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精神探究*

2012-08-15

外语与翻译 2012年3期
关键词:古典舞古典舞蹈

邓 捷

(三明学院教师教育系,福建 三明365004)

中国古典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自身的所带的古典内涵是中国舞蹈历史中最为传统和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精湛组成部分。古典舞有别于古代舞蹈,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而是一种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它是建立在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之上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带动下,以古典精神的精髓的基础,中国古典舞在近现代的发展中重新创造了其新的特点。近现代的古典舞在民族主体之上,将戏曲和武术等民族舞的美学元素作为主要基调,同时借鉴了西方芭蕾舞蹈等外来美学元素的部分适用内容,最终形成具有独立性质兼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一种全新舞种。

一、中国古典舞的概念及类型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舞蹈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它要靠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表现生活的美,歌唱生活,并借此陶冶人的情操。如《毛诗》序所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我们知道,各种不同类别的舞蹈,产生与反映和表现不同社会生活内容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的形式有相应的有了发展和变化。根据不同的风格特点来划分,舞蹈可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和新风舞。“古典”一次起源于拉丁文“class–cus”的意译,其具体含义是“经典”。

古典与舞蹈的结合成为了一种有独特风格特征的表演性舞蹈种类,也特指各民族中流传至今的具有独特示例意义的优秀舞蹈作品。世界上许多古老的国家,都有这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

古典舞是民族古典精神的组成部分,它传承的方式,不是依靠文字,而是用自己的肢体语汇来阐述文化、历史、情感。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继承关系,几千年来形成了我国独特、鲜明的戏曲舞蹈风格和形态,它们至今还活生生地展现在包括三百七十六个剧种的戏曲舞台上,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独放异彩。古典舞蹈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古代宫廷类舞蹈。“古代宫廷舞蹈”是古典舞的一个重要类别,该舞蹈种类中“宫廷”的包含的范围较为广范,具体包括了礼仪舞蹈、巫术舞蹈和祭祀舞蹈等。

以宫廷宴乐舞蹈为例进行介绍,宴乐舞蹈是一种集欣赏娱乐为一体的极具表演性质的群体舞蹈。在原始时期,这种舞蹈类型仅是氏族集体活动中的一个部分,即氏族祭祀的方式之一;在阶级社会时期,由于社会财富积聚在统治阶级中,这种类型的舞蹈性质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由于“宫廷”掌握了社会的支配权利,其可以就自己的意愿利用民间的一切物质财富,因此这种本在民间流传的舞蹈在进入宫廷后,便经过了全新的加工,最终提高了该类舞蹈的专业水平,这种民间特质较高的舞蹈类型由于受到上层阶级的影响而有了更高的舞蹈气韵。

(2)宗教类舞蹈。雕塑、绘画、音乐、舞蹈和戏剧等艺术形式都被广泛的应用到宗教文化的表现方式中,这些艺术形式中宗教舞蹈的规范和审美规则都为宗教文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宗教舞蹈是古代舞蹈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也被划归在古典舞蹈中。在宗教当中,宗教艺术的发展是古代宗教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宗教类舞蹈是具体的表现形式,同时宗教文化给舞蹈带来了新的意义。

宗教类舞蹈通过舞蹈表现宗教思想,是宗教活动中的主要项目之一。例如在佛教中,舞蹈的形式就表现的较为明显,这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舞蹈的形式来净化内心,并将极乐世界中高贵温馨的形式生动的表现出来,而这种演绎目的使得佛教舞蹈成为典雅、庄重和华贵的风格。在巫术在古代的宗教活动中也较为活跃,是一种宣扬某种祭祀文化的舞蹈,通过舞蹈的特殊表现形式形成对祭祀祖先的特殊礼仪,这种巫术舞蹈中由形式多样的娱神和象神等舞蹈形象,而这种表现形式对古代舞蹈的风格和动作存在着巨大的影响。

