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理论与实践之对比研究*

2012-08-15马国荣滕小艳张吉舜

外语与翻译 2012年3期
关键词:同学大学生研究

马国荣,滕小艳,张吉舜

(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党风廉政建设是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当前,在学校开展科学系统的廉洁教育已成为全球共识。2007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号召“在全国大中小学校开展廉洁教育”,这有利于从学生时代,从思想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同时,在大专院校中向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也是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社会未来主要岗位的接班人,是社会力量的中流砥柱。推进廉洁教育,促进校园和谐,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话题。理论指导实践,为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面对新情况与新挑战,我们需要对当下国内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理论动态进行梳理与比较,从中发掘出普遍性的规律,总结出成熟性的经验,更好地、深入地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通过对高校廉洁教育实践状况的调查研究,可以把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进展过程,推动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纵深发展。

检视当前国内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国外廉洁教育研究较少,而国内的廉洁教育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且以基础性研究为主,可将其划分为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两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针对不同类别院校和高校不同人群所开展的廉洁教育研究,以及散见的案例分析、调查报告和研究述评,也应受到关注。

一、国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

2003年召开的第五十八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要求其成员国将廉洁教育作为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内容,廉洁教育从娃娃抓起,从青年学生开始防范,遂成为共识。此前,国外学者多认为社会腐败主要表现为经济腐败和政治腐败两方面,对高等院校的廉洁反腐工作并不十分重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颁布将高等教育中的廉洁教育提上议程,并引起国外学者的反思与关注。

西方社会建立在契约之上,法律的规范性与强制性,使其成为构筑西方社会的基石,而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则如巨大的精神支柱,劝恶扬善,扼守社会道德的底线。可以说,法律、道德与宗教一道在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故而,国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立足于上述三点,并表现为“注重学科支撑”、“依托具体项运行”、“加强价值渗透与社会衔接”三方面,重视廉洁教育的渗透性、长效性与社会性。

(一)法律层面

立法机构积极推进立法工作,完善反腐败法律体系,尤其针对特权阶层营私舞弊的现象,加大法律约束与惩罚力度,体现法律的平等性。同时注重发挥法律在反腐倡廉体系建设中的保障作用,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依据。行政机构依法行政,加强反腐倡廉的宣传力度,监察机构依法监察,加强反腐斗争的打击力度。西方高等院校的廉洁教育则以法律教育为主要手段,在普法过程中,让青年学生从理论知识层面认识反腐倡廉的重要意义,同时,非政府组织民间倡廉机构的成立,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在实际生活中开展反腐斗争的平台。此外如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俄罗斯新经济学院等著名学府的法学专业还专门开设了反腐败研究的本科生、硕士生专题课程,并设置学术课题供学生完成。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匈牙利中欧大学等高校,则与政府部门或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反腐机构合作,以讲座、培训、实习等多种途径开展廉洁教育工作。

(二)道德层面

西方国家高度重视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尤其注重平等和诚信观念的培养。英国人常说:“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西方道德教育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要在实际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使道德种子在学生的心田里生根结果。如组织学生参观反腐败成果展览等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腐败现象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危害性,有效提高自身防腐蚀能力,树立公平、正义的人生理念,明确社会责任,担负自身使命。

(三)宗教层面

国外政府积极利用宗教劝恶扬善的功效,教会组织也自发地担负起其教诲教众的道德使命,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等传媒载体和教堂礼拜诵经的机会,引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高等院校则开设必修的宗教课程,加强宗教观念的渗透,以坚定的宗教信仰自觉抵制腐败的侵袭。

二、国内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

(一)大学生廉洁教育之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共同构成了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的主要成分,与廉洁教育实践调研相比,理论研究表现得更为深入,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包括廉洁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廉洁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廉洁教育的现实困境、不同类别高校的廉洁教育实践等方面。

1.廉洁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研究。研究者普遍认为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提高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基础工程,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高校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大学生个人品德、塑造大学生立身处事成才之本的重要内容。

2.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涵与特征研究。大学生廉洁教育,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对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发挥着重要作用。廉洁教育是新形势下产生的新的教学理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它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教育,廉洁教育不但要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而且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坚持与时俱进,长效发展。

3.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实困境研究。目前国内外廉洁教育研究有理论性的,有实践型的,可谓各有侧重,异彩纷呈,其间提出的新概念与新方法,为廉洁教育的进一步研究展开了广阔的学术前景。但瑕不掩瑜,其中也暴露了一些不足:⑴对国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涉足较少,理论构架模糊,具体内容稀缺。⑵国内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缺乏理论高度,需进一步挖掘廉洁教育文化的传统内涵,以史为镜。⑶廉洁教育研究的系统性不够,缺少系列性的学术队伍、专著,缺少高校间的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部分理论未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身体、心理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⑷廉洁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照本宣科,千篇一律,教育方式单一,缺少互动和实践环节。廉洁教育的层次性不当,教学材料组织不合理,没有很好地调动大学生学习廉洁教育的兴趣。⑸缺少廉洁教育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相关实践尚未开展。

4.廉洁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研究。首先,研究者普遍关注廉洁教育进课堂问题。组织编写廉政读本,将廉洁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常规教学模式开展廉洁教育,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其次,以社团为载体,营造和谐校园氛围。积极发挥高校社团在高校建设中的先锋作用,大力宣传廉洁知识,开展各种有益的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学习廉政知识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再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丰富宣传手段。建立以“廉洁”为主题的门户网站、利用QQ、飞信建立讨论组群等颇受学生青睐的有效举措,及时高效地传递信息。

