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农村民俗文化的创意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2012-08-15赵会莉

关键词:民俗文化河南农村

赵会莉

农村民俗文化是农村人群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现象,它是在中国农耕文明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带有独特的农村的质朴和天然的气息。河南这片古老的大地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秀丽河山,保留了许多优秀的农村民俗文化。利用独特的农村民俗文化特质来发展开发旅游资源,不但可以吸引游客来丰富自己的体验,同时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繁荣经济,更对农村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河南农村民俗文化的类型

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民俗文化的存在,就像呼吸一样和你如影随形。“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民俗文化都是不尽相同的,都有各自的特色,作为开发民俗旅游的丰富资源,它不同于一般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旅游,具有另一番的风味。农村是民俗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土壤,由于地理环境不同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大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其一,物质民俗文化。主要包括农耕仪式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婚嫁习俗等。河南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饮食品种丰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有享誉省内外的开封灌汤包子,松软味美,独具特色;而九朝古都洛阳的水席,更是名扬海内外。新乡长垣素有“烹饪之乡”之称,目前厨师达两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和32个国家的餐厅和中国使馆,其中全国政协厨师长李学聚、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总厨师长侯瑞轩等被列为国家级名厨。新乡市是我国黄河鲤鱼的主要产区之一,黄河鲤鱼是我国黄河水系最优良的鱼种,号称“鱼中之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鱼类之一,《诗经》中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的记载。安阳滑县的道口烧鸡也是驰名全国的美食。豫西南阳西峡县的猕猴桃被誉为“果中之王”。省会郑州新郑的大枣以肉厚、味甜、汁多享誉中外。

其二,精神民俗文化。主要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和民间艺术,如剪纸、刺绣等。河南民间工艺品种类繁多,有开封的汴绣和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日前,朱仙镇入选“中国最美的村镇”;浚县的泥塑和浚县的泥猴张塑造的“百猴”,造型古朴、色彩艳丽,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新乡剪纸历史悠久,兼具南北纸艺风格,注重明暗,疏密的对比关系。例如新乡剪纸艺术家许煦创作的六米长卷 《红楼佳境图》,曾获国家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获嘉县曾被誉为“剪纸之乡”。

其三,社会民俗文化。主要包括节庆活动民俗文化和岁时节日民俗文化,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河南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以嵩山少林寺的佛教信仰为代表,有数千年的历史,每年都会吸引大批的朝拜者。河南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保留着大量的祭祖文化遗址,周口淮阳的太昊陵和新郑的黄帝故里,每年的拜祖大典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前来祭祖。

河南的民间舞蹈具有典型的中原特色,主要有狮子舞、龙灯舞、旱船舞、高跷舞、担花篮等舞种。新乡获嘉县杜官滩村有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形式——马皮舞,马皮舞以前称神马皮,或者金龙马皮舞,是由古代祭祀求雨舞演变而来的,仅存的流派是西南流派。这个在舞蹈演出时,由一人饰演马皮神,执鞭起舞,旁边有六到八个人背上背着将牌,牌上写着《三国》人物的名字,他们围着执鞭人开始舞动,这叫做耍马皮。演出者是青年男女,衣服也基本是统一的,围着执鞭者的男女会不停变换队形,或跑圈或站立。另外还有手持大刀或木棍者与持鞭者对打,摆出各种经典造型,

其四,语言民俗文化。主要包括民间故事歌谣型民俗文化、曲艺表演型民俗文化等。河南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孟姜女哭长城、梁祝化蝶、愚公移山、七仙女下凡及花木兰代父从军等民间传说都是中原民众津津乐道的动人故事。河南的说书、唱戏无不彰显中原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特征。豫剧、曲剧、越调等地方性戏剧推陈出新,河南梆子、开封盘鼓是中国传统民间的奇葩。

二、河南农村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模式

河南的农村民俗文化资源丰富,针对不同类型的民俗文化,可以创新不同的农村民俗旅游模式。

其一,农业技术观摩、参与型模式。中国农村有几千年的农耕技术和经验,可以在种植主体、区域、形式、品种搭配上形成创意。今天,城市的人们正在逐渐远离自然,不知道农令时节。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纯朴的农民、清新的绿色食品,对城里人总有着原始的诱惑。