(3)戏曲类舞蹈。在戏曲中有很多内容都需要舞蹈的表现,在这类舞蹈中古典舞蹈的内容占有大多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的戏曲类舞蹈在宫廷类舞蹈和宗教类舞蹈的基础上,按照多种艺术形式逐步发展。

二、中国古典类舞蹈的艺术精神

中国古典类舞蹈通过动态的表现形式突出了中国文化,是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最传统和最具代表性精湛艺术形式。我国古典舞蹈从舞蹈理论到舞蹈实践的探索的发展建设中不断进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经典的舞蹈作品,例如五十年代初的《春江花月夜》、《宝莲灯》和《小刀会》等,到当代的《扇舞丹青》、《踏歌》和《千手观音》等。

在中国古典精神文化的传承下,中国古典舞蹈的内容从最初的戏曲类、宗教类舞蹈发展到包含全新元素的新古典舞蹈。

(一)“圆”艺术的古典意境

“圆”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内容,所谓唱歌要“字正腔圆”练字要“圆润流畅”,“圆”艺术在很多艺术表现方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古典舞蹈也同样是一种“圆”艺术的变现载体。

以“圆”为美的舞蹈内涵以及虚实相生和周而复始的古典文化精髓是“圆”文化的主要内容。在中国古典舞蹈中,平圆、立圆和八字圆是“圆”形舞蹈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都强调了舞蹈动作在“圆”基础上的一种音律过程,将以“圆”为中心的标准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圆”作为一种外形对称的优美造型,其表现形式自然流畅、柔和圆润,同时在持续的基础上又富于多变的特色,这种特殊的性质使其成为完美、圆满和成熟的主流表现方式,同时这种独特的外形韵味,使“圆”成为中国古典舞蹈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美学造型。例如我国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欧阳予倩在《一得余抄》中提到的:京戏的全部舞蹈动作可以说无一不是圆的,昆曲也是这样,我想说京戏在舞蹈动作方面承受了昆曲划圆圈的艺术,看来这也是中国古典舞最显著的特点。

这种“圆”的特质主要是因为受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其中《庄子﹒桑庚楚》有提到: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乎本剽者宇也。这种广博的宇宙观思想已经深深的影响着中国古典舞蹈的运动时空形态,然而通过舞蹈这种动态方式表现自身内部的反与复,已经成为了一种主导性思想,在中国古典舞蹈中,山膀、冲、靠、平圆以及拧与倾等动态内容都证明了这种观点。例如中国的“太极图”就是上述思想的图形化内容,太极图正面以黑色为阴以白色为阳,这种黑白相依,阴阳环抱的主调下,白鱼黑眼又体现了“阳中有阴”的特点,而黑鱼白眼则恰恰相反,其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的特点利用“圆”的主题元素体现的非常到位,也正符合中国古典舞蹈中欲左先右、欲进先退、欲扬先退和欲冲先避的“逆向”形象。中国古典舞中的动作讲究的是动静交替和刚柔相济,这种“逆向”的变现形象也正是“圆流周转”的一种“圆”概念时空观的体现。

通过“圆”的轨迹可以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中,阴阳结合和周而复始的思想给中国古典舞蹈发展起到了主导性作用。

(二)诗、乐和画的古典文化意境

意境是指在自然景象或艺术作品中所具体表现的整体情调和境界。通过中国古典舞蹈的表现形式,其体现出来的意境主要由诗、乐和画组成,例如中国古典舞蹈《扇舞丹青》中一袭白衣和一炳罗扇所组成的一组诗意盎然的山水画卷,在观众的惊叹中拉开序幕,精准地把握住了中国古典文化意境的精髓,将中国古典舞蹈和绘画、音乐融为一体,体现了文化实质。这都是中国古典文化资源,特别是其中具有凝聚力概念的精神和价值资源大量流失所造成的错误尊严观,让观众对“面子”的概念深刻体会。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其带来的多元文化交流,使西方文化严重冲击着中国文化,这种文化的冲击使中国人对自身的价值观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从而使自身不能清楚看出问题的本质。由于信息技术的发达东西方文化的接触更为平凡,既有相互借鉴、互相学习的以一面,也有彼此相悖产生冲击的一面。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从各方面提高了中国文化水平,但是由于其自身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这种多元精神的交流反而严重影响了中国人对精神文化价值的判断,更深的影响着中国文化中价值观的正确取向,这种注重形式、浅显轻浮的价值观,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

