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渝新欧大陆桥视角探索重庆物流业发展

2012-08-15张俊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大陆桥新欧物流业

张俊杰,杨 利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 402167)

“渝新欧”铁路开启了第三条欧亚大陆桥,被誉为“新丝绸之路”,由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铁路部门和重庆市政府“六国七方”联手打造。它以重庆为中心,构建起辐射中国南方及东南亚的大物流圈,从而使欧亚大陆南部没有横向连接铁路的状况成为历史。这意味着,东南亚各国的货物亦可经重庆运往欧洲。这个新的欧亚大陆桥,将有效破解内陆地区发展外贸中加工贸易的物流瓶颈问题,打破中国对外贸易的传统格局。但它并非新建,而是在该线路沿线各国通力合作下,对现有铁路线路进行优化组合,并提升沿线各国、各地海关通关效率,从而形成的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便捷的运输大通道。

一、渝新欧大陆桥给重庆物流业带来机遇

(一)重庆将成为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陆路中转站

重庆作为渝新欧大陆桥的桥头堡,在渝新欧大陆桥中发挥着双向辐射作用。渝新欧大陆桥区域拥有巨大市场,是沿线各国输出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理想之地。对中国、中亚和东欧国家来说,通过沿线开放,可以更好地吸收国际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经济发展。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快速,越来越需要开拓欧洲市场,而渝新欧大陆桥的开通以及运营,加强了中国与欧洲的联系,加快了物流的周转。同时,重庆与台商的合作日渐紧密,即将成为台资内迁第五级。综上所述,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陆路中转站落在重庆将成为现实[1]。

(二)重庆将成为中国向欧洲出口商品的重要中转站

中国出口欧洲的商品,通过渝新欧大陆桥货运,其时间将远远少于沿海地区通过海运的时间。因此,国内中西部及沿海地区将会选择把更多货物通过渝新欧大陆桥来运输,从而大大节省运输时间。通过渝新欧大陆桥,重庆将发挥西部物流枢纽的作用,不仅国内沿海及重庆地区的货物可运往欧洲,而且欧洲及沿线的货物也可运到重庆及其周边区域。因而不少国际大型物流企业纷纷组织企业来渝考察,洽谈合作事宜,希望在渝设立物流公司或办事机构。由此将会吸引更多外资,刺激重庆经济发展,将会为重庆物流业带来千亿级的商机,使重庆一跃成为国内外贸出口运输的前沿,成为中国向欧洲出口商品的重要中转站[2]。

二、重庆物流业在渝新欧大陆桥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推动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到位

重庆市政府已意识到渝新欧大陆桥在重庆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但是由于启动时间尚短,因而很多配套措施还未到位,尚缺乏统一的、协调一致的渝新欧大陆桥运输发展规划。诸如:发展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大型物流园区、铁路改造以及铁路信息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物流业的发展环境有待优化,铁路、公路各运输企业单位的协作力度不够,政府给予各种政策、各类项目的支持和帮助互补联动不强,现代物流发展所需的制度(也就是企业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制度环境或市环境场环境,主要是指税赋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有待进一步改革,等等[3]。

(二)物流教育落后,物流人才短缺

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物流业发展的经验来看,物流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丰富的物流经验的高素质从业人员,有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而重庆地区在物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高校中设置物流专业或课程的仅有十几所,研究生层次教育起步较晚,博士生层次教育刚刚开始;职业教育更加贫乏,企业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也不多见。由此,导致重庆地区物流业从业人员的缺口很大,而且国际物流人才,特别是集理论、操作和管理为一体的中高端物流管理和经营人才则更加匮乏。

(三)协调机制不健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不足

目前,渝新欧大陆桥运行过程中的协调机制包括国内国际的虽有但尚未发挥实际的协调能力,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国家层面的协调机制。同时,以重庆为主的南端大陆桥的货物运输,缺乏相对统一的规则,也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如果能建立国家层面的协调机制,将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随着货物运输量的与日俱增,部分边境口岸转运、吊装困难,通过能力不足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加之大陆桥沿线省份物流设施落后,使整体铁路货运发展受到影响。虽然相关部门的组织机构已经建立起来,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不同地区之间的政策、法规、标准不衔接,部门之间难以有效配合和协调,造成物流业管理中存在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等种种问题,妨碍着物流的社会化进程,导致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不足[4]。

(四)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较低,信息化程度不高

重庆地区多数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单一,信息化、标准化程度较低,一般只是提供简单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配送等服务,而具备流通加工、库存管理、物流信息、物流咨询、口岸通关、货运代理、口岸信息、物流金融等高附加值物流服务能力的边境口岸物流企业则较少。重庆现有的物流企业难以提供境内外网络式全程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缺乏与其他信息平台的有效对接。而且,工商企业及物流企业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条形码技术、RFID、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物资采购管理(MRP)和企业资源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应用水平低,企业物流信息资源整合能力较弱,严重制约了重庆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五)双边贸易发展不平衡

