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构建

2012-08-15陈艳艳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陈艳艳

改革开放的浪潮使得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加上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地区、民族都要不同程度地加入到全球经济激烈的竞争当中。同时,各种思想观念也充斥着人们的头脑,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和基地,高校更应该关注对于人才思想观念的培养方面。事实上,我国在最近这些年也已经逐步加强了对于高等教育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先后实行了几种方案,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寄予很大希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培养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认识误区和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果有待提高。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开设,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修的课程,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其培养目标是为大学生指明思想政治方面的根本方向。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发展,我国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受到冲击和影响,虽说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正确、积极向上,但大学生的价值观等还没有完全定型,在光怪陆离的思想影响下容易走向歧途。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不良表现为精神不振、拜金主义、忽视亲情、道德素质不高、缺乏诚信、没有集体意识等。

以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并不是单一的因素造成的,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虽然说我国近几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狠抓不懈,但是,由于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深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不一,有些学生的道德意识不够强。这就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中还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当前价值观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使得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多重考验。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随之建立起来的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层出不穷,网络就是其中的重要一份子。这样现代化的环境使得多元文化和外来价值观念日益渗透进我国社会中,我们不能否认其积极作用和影响,但是,它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能否认的。其中的一些功利主义观念等腐蚀了人们的思想,加之我国教育观念仍然偏落后,大学生在选择价值观的时候容易产生偏差。

其次,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够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相对较晚,其相对落后也是常理之中的事情。这是由于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不够充分,遇到一些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包括一线的教师也难以恰当的进行回答,一些回答看似正确,但实则比较苍白无力,难以真正的说服学生,这就使得高校难以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面对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要正视这个转型过程中的不利局面和不良影响,从“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出发,努力构建一个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得该体系能够尽量体现出科学性、目的性与实效性,从而为大学生铺平走向未来的发展之路。具体来说,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和尝试:

一是高校应该按照时代发展的主题,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出一个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体系,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全面开拓新局面,重视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和个性特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重视营造一个突出主旋律思想的育人环境与氛围,将人类与自然协调的发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生态观念,努力实现学生人格思想的健全,做到与时俱进。

二是高校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相悖或者脱离的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因此,高校应该提升教学工作者的思想教育意识,开展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与辅导,努力探索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与成才的路径与形式,并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主线,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努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的素质教育融合起来,让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造就出有理想、有道德、高素质、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方面发展的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高校应该努力加强对于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工作,因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是以提升学生的成绩为关键点。这与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完全不相符合。新时期,高校应该重视对于学生的情感培养,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加强领导,科学分工,充分发挥出学校的文化职能,从而使学生在广阔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中获得更多的自我教育机会和感受,让学生们能够在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情况下,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

四是高校要构建“校本大思政”的教育体系。一般来说,大思政教育体系意味着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两个方面,以育人为本,以解决学校思政教育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学校思政教育诸要素的整合和优化为核心,以推进学校整体工作科学发展为特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传播网络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之下,我们要组合创新,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管理新架构和运行新机制,整合梳理,重新调配并优化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资源,突出实践,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和工作成效,科研带动,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当然,我们也要注意构建“校本大思政”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即突出思政教育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实践性;重视和落实全程、全面、全员可操作性;积极探索实践适合本校实际的特色性思想教育项目。

五是高校还要重视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受教育者能够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主动性,有利于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有利于实施有效的情感教学。我们要充分利用并发挥出师爱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师爱表现出来的亲近感、友谊感和期望感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体来说,师爱是对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的基石,是对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 “发动机”,是对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富有成效的思想武器。高校还要树立辅导员师爱观,注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间接隐性的自我教育渠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创新,还要通过创设多方面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平台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创新,通过发挥“第四媒体”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

三、结语

总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依托实践平台,构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体系,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环节,使理论灌输变成自觉行动,使得高校综合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真正成为并充分发挥出其核心教育作用,完成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包含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等多项内容,并从实际情况出发,真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成为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

[1]蔡玉梅.互联网与高校德育管理工作软环境的优化[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胡国胜,万娟.高校思政教育要树立“大思政”理念[N].武汉商业服务学院,2010-05-17.

[3]叶婷,王超.国外德育实践对我国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的启示[J].求实,2010(1).

[4]余红君.新形势下电大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1).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