三、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

(一)继承与传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通过对中国戏曲的演变,中国古典舞蹈传承了中国的文化传统,而这种形成方式赋予了中国古典舞蹈以继承与传扬民族文化为基础的特质。

当代的中国古典舞尽管有了很大的创新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时代感的当代体系,但是作为“古典舞蹈”的固有属性,注定其不能脱离传统的审美观念的根基。如果在古典舞蹈中加入过多的时代栖息,将会导致中国古典舞冲淡原有的传统审美特点并逐步远离传统,最终造成中国古典舞蹈属性的模糊与偏离。因此,确立传统审美特点的基础上弘扬古典文化,对于今天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当今中国古典舞蹈要想发展,必须要扎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回归,抛弃传统文化汇总的当代性,只能是水中捞月和沙上建塔。当代的中国古典舞蹈对于传统文化的追随并不是恢复已经不存在的历史内容,或者在戏曲和武术的基础上发展,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的完善和丰富艺术的类别,通过对古典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重建,从而在根本上对古典舞蹈起到发展。在半个世纪以来,客观和积极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古典舞蹈学科所需构建的方向。

在吸取西方艺术精华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创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避免艺术文化的全盘西化的保守主义思潮,同时还要防止全盘西化的虚无主义思想。具体到中国古典舞蹈发展中,坚持传统为基础面向现代为方向,通过深入的传统和继承传统的研究,挖掘传统审美价值的艺术精华。在实际发展中,我们不能消极地面对传统文化而对其进行摧毁性的发展,而更应该的积极发掘如何使传统文化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目标的一种推动力,从而产生正面功能。

在中国古典舞蹈的继承性发展中,认知和实践的具体内容仍需进一步地挖掘和探究。

(二)发展与创新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古典舞蹈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对古典舞蹈的认知有了质的突破,简单地模拟戏曲和武术的动作并不是民族传统舞蹈的继承与发扬,在完成对外动作的临摹后,通过肢体来体现国人的审美价值,才是发展中国古典舞蹈的关键问题。这种从形式上的传统艺术继承,转变成为了审美价值的继承;从基本套路和行为动作上的外形继承,转变成为通过所提取的训练元素建立的教学目标的继承。

在实际舞蹈学门中,舞者们更多关注的还是动作的神态、规律、气息和韵味等,为形神合一的创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西方芭蕾舞艺术的借鉴,在实践中了解东西方艺术在审美价值上的不同,以比较来学习法来发掘西方芭蕾舞蹈和中国古典舞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仅要提取训练方法,而且还要将其具体的审美标准进行整合,最终提炼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科体系的构建方法,以及教学、创作和演出的结构安排是重要的理论组成内容。

以西方文化为基础整合中国古典文化,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借鉴与吸收外来文化,还可以加速自我发展的过程。

四、总结

中国古典舞蹈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国舞蹈中具有独特代表性的重要文化内容之一。中国古典舞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启发下,在近现代得到了重新创造的,这种创新的基础就是古典精神,而古典精神对于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传扬民族文化,更好的为开拓创新文化艺术发展方向,以及其自身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1]于平.中国古典舞与雅士文化[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0.

[2]孙颖.中国古典舞评说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3]罗斌.中国古典舞蹈的“和”品格[M].长春:吉林没书出版社,2005.

[4]吴晓邦.谈古典舞和古典精神[J].舞蹈,1988,(1).

猜你喜欢

古典舞古典舞蹈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怎样读古典诗词?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