首先,在种植主体上,可以把土地分成小块出租给游客,让游客自己做主来决定种植什么样的作物。平时也可以委托村民来帮自己打理。这种方式,可以让整天生活在钢筋水泥中忙碌的都市人们回归自然,休憩心灵,健身休闲,体验农耕文化。在收获季节,游客还可以品尝到自己亲手种植的农作物,体会别样的成就感。

其次,可以在不同的区域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按大小、颜色、成熟期进行合理搭配,让游客自己亲手采摘果实。

最后,建立农耕文化陈列室,比如,陈列斗笠、蓑衣、石磨、织布机、纺车等反映传统农耕文化的生产生活工具。也可以让游客体验一把推石磨、纺棉花和织布的感觉。

其二,参与民间工艺品的制作模式。河南农村传统的民间工艺品种类繁多、手艺精湛,有的甚至走进了世界。农村的工艺品的制作,通常是就地取材。比如浚县的泥咕咕,取材于黄河故道的胶泥,捏制而成。新乡的剪纸工艺堪称河南一绝。各地农村就可以组织当地的民间艺人,建立泥塑传授馆或剪纸制作培训中心,让游客现场观摩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也可以让游客参与现场制作,发挥游客的想象力,制作出创意较好的作品,扩展民间艺人的创新思维空间,达到双赢。纵观当前文化产品,能真正走向国际并被不同肤色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接受的,唯有代表我国民俗风情的民间工艺品。在河南的许多旅游景点,我们可以看到提着篮子的老太太,一手提着虎头鞋、布老虎,还一边比划着和老外谈价钱,这些地道的工艺品确实受到外国友人的喜爱。河南可以开发泥咕咕、木版年画、剪纸等民间工艺品,同时整合规范好市场,使民间工艺品走向世界。

其三,参与、自助式生活服务模式。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的脚步也越来越匆匆,繁重的生活压力使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更希望“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我国农村的很多地方都具有生态优势:崇山连绵、泉水叮咚举手可触,风格淳朴的村落散于山谷林间,可供人们休闲观景,又可爬山运动,这样的环境令人倍感惬意。新乡辉县太行山的郭亮、南坪就是休闲的好去处,其中郭亮洞是郭亮村的一条挂壁公路,又称郭亮村绝壁长廊。郭亮洞被称为“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全球最奇特18条公路”之一。郭亮洞最早为日本人在1976年发现,日本裕田影视公司在此摄制专题片,惊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为了迎合城里人的心理,农民可以提供农舍居住服务、饮食供服务等民俗开发项目,让城里人感受大自然的天然氧吧,品尝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其四,文艺表演观赏型模式。艺术来源于生活,对于那些有着地方特色,甚至濒临消失的古老文艺,我们要把它开发出来。如新乡的马皮舞,现在只有很少的人会演,几乎要消亡了,所以我们有义务使日益冷落的马皮舞得到传承和保护,使它成为农村民俗文化中的消费品。首先,要培养一支农民艺术家和文艺骨干队伍,让这些人成为表演主体,以激发民俗文化的活力和后劲;其次,要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如艺术表演专场、曲艺短期培训等,延长游客滞留的时间。艺术表演对于建立和谐、文明的民风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五,举办特色节日民俗活动模式。对某些外地人和部分城里人来说,到农村体验居住和参与农事活动可能没有时间,普通意义上的民俗观光又缺乏特殊的兴奋点,民俗节日正好给他们一个到农村去的理由。农村可以举办桃花节、苹果节、桃子节、樱桃节、葡萄节、美食旅游节、婚礼文化节、草莓节等。

中原民俗文化是中原农村生生不息的灵魂。农村民俗文化是农村创意旅游的重要资源,积极挖掘和开发内容健康、形式多样、风格质朴,具有浓郁气息的农村民俗文化精品,不仅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新的路径,对旅游产业的增值注入了活力,也帮助人们对当地的文化有更深的认识。但是,我们在利用民俗文化发展民俗旅游的同时,不要破坏民俗文化的原有特色。

[1]乔润令.山西民俗与山西人[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

[2]黄萍.城郊农业旅游开发中的“三农”利益保障问题——成都三圣乡农业旅游开发模式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06(1).

[3]河南省志·民俗志[M].郑州:河南人们出版社,1995.

[4]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河南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