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陆桥探究

2015-03-29柯美高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陆桥大陆桥运费

□文/柯美高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浙江·温州)

一、大陆桥的起源

我们都知道,目前远东的货物运往西欧,惯常的航线是远洋轮船经马六甲海峡,越过印度洋,进入红海,取道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然后穿过直布罗陀海峡抵达大西洋,最后把货物送到西欧各国。但是,如果苏伊士运河突然封航,巴拿马运河又拥挤堵塞,远东国家的货物怎样才能到达西欧呢?肯定会有人说:可以绕过非洲好望角或者南美洲的德雷克海峡。须不知绕过非洲好望角会增加路程5,500~8,000多公里,而绕过德雷克海峡增加的路程更多。也许有人会说不可能发生苏伊士运河封航的事情。

事实上,历史真的出现了这一幕。由于埃以战争,苏伊士运河先后两次关闭,第一次在1956~1957年期间,第二次在1967~1975年期间。第一次苏伊士运河关闭并没有催生出大陆桥,因为那时二战刚结束不久,国际贸易还没有足够发展,现代集装箱这一新鲜事物还没有出现,建立在集装箱基础之上的国际多式联运更是不曾听说。作为大陆桥的三个先决条件还未诞生,所以即使有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关闭这一偶然的历史事件,大陆桥这一新鲜事物仍然处于深度沉睡中。这三个先决条件分别是:

第一,国际贸易要有足够的发展。如果国际贸量不足够大,远东到西欧的货物就不会很多,从而北美大陆桥运输就会失去规模效应。

第二,现代集装箱的出现。集装箱的特点使得它本身的货物装卸非常方便,对于大陆桥运输中的海运与陆运交接,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

第三,国际多式联运的产生。国际多式联运建立在集装箱运输基础上,它是大陆桥运输的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没有国际多式联运,海运和陆运之间的衔接很难进行。

由于20世纪60年代,上述三个条件均已具备,所以在苏伊士运河1967年第二次关闭之际,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商业意识影响中,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商业冒险家开始把美国的横跨北美大陆的铁路运输作为桥梁,把太平洋和大西洋连接起来,使远东的货物先经横跨太平洋的海运,再经横跨北美大陆的陆运,然后经横跨大西洋的海运,最终到达西欧。

二、最初意义的大陆桥——北美大陆桥

大陆桥这个概念的提出最初源于北美大陆桥,它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陆桥运输线,采用这种陆桥运输方式比采用全程水运方式通常要快1~2周。例如,集装箱货从日本东京到欧洲鹿特丹,采用全程水运(经巴拿马运河或苏伊士运河)通常约需5~6周,而采用北美大陆桥运输仅需3周左右的时间。北美大陆桥包括:美国大陆桥,加拿大大陆桥和墨西哥大陆桥。基于北美大陆桥,尤其基于对世界影响最大的美国大陆桥,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大陆桥概念。

最初意义的大陆桥运输就是指利用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公路)运输系统,作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海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上运输连接起来的集装箱连贯运输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两边是海运,中间是陆运,大陆把海洋连接起来,形成海-陆联运,而大陆起到了“桥”的作用,所以称之为“陆桥”。这样,海-陆联运中的陆上运输部分就是“大陆桥运输”。

对于上述大陆桥运输的概念,我们必须抓住其真正的内涵:首先,大陆桥两端的海上运输必须是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上运输,如果没有横跨大洋的运输,大陆桥就失去了它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基础;其次,连接两个大洋的中间陆上运输主要是铁路(公路)运输;最后,大陆桥运输最本质特征——国际多式联运。

具体说,如果货物从远东通过北美大陆桥运往西欧,处在太平洋的海上承运人必须负责北美大陆桥的陆上运输的责任和运费,这种责任和运费继续延续到大西洋的海运直至货物到达西欧各国,也就是说太平洋上的海上承运人必须一票到底,负责货物到达最终目的地。当然,货物从西欧经北美大陆桥运往远东也一样,由大西洋的海上承运人一票到底把货物最终运送到远东各国。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用大陆桥运输这个新鲜的词汇来描述远东的货物经北美大陆到达西欧,或者西欧货物经北美大陆到达远东非常形象。因为每一条大江、大河上的桥都是横跨在水上的,桥的作用正是使大江、大河两岸的相互对向运动的物体顺利通过。同样,北美大陆上的铁路(公路)运输也是起着同样的作用,它使北美大陆两端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相互对向运动的货物顺利通过。

