称性,使得代理人决策前拥有更多的生产信息,委托人对代理人行为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对于消除代理人制定预算的负效应,降低代理成本,刺激代理人努力工作,实现企业价值,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但由于当前对于非对称信息下参与式预算管理制度的预算控制、预算执行及监督强度不够等诸多问题,现阶段利用代理理论进行参与式预算管理会计实践仍然表现出巨大阻力,该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三)代理理论对管理会计绩效评估的影响。作为企业各项事务的直接执行人,管理层的行为抉择直接影响企业各项代理成本及组织效率,通过薪酬契约这种承诺机制,为管理者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提高违约风险,并配合有效的绩效评估方法,对于提高管理层决策,实现管理会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则主要解决业绩指标的设计,使得私有信息公有化,发挥代理人潜能,实现组织经营价值及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管理会计理论解决企业代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随着代理理论对于管理会计理论的影响不断深入,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也在不断适应代理理论的需求,其为降低代理成本、解决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及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各种代理问题提供了一些可行的对策。

(一)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在组织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管理会计是作为组织控制系统及信息披露职能而存在的,而由于委托人及代理人利益的不一致及自身理性经济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基本要求的驱使,代理人牺牲委托人利益谋求自身利益的决策行为不可避免,为调节这种矛盾,降低代理成本,实现委托人及代理人间共享组织经营成果,就必须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在理论上不仅仅是一个信息反馈系统,降低信息不对称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其也是一个管理控制系统,通过协调和统一委托代理管理,委托人通过该信息系统的设计使得代理人按照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行动,对于降低代理成本、实现组织经营效率的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会计信息的透明性。信息的非对称性是导致委托代理问题的直接因素,而管理会计的发展则能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并有效降低代理成本。总体而言,按照管理会计信息服务的目的及对象的不同,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优化个人 (包括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未来决策行为,以及评价行为的执行结果,如,绩效评估。这两方面都对加强管理人监督、降低代理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在具体的组织会计管理活动中,管理会计通过向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管理者、股东、组织成员、社会审计成员等定期披露各种决策前信息以及决策后组织经营绩效信息,对于提高管理人员决策效率,实现会计信息的透明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三)激励机制中非财务指标的设计。由于管理会计不仅仅涉及企业的财务信息,还包括很多的非财务信息。在组织具体的会计管理活动中,财务指标具有定量控制、易于操作的优点,是衡量代理人绩效不可替代的指标组成,但在不对称的信息条件下,完全的财务指标和定量分析容易诱导管理者通过牺牲长远利益追求自身绩效考核数值上的提高。

基于此,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中相关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设计能有效实现委托人效率的非财务指标,对于解决代理问题、有效发挥代理人实际工作能力和努力水平,为组织创造价值,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

所有者、经理人间的利益冲突问题是组织代理理论研究的问题所在,而代理理论的发展为现代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背景和思路,拓展了管理会计研究的视角,有效提升管理会计研究的科学性和深度,主要表现在对于管理会计理论框架、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信息系统的构建以及绩效评估等诸多职能;而另一方面,随着管理会计的发展,其对于代理理论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其在降低代理成本,解决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及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各种代理问题提供了一些如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增加信息的透明性,以及非财务指标在绩效评估中的运用等可行的对策。但通过对代理理论与管理会计理论相互作用的过程的研究,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当前两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的研究,可以尝试以实证为切入点寻找突破,增强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机制的说服力。二是在研究代理理论对于组织管理会计理论及方法的影响的过程中,其他学科领域的影响亦不可忽视。

1.毛洪涛、王新.2008.代理理论、经理层行为与管理会计研究——基于代理理论的管理会计研究综述.会计研究,9。

2.谢获宝、彭莉.2006.论管理会计在解决企业代理问题中的作用.财会月刊,8。

3.阎达五、支晓强.2002.会计学视野中的经济学.会计研究,1。

4.张涛.2003.代理理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四川会计,6。

猜你喜欢

委托人代理人代理
找到那间格格不入的房间
委托人介入权的制度困局与破解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简介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简介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推荐的2018年第四期诉讼代理人名单
代理圣诞老人
代理手金宝 生意特别好
2016年第一期诉讼代理人名单
胜似妈妈的代理家长
一个村有二十六位代理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