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金融业支持山区地带农民增收的方向和领域*

2012-08-15张旭东康丽颖

外语与翻译 2012年3期
关键词:山区基础设施金融

张旭东,康丽颖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社科部,河北承德067000)

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以良好的势头展开,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更应该重视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极其重要的杠杆作用,特别是对我国山区地带经济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所具有的特殊作用。我国山区地带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迫切需要金融业的支持。

一、金融业在支持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供给远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在金融资源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比起城市更是相去甚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二元性不断拉大城乡差距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贷款相关率不断上升,其对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却起到负向作用。因为贷款的增长是一种非均衡增长,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的贷款倾向于现代工业、城市和发达地区,导致这些部门和地区所获得的金融资源远远多于农业、农村和不发达地区的发展,贷款规模的扩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农村和不发达地区的发展,但却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工业、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发展,从而拉大了经济的两极分化,城乡差距越来越明显。因为缺乏资金,农业经济只能保持简单再生产,无法进行扩大再生产;因为缺乏预期,农业投资没有长期的动力,导致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出现了“过度放牧”的恶性循环的局面。

(二)资金短缺与流动性泛滥

当前,我国城乡金融发展严重不协调,农村资金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农村金融支农能力呈现弱化趋势。更为严重的是,因为我国现行的农村金融体系是一个服务于城市工业化的制度安排,因此出现了“农村支持城市、农业哺育工业”的现象,在农村经济资金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仍然有大量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农业流向非农产业,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整体供应,导致城乡经济差距的加大。

(三)农村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愈加明显

当前,农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从1997年以来大量撤并在农村的基层机构和减少涉农贷款,致使其支农能力大大弱化;农业发展银行则由于长期制度设计的先天性缺陷导致其业务过于单一,且呈现业务萎缩的颓势,支农能力非常薄弱;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一农支三农”,但由于受总体资金规模的制约,存在农业信贷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对称等有效供给不足的现象。究其根源,主要是农村金融机构过分强调自身效益,忽视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致使一些偏远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业出现了空白区,给农户办理金融业务带来极大不便。

二、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领域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金融业在支持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中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要侧重以下方向和领域。

(一)借助于财政支持的方向开辟金融市场

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是财政和金融,但它们的调控方式和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国家财政在支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医疗保险和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金融具有资金雄厚、投资快、见效快的特点,二者应该做到积极有效的配合,在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增加农村农民收入方面,应实行开发性金融政策,即做到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应该是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市场进行。二者的关系应当有三条:第一,二者对建设新农村具有资金投入的作用;第二,财政的支持是政府行为,金融支持是商业行为,前者为后者提供支持方向;第三,财政支持是有限度的,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金融支持只要金融企业看准农村市场,农村改善投资环境,其流入是巨大的。应该做到财政和金融分工协作:财政创造条件、金融有序投入,才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因此,农村各级政府和经济组织在争取财政支持的同时,必须下大力气争取金融支持,做到政府的宏观调控和金融资金有序投入的有效配合,更好地支持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二)既要支持农村经济总量增长,又要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在追求经济总量增长中优化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优化中实现经济总量增长,这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中的一条宝贵经验,这同样适用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近年来,我国山区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较快,多数地区根据地方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了奶牛、生猪、蔬菜、食用菌、山杏、优质果品等特色产业,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传统种植业在第一产业中比重仍较高,山区林业所占比重较小;大部分农产品处于出售初级产品的阶段,产业化内部围绕基地进行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少,很少进行新产品研发;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山区地带多数在“吃资源饭”,甚至是毁灭性开采,与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相去甚远。因此,金融部门在支持山区地带农村经济发展时,要特别注意支持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和部门,尤其要注重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发和农产品走向市场。金融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对重点产业和项目进行支持,如农业银行发放农业项目贷款,支持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贷款;支持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项目的贷款,以项目建设促进新农村经济的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山区地带资源优势创品牌特色,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要配合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农村人力、物力资源,推动农产品的深加工和走向市场,扩大开放领域,拓宽招商渠道,以开放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三)既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又要支持农业科技进步

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困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特别是中西部山区、偏远地区的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落后,尤其是广大农村山区在电力、交通、水利设施、卫生防疫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依然是薄弱环节,绝大多数山区地带的土地为旱田和山坡地,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作物产量低,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彻底改变。因此,金融部门尤其是农业银行在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农业的科技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推广和应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要在传统的种植业、牧业、林业、渔业等产业大力推广和普及科学技术,不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金融部门要紧紧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安全的农业,引导和扶持农村科技进步的步伐,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四)既要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支持农村文化建设

经济的发展为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提供物质基础,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又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想解决农民富裕问题金融部门就要大力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落实好国家各项助学贷款政策,帮助困难的山区农村学生完成高等教育。当前,金融部门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山区农村职业教育,积极支持山区农村各种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同时要加强对农村企业和农民的诚信教育,提高农民诚实守信意识,改善农村社会信用状况,真正实现“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的双赢目标。

城市经济的发展对金融业提出了新需求,这些需求推动了金融创新。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对金融创新提出的新需求也会逐渐增加。从目前看,农村经济的发展给金融业提出了在信贷融资以外的现代结算业务、进出口相关金融业务、现代理财业务等等新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的需求。可以说,城乡金融需求的差别正在模糊化,进一步地趋向一体化。即使在传统的信贷领域,一些新的变化也要求金融适时跟进。如农业生产的规模化,要求进一步提高信贷投入的集约化;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要求重视并加大对涉农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力度;农村基础性投入的持续增加,要求提高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要求加大对非农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这些都需要现代金融体系实事求是地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金融发展观念、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业务工具等各方面跟上农村金融需求变化的步伐,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才能做到未雨绸缪抢占发展先机。

[1]袁国红.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探析[J].海南金融,2008,(2).

[2]邓敏.开发性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步研究[J].经济金融观察,2006,(12).

[3]李来福.山区地带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资本市场,2007,(3).

猜你喜欢

山区基础设施金融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修梯田》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山区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