三、北美小陆桥和微桥

北美大陆桥运输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节省了运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了扩大横跨北美大陆的铁路(公路)运输的战果,人们在不断地探索:既然远东和西欧各国之间的货物运输通过北美大陆桥能有如此的经济效益,那么,如果远东的货物运到美国东海岸附近的州,或者西欧的货物运往美国西海岸附近的州,能否也可以采用类似的运输达到同样的经济效益呢?事实上,这是可行的,而且真的出现了这样的运输。但相对于北美大陆桥运输来说,这种运输方式又少了最末一段的海上运输,所以把它称为北美小陆桥运输。

与大陆桥运输相比,小陆桥运输的概念有些不同。一方面小陆桥运输比大陆桥的海/陆/海运输缩短了一段海上运输,成为海/陆或陆/海形式。例如,远东至美国东部大西洋沿岸或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的货运,即可由远东装船运至美国西海岸,转装铁路(公路)专列运至东部大西洋或南部墨西哥湾沿岸,然后换装内陆运输运至目的地;另一方面当货物通过小陆桥运输到达美国海岸港口时,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和费用就终止了,之后货物由港口到达美国沿海附近的目的地运费和责任由收货人自己承担和负责。

尽管如此,小陆桥运输的本质特征与大陆桥一样,毕竟它是从大陆桥中发展过来的。它也是国际多式联运,至目的地港口之前的运输使用一张海运提单,由海运承运人支付铁路运费并承担风险。采用这种运输方式,使海运和陆运结合,同样可以节约时间和运输成本,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比如,日本大阪——纽约,经巴拿马运河全程海运时间21~24天,采用小陆桥运输为16天,可节省1周左右的时间。

其实关于北美大陆桥运输的战果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试想一下,如果有一批远东的货物需要运到美国中部的州,采用小陆桥运输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货物会先到达美国东部海岸的港口,然后又要用火车运回到美国中部,也就是说,货物重复多余运输了整整横跨北美大陆的路程。一方面,浪费了火车横跨北美大陆所需的时间;另一方面,整整多支付火车横跨北美大陆所需要的运费。这真是吃力不讨好。为此,我们是否可以不把货物运输到美国东海岸港口再运到目的地,而是把货物直接从美国西海岸港口运到目的地。这样岂不既节约时间,也节约费用吗?同样,西欧货物也可以从美国东海岸港口直接运输到目的地,而无须先从东海岸港口运输到西海岸港口,再从西海岸港口运到目的地。上面的运输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微型陆桥运输。

微型陆桥运输也叫微桥运输,由于比小陆桥运输更缩短了一段运输距离,它只用了部分陆桥,故又称半陆桥运输。全程也使用一张海运提单,铁路运费也由海运承运人支付。比如,远东至美国内陆城市的货物,改用微型陆桥运输,则货物装船运至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换装铁路(公路)集装箱专列可直接运至美国内陆城市。微型陆桥比小陆桥的优越性更大,它既缩短了时间,又节省了运费,不但如此,它还可以避免进入美国东部港口,节约港口费用。因此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我国也已开始采用。

微桥运输与小陆桥运输的区别在于港口至目的地的运费和责任承担不同。微桥运输,港口至最终目的地的运费和责任由承运人负责,而小陆桥运输,港口至最终目的地的运费和责任由收货人承担。

四、小结

1、最初意义的大陆桥——北美大陆桥,是连接横跨太平洋的海上运输和横跨大西洋的海上运输。

2、北美小陆桥运输是指货物到达沿海港口之后不再继续横跨大洋,而是转运到美国内陆。

3、与小陆桥相比,北美微陆桥更少地利用了大陆桥,并没有横跨整个北美大陆。

猜你喜欢

陆桥大陆桥运费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前10个月天津港多个货类快速增长
2015年度大陆桥国际运输十大突出贡献企业风采展示
桥与大陆桥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电线电缆及端子
u 电线电缆及端子
世界四大大陆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