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学管理创新之探究

2012-08-15刘志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人才管理

刘志华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上。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不能创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重要。高校作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任,必须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教学管理的改革,在教学管理上不断创新,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一、高校教学管理的内涵

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实行全面管理。教学管理包含了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两方面的内容,它是学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制订教学计划,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系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管理,开展教学研究等。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业务和教学监控的全方位管理。教学管理工作的成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优劣。为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我们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我们的高校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民主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二、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教学管理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转为大众化教育阶段。美国人马丁特罗把高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18-22岁年龄中,毛入学率在15%以下是精英教育阶段,在15%到50%是大众化教育阶段,50%以上是普及化教育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张和高校布局的变化,使高校的教学管理日益变得复杂。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部分高校出现了质的发展跟不上量的扩张,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发展的事实,在培养目标上还没有完全摆脱精英教育的思想,造成课程体系、专业设置跟市场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矛盾,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尽管大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很多毕业后却不能从事和自己专业相一致的工作,造成人才的浪费。

2.教学管理体制僵化,不灵活,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教学管理者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学校对教学计划、课程安排、评价制度等统一要求,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大部分教师还是以灌输式讲课方式为主,学生不能按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学生的主导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轻动手能力,知识性课程过多,实践课程偏少,学生无法得到创新方法和创新技能的锻炼,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学校对教学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一方面体现为教育管理岗位人员队伍比较薄弱,很多高校把大量经费投入到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的建设,用于管理人员培训和学习的经费却很少,大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体现为教学管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学管理是需要随教学目标不断调整变化的,是需要通过研究教学和管理规律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不能墨守成规。这就需要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有先进的理念,不断加强自身创新的学习。教学管理队伍本身只有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不断的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才能完成好本职工作。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水平高低和人才培养的优劣。

三、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策略

1.教学管理观念的创新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只有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作导向,才会有扎实有效的教育实践。教育管理观念直接影响着教育者的行为和对学生的态度,影响着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认识及选择,影响着管理的风格、师生关系的类型,而且影响教育者职业道德的形成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及我国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势在必行。教育观念的转变包括由学校教育观向终身教育观的转变,由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向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想的转变,由传承的教育思想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育观念的改变对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当前的高校教育观念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难以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紧跟时代、把握规律、富有创造性地推进高等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观念变革是人才培养的先导,教育观念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创新,没有教育新观念的转变,就不会有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一定要根据社会需要,转变教育观念,面向社会需求,以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为中心,不断改进学院的教学管理,实施教育创新,发挥本校学科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形成充满活力的高校管理体制,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才培养模式,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2.教学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创新

规范、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是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在信息社会,高校管理人员要具备对多方面信息的采集、加工、贮存和分析的能力,善于利用各种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如电脑、传真机)进行管理工作实践,使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方式信息化。高校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不仅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带动了管理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和管理运行体制的进步。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数量与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高校教学管理的水平和发展速度。在管理活动中,领导者应当认真分析管理人员的不同需要,积极有效地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欲望,使他们各尽其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常性地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培训,使各个年龄、各个学历层次的管理人员的水平都能得到提升。倡导管理人员要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以建立一支善于创新、业务精通、积极向上的现代化管理队伍。

3.教学过程的创新

高校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应该是学生充分发展自己人格和才智的良好平台,教学管理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应对各种环境和挑战的能力。学科的专业设置要充分体现学校的专业特色和综合优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增强专业与社会的接轨,改变过去专业增长快、淘汰慢,专业之间过于封闭,缺乏交叉专业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动性的发挥,因材施教,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不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由以教为本转移到启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追求,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爱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承与积累,更要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敢于质疑权威。利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探索创新,将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教学管理目标的创新

高校要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首先要研究自身发展定位,优化学校的发展目标,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寻求办学目标上的特色。其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改革也是教学管理目标创新的内容。随着我国经济多样化的发展,人才培养规格模式趋于多元化,这就要求高等教育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也要向多元化、多样化、选择性发展。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将成为必然选择。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各种挑战,各高校只有根据社会发展变化,不断及时地调整教学管理目标,创新教学管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大众化教育下的高等教育目标不再只专注于精英人才的培养,人才已有了多种标准,这就要求高校制定更趋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即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学生来源多样化、人才培养规格及培养方式多样化的现实,构建适应面更广、应变能力更强的管理模式,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

5.评价体系的创新

在教学评价上,应该推广弹性学习制度和学分制。允许学生采用灵活的入学方式,有较大的选课自主权,可以提前或推迟毕业,甚至允许中途中断学业,在条件允许时再继续完成学业。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还应该加大选修课的比例,推行双学位、双专业。高校间推行互认学分制,学生只有跨校选修课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还要加强择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目前高校学生的就业体制多为学校和政府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高校有责任主动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各种服务。为此,除了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这个基础性工作之外,还必须加强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让学生从心理上适应将要面对的社会,正确评价自己,了解人才市场的动态,从而在毕业后尽快走上工作岗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在注重期末考试成绩的同时,更注重平时学习的表现,鼓励学生通过技能大赛和社会实践来获得学分。鼓励在某些方面突出的奇才,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合适的条件。检查学生知识的方法由原来的单一闭卷考试改为开卷、半开卷、口试、论文、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考试方式多样化、个性化,增加主观题的比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发展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体系的创新带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高等学校的教学创新必须发挥全学校的集体力量,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让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创造宽松和谐的大学氛围,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使师生教学相长,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探索和研究高校所承担的教育任务和发展规律,创造独特的办学理念,保证高校管理创新的积极开展,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1]李圆圆.对中国教育大众化的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1,(08).

[2]李辉生.高等学校的管理创新与创新教育 [J].中国行政管理,2007,(5):85.

[3]郑淑红.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D].2009,(12):31-39.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人才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人才云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