“只见货由重庆出欧洲,未见回程货返渝”,这是渝新欧大陆桥开通运行以来,困扰国内生产厂家以及物流企业各方最大的困惑,也导致了一些贸易问题。首先,外贸发展不平衡,贸易顺差过大,这种不对等的双边贸易,极易引起贸易摩擦。其次,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从重庆出口的商品多以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比如电脑和摩托车等,而从大陆桥另端进口的商品则以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为主[5]。

三、重庆物流业在渝新欧大陆桥体系中应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配套政策和运行机制

要明确重庆物流业在渝新欧大陆桥的服务定位,做好统一规划,特别是沿线多式联运系统和国际物流中心(园区)的规划。当前,在现有的物流产业政策体系基础上,应将阻碍物流顺畅的各类不符合市场竞争原则和WTO规则,以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地方保护、区域封锁、行业垄断、市场分割政策逐步加以废除;要建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统一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规范物流业市场行为;要建立物流服务质量标准及行业规范,推进物流运作机制和方式与国际接轨,推动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化。还可建立“渝新欧”平台公司,形成利益共享机制。最后,要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换装效率,做好列车的安全保卫工作,还要进一步降低运输价格,争取更多返程货等。

(二)大力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为适应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走出校门就能直接上岗的企业真正需要的物流人才,改变西南地区物流人才匮乏的局面,重庆市政府应鼓励在渝高校增设物流专业或物流课程,或者通过派人到国外考察和受训、通过与境内外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等方式加速培养现代物流人才。重庆应努力在近年内培养出一批集理论、操作和管理为一体的中高端物流管理和经营人才;要做好引进紧缺人才的规划与措施;还要利用重庆物流与仓储协会,开展物流研究、培训和学术交流,多方面拓展物流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尽快建立多方合作的协调机制

物流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紧密协作的现代物流体系是重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要建立制度化的协调机制,打造渝新欧大陆桥一体化政策环境平台;要协同区域物流发展的产业政策,整合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划,构建产业链条;要突破由于地域和行业分割而导致的物流通道不衔接、不畅通的局限性,从提高区域整体交通设施利用效率的角度,制定统一的综合货运枢纽规划,优化枢纽设施布局和层次结构,逐渐实现城市和城市之间、线路各结点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配置,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消除贸易壁垒和商品流通的地区障碍,共同打造区域商品流通一体化格局。鉴于渝新欧大陆桥在中国的国际运输、经济安全和西部大开发中的巨大作用,国家应尽快制定渝新欧大陆桥长期发展规划,以使渝新欧大陆桥的运力在较短的时期得以加快发展。

(四)整合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物流信息平台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备条件,因而要加快推进重庆物流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构建重庆物流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要推动大型货代物流企业资源整合;要鼓励企业运用条形码技术、RFID、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物资采购管理(MRP)和企业资源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做强做大物流企业;要加大整合大型货代物流企业能力的力度,构建一流综合物流平台,构建完整的国际多式联运供应链,从而使各地独立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协调起来,形成国内外客户首选的低成本、高质量的大陆桥综合物流平台。

(五)明确对中亚及欧洲贸易重点,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1)加强渝新欧大陆桥两端的国际贸易合作往来。首先,要不断培育对中亚贸易的主体,积极鼓励和引导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外向型龙头企业(如:IT产品、汽车等)、流通企业进入中亚五国贸易领域;引导中方贸易企业规范经贸活动,尽快调整经营策略以开拓中高档市场。其次,有条件的企业可考虑进口中亚国家的资源,如能源、有色金属、棉花等。

(2)把重庆作为进口欧洲汽车的口岸城市。一旦被确定,从欧洲进口的汽车整车、零部件等即可通过渝新欧国际大通道运到重庆后,再运往全国。届时,除了汽车,仪器、仪表,甚至奢侈品等也可在渝周转。在欧洲返回重庆的班列常态化之后,一条有来有往的贸易大通道,将真正形成,欧洲制造的高档轿车以及精密仪器,也将成为返程货物的首选。

四、结论

渝新欧大陆桥不仅仅是一条连接中国、中亚和欧洲的铁路线,而且是前景广阔的促进商品经济大流通、东西经济大融合的经济带。因此,我们要坚持在竞争中寻求合作,互补联动,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优化作业组织,着力塑造重庆物流业“环境优、效率高、质量好”服务品牌,打造出一条具有陆桥特色的品牌走廊和绿色走廊。

[1]黄小平.中国大陆桥国际多式联运的现状和展望[J].大陆桥视野,2008(12).

[2]刘洁,刘凯.基于二连口岸的亚欧大陆桥运输发展策略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龙在宇,高红梅.新亚欧大陆桥:让重庆成为世界物流版图的圆心[J].大陆桥视野,2011(2).

[4]刘洁,王彦庆.基于制度因素的亚欧大陆桥物流通道发展对策.[J].综合运输,2012(1).

[5]康亮.亚欧大陆桥国内段过境货物物流现状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9).

猜你喜欢

大陆桥新欧物流业
物 流 业
2015年度大陆桥国际运输十大突出贡献企业风采展示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
桥与大陆桥
大陆桥探究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抵达义乌
“渝新欧”重庆至哈萨克斯坦班列将尽快开行
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