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湖南省对外经贸发展的地方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2012-08-15

外语与翻译 2012年3期
关键词:对外经贸语种外语

黎 芳

(长沙学院,湖南 长沙410003)

近年,湖南省立足“十二五”时期发展新特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并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湖南省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投资环境,举办形式多样的对外经贸活动,如每年一度的国际烟花节、国际森林节、国际龙舟节等。2012年,湖南的十大重点贸促活动以国际会展、对外联络、涉外法律、国际商会、国际培训、国际交流六大高端贸促服务平台,助推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据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的“2012年1-3月湖南省商务情况通报”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省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1个百分点;新批外资项目54个,环比增长14.9%;全省外贸完成进出口45.8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面观湖南省对外经贸发展的喜人态势,徐京魁却冷静(2010年)提出,同沿海省市及中西部发达地区相比,湖南省对外经贸仍处于短绩、粗放、外延、低效的“贫困化”状态。客观层面,影响湖南对外经贸发展的制约因素应包括政策规划、技术支持等,但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具有社会发展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外语人才供给是否匹配和到位。基于此,笔者认为,针对湖南省当前翻译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能有效为地方翻译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

一、湖南省翻译人才现状

(一)单科性翻译人才多,跨学科高端复合型翻译人才短缺

目前我国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约6万人,而此行业的保守需求量超过50万人,翻译人才缺口高达90%,而合格的翻译人才仅占翻译人才需求量的5%。随着湖南对外经贸的不断发展,既精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严重短缺。据湖南省商务厅翻译咨询公司、省翻译中心主任胡金国介绍,当前我省对英语语种的翻译人才的需求占市场总量的80%-90%。虽然湖南市场上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数不少,但翻译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高水平的翻译更是凤毛麟角。以“三市融城”构建两型社会试验区的长沙、株洲、湘潭为例,笔者调研的12家大型企业,其笔译工作大都由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承担,而这些人员中一部分并非科班出身的专职翻译,且从未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其翻译质量良莠不齐。口译任务则基本由临时聘请的外来人员承担,大部分来自于省内各高校教师甚至学生,其知识结构单一,对所涉专业贸易领域陌生,难以精准顺畅地完成口译任务,更毋庸提圆满完成高层次经贸洽谈会议或法庭同声传译的任务了。由此可见,湖南既缺懂外语又精技术、管理、经营的高端专技人才,也缺懂外语又通晓国外法律、国际通用规则、国际贸易的谈判型翻译人才。在我省对外招商引资活动日益频繁,实现外向型经济突破的过程中,跨学科高端复合型的翻译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我省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引进等方面发展的思路,成为我省对外经贸发展的瓶颈。

近几年来,湖南省招商活动频繁,多家跨国企业瞄准湖南,不少国外科研机构、企业在湖南设立办事处,但高端翻译人才却在原本短缺的情况下频有流失。统计数据显示,近3年来,在中国人才网录入个人资料的湖南高校外语人才共有1024人,其中近85%选择在北京、上海、广州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而优质专业外贸类高级翻译、同声传译的奇缺也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语言种类畸形,小语种翻译人才奇缺

相较于英语占据绝大部分翻译需求市场份额,目前我省其他被调查的近40个小语种占市场需求量的10%-20%。仅日、韩、德、俄语种翻译从业人员相对充足,一些小语种(如西班牙语、土耳其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翻译人才则奇缺。据湖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数据显示,目前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翻译从业人员缺口较大,备受我省各大企业、公司的青睐。此种小语种翻译人才比例失衡的非健康格局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小语种人才的稀缺与省内开设小语种专业的高校数量少、甚至专业空缺不无关系。如开设法语本科的省内高校仅有中南大学、湘潭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与2011年才开设),而开设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专业的高校尚无,仅有些资质欠佳的培训机构开设学员短训课程,显然无法满足对外经贸发展的需求。

(三)缺乏对翻译工作的管理和翻译质量的监督

目前,我省经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正式注册的翻译公司约150余家,其中超过90家落户省会长沙。专职翻译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其中英、日、韩、德、俄五种语言的翻译人员占至98.3%。翻译范围广,除包括普通的政治、文教外,还涉及工、农、渔、林、地质、冶金、水利、建筑等经济方面。不断扩大的口译(同声传译)需求,以及政府机关公文、企业文件资料、乃至个人文件资料的笔译需求,都给翻译行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表现为,由于社会缺乏对翻译行业的统一指导和对翻译工作的有效监管机制,翻译从业人员参差不齐,责任心强弱不同。由于认为翻译市场有利可图,一些不具备翻译能力和经验的人也鱼目混珠,错译、乱译、滥译等现象频发,翻译质量堪忧。因此,整体翻译质量不高直接影响和阻碍我省对外经贸的深入发展。

二、对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反观与启示

(一)以社会需求市场为基准,因校制宜,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优化跨学科培养模式