5.不同类别院校、高校不同人群的廉洁教育研究。不同类别院校和针对高校不同人群开展的廉洁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如公安院校、高等师范院校、高职学校、少数民族院校和特殊教育的廉洁教育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廉洁教育理论,扩展廉洁教育实践范畴。在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的指导下,发掘出适应一般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普遍规律与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之实践调研

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践研究较少,但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李凤堂以天津市试点高校的廉洁教育为研究对象,指出试点高校开展廉洁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又如林波、杨多智、王启鸣的《高校廉政教育进课堂调查报告》先后在湖南五所高职院校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查,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提出将廉政教育与两课教育相结合,把廉政教育引进课堂是加强高校学生廉洁意识的有效途径。再如江苏省教育纪工委课题组选取江苏省二十多所不同层次与类型的高校发放问卷一万多份,从廉洁教育的概念、对象、廉洁教育形式与内容等多方面展开综合调研,对于指导江苏省廉洁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和其他省区的廉洁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更好地了解笔者所在学校中南大学的廉洁教育状况,为不断丰富廉洁教育的实践调研成果,笔者对中南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了廉洁教育认知情况的问卷调研,发出问卷300份,共收到反馈问卷289份,其中党员、预备党员30人,共青团员256人,群众3人。

对于党和国家廉洁修身、反腐倡廉的相关政策,党员、预备党员中有13.3%的同学对此“非常清楚”,有26.7%的同学对此“基本了解”,有56.7%的同学对此“知道一些”,还有3.3%的同学对此“完全不知”。共青团员、群众中有3.1%的同学对此“非常清楚”,有20.1%的同学对此“基本了解”,有57.5%的同学对此“知道一些”,还有19.3%的同学对此“完全不知”。从上述数据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党员、预备党员对党和国家的廉洁政策较共青团员和普通群众有着更深入地了解,这反映了党内教育与党内学习对当代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廉洁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也应看到,仍有六成学生党员对党和国家廉洁政策的了解有待加强,以发挥其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关心国家大事,带头学习党和国家的廉洁政策。

关于高校是否有必要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的问题,有45%的同学认为“很有必要”,有43%的同学认为“一般需要”,12%的同学认为“不需要”。对于身边出现的不廉洁现象,有45%的同学认为“有时情况复杂,可以理解”,有11%的同学选择“漠视”,有22%的同学“坚决反对”,有6%的同学“不清楚”,有6%的同学表示“支持”,在表示“支持”的同学里除普通学生外竟有学生党员,从中反映出廉洁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关于廉洁教育的开展阶段,有62%的同学认为“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有28%的同学认为“在新生阶段效果较好”,也有10%的同学认为“在毕业生阶段效果较好”。

关于现今廉洁教育面对的困难,被调查的学生认为“社会大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廉洁教育难见成效的外因,而“高校还没有形成大学生廉洁教育常态化的保障机制”是廉洁教育需要面对的主要内因。除此之外,“教师队伍对学生廉洁教育认识不高”“廉洁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没有真正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也应受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关注。

三、国内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异同

从上述关于国内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国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以法律、道德与宗教为三个端点,向外辐射,是一种宏观视野,强调非政府组织在反腐倡廉中的巨大作用。高校廉洁教育工作开展历史较长,并设有专门课程,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它更多地从微观着眼,具有思路明确、涉及面广的特点,以政府机关和公立高校为主导,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方向,把廉洁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全面育人的重要范畴。

总体上,国内外大学生廉洁教育具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体现在它们的基本出发点上,那便是力求构建青年学生的健康人格,使其自觉抵制社会腐败现象的侵袭,保持公平,维护正义。在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研究方法与具体实践上,两者也有共通之处:都注重廉洁教育方式的多样性、生动性和互动性,不仅使廉洁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而且入耳、入脑、入心、入行动;都关注廉洁教育传播方式的载体建设,从报纸刊物的正气弘扬,到公共网站的交流共享,使廉洁教育引发青年学生的普遍共鸣;都强调体制建设对廉洁教育的重要保障作用,使廉洁教育纳入正轨,长期有效地开展。

与西方相比,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在实际执行和学生实践环节上略显不足,这也将是我国廉洁教育的重点。事实已经证明,那些针对大学生心理特征开展的行之有效的廉洁教育,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大学生自觉与腐败现象相斗争。从根本上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反腐倡廉体现着上层统治阶级的意识,具有其阶级局限性,那些并不触动垄断财阀及其代理人利益的所谓的“倡廉”,恰恰暴露了资本主义的虚伪性。而我国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则以党的先进理论为基础,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把大学生廉洁教育作为反腐工作的“防火墙”,使大学生廉洁教育成为促进高校和谐的助推器。

[1]邓纯余.国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其借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73(2):83 -84.

[2]袁柏顺.国(境)外廉政培训现状与课程设置[N].中国纪检监察,2010-09-25(04).

[3]李凤堂.天津市试点高校开展廉洁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3):39 -42.

[4]林波,杨多智,王启鸣.高校廉政教育进课堂调查报告[J].科技信息,2008,(21).

[5]江苏省教育纪工委课题组.江苏高校廉洁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J].廉政文化研究,2010,(2):75 -84.

猜你喜欢

同学大学生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