在经济发展需求的背景下,分析社会、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对于改革地方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机制有重大启示。如前所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乃至目前,我省对英语语种的翻译人才的需求占市场要席,这直接导致我省地方高校(特别是二本、三本、高职)在扩招、扩充阶段争相开设英语专业,不断增设班级数目,增招英语专业学生。据截至2011年底的高考院校信息数据统计显示,全省106所高校中,85所开设了英语专业或英语相关专业(占据高校数的80%以上),英语几乎成了必设专业。且在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方面,部分高校存在人才培养设计方案简单、培养目标空范、职业定位不清等诸多问题,直接导致毕业生缺乏社会竞争力。经麦可思研究院对近三年湖南省大学生就业报告做出的分析显示,英语专业是我省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前10位专业之首(7.0%),供大于求的英语专业设置成为造成我省大量外语人才的闲置和流失的主因。

由此可见,地方高校办学要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出发,以市场需求的中长期预测为基础,因地、因校设置语种专业课程,杜绝盲目性、跟从式办学。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本地区、本省的经济发展需求,从单一学科的“经院”式模式转向“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的培养模式。“宽口径”显示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底,是基础;“复合型”即跨学科型,体现外语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融与整合,是提升;“应用型”则表明外语作为语言工具与应用领域,是目标。我省的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应从一贯强调的“专业性”和“学术性”误区中走出来,以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职业型、应用型”高端复合型人才为宏观导向。

(二)加强翻译学科建设,构建“基础平台+翻译方向+拓展技能”课程体系

翻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模式的实施,归根到底要依赖于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地方高校应构建“基础平台+翻译方向+拓展技能”课程体系,体现出“灵活性、方向性、扩展性”的培养特点,并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对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选修与必修等课程进行科学有机的优化组合,构建以外语为工具、以跨学科专业为方向、目标明确、体系合理、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基础平台结构应要由公共基础课、外语专业课组成,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必须实践技能,使学生对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律有理性的、科学的认识。翻译方向应囊括翻译实务、翻译技能、翻译理论、翻译思想史等知识。拓展技能则应能为适应学生个人志趣和能力发展的多样化而提供跨学科课程。

(三)加强小语种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直至当前,我省高校的小语种专业仅限于日语、德语、俄语、法语、韩语,且招生人数较少,而其他小语种专业设置尚为空白。小语种专业的缺失导致小语种翻译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针对此困境,我省高校可据市场需求,合理设置小语种专业,或采取“校企”或“校校”联合方式,进行订单式动态培养小语种翻译人才。与此同时,各高校主管的翻译协会要有目的性地挖掘现有翻译人才,对中青年小语种翻译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建立稳定的小语种翻译人才库,形成成熟的人才网络。

(四)牵头呼吁政府加大投入和支持,加强翻译市场监管

重视翻译工作和翻译人才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行业、各部门和领导都应高度重视和支持翻译工作,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改进翻译工作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建设一个保障翻译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为我省的对外经贸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翻译人才的培养基地,翻译研究的学术机构,省内各高校要各负其责,其主管的翻译协会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能力,依托政府,召集省内各行业翻译人员及相关部门参加会议,专项讨论如何规范湖南省翻译市场,出台相关的翻译政策和法规,旨在使湖南省翻译人才市场在人才交流、人才使用、收费标准等方面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此外,各译协还可通过召开年会、学术会议等途径,采用讲座、自由研讨、课题小组的形式,为广大翻译工作者和教学人员提供交流平台,使其能畅言翻译教学、交流翻译经验,了解译界学术动向,掌握省内翻译信息。最后,各高校要牵头呼吁政府保证和提高翻译人才的待遇,以减少省内翻译人才的外流。总之,掌握翻译工作的基本规律,尤其重视经贸翻译人才培养,重视对翻译质量的把关和监督,是完成对外经贸交流的前提和基础。

三、结语

人才培养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发展。对外经贸的发展与翻译人才密切相关,翻译人才是对外经贸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有研究称“湖南现在和以后都需要国际型、运作型、创新型人才”,然而,业界人士忧虑的是“湖南对外经济发展正遭遇‘内忧’(后劲不足)‘外患’(竞争激烈)的多重挤压,面临一场新的考验和挑战,其中人才要素投入不足是严重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分析省内现有翻译人才现状,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探索能适应全省外经贸发展的地方翻译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成为湖南省各地方高校的一道重要课题,有待深入广泛的研究。

[1]徐京魁.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促湖南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J].职业时空,2008,(11).

[2]蔡跃云,周婷.湖南小语种人才教缺乏,翻译人才需求增薪水降[EB/OL].http://www.jobcn.com/hr/News_content_jsp?ID=79218.

[3]湖南省商务厅.湖南省商务情况通报(2012年1-3月)[S].http://www.hunancom.gov.cn/swtj/308339.htm.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1998.

[5]刘炜.外向型经济发展视界中的湖南外语人才需求分析与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10,(12).

猜你喜欢

对外经贸语种外语
欢迎投稿《对外经贸》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浅谈小语种的学习方法和就业方向
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素帕猜先生为本刊题词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
多一点等
“一个笑话可能要经过几秒钟才会听见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