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与对策研究

2012-08-15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公司机构业务部仲纯

中国商论 2012年20期
关键词:贷款风险企业信用信用

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公司机构业务部 仲纯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也随之发展迅速,成为了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然而长期以来,资金问题却一直阻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贷款政策作为确保中小企业资金周转调控的杠杆,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扩大内需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要加大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但在贷款过程中也要考虑到风险问题的应对。

1 贷款风险分析

为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周转问题,各银行纷纷推出为中小企业实施贷款的政策。在保障中小企业正常经营的过程中,银行对为中小企业贷款承担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生产经营影响下的经营风险

现代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处于成长发展期,普遍规模比较小,周转资金方面不够充足,企业设备和生产工艺较为落后,市场竞争能力薄弱,产业层次化偏低,生产经营随意性较大,很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对市场冲击力的承受能力较差。承受能力差,企业生命周期较短,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条件下,中小企业的经营生存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据调查发现,我国近年来,将近有30%的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不足两年,较短的生命周期导致贷款回收的不确定性增强,这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了较高的贷款经营风险。

1.2 管理不规范产生的道德风险

中小企业的经济组成较为复杂,很多企业产权划分不清晰、责任落实不到位、股东及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对企业信用意识淡漠。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公司管理缺乏科学化,信息透明度偏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有些企业虽然进行了体制改革,但只停留于表面形式化,其财务状况仍然存在不透明现象、家族化管理经营明显,责任划分较为混乱,这些情况有产生贷款风险的可能,增加银行经营的风险。

为了能够取得银行的信任,中小企业有时会隐瞒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和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并提供虚假报表,多头开户等,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也普遍发生。由于银行与企业之间得到的信息和提供的信息不相符,企业还有可能将得到的贷款资金用于他处,投于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项目当中,这些都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可能性。

1.3 信用担保不完善的信用风险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的信用登记、信用的评估、信用的监督等机制尚未健全,虽然贷款业务一直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但其间也存在着非常突出的问题。其一是中小企业在进行担保时,所抵押的财产不达标,抵押物真正价值偏低,贷款担保审核过程存在漏洞,对抵押物的具体情况不够了解,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其二是民营的一些担保机构内部管理结构欠缺合理性,提供担保资金的渠道较窄,整体规模偏小,周转资金严重不足,承担风险的能力较低,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其三是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担保机构独自承担贷款风险的机率大大增加,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的缺失,使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降低了对贷款担保的积极性;其四是经济在不断发展,法律法规建设却相对滞后,很难为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健康发展的有利环境。

1.4 政策环境改变下的政策风险

我国经济尚处于转型阶段,为了能够更好地规范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转变发展方式,势必会推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用以引导企业结构正常化的发展方向,这样会使一部分中小企业被排斥、被淘汰,特别是一些高消耗、高污染企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调整将会给银行贷款业务带来一定的风险。而且,我国银行多数受国家控制,很难通过差别定价的贷款方式来弥补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

2 贷款存在的相关问题

2.1 利率的严格管制化

我国银行贷款利率受到严格的管制,利率不能够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而自由浮动,利率的浮动权限都由国家统一管理,资金价格市场化程度不够,使得银行不能够利用利率自由浮动的手段来实现贷款市场的供需平衡。而且贷款企业提供的信息与银行所获得的信息不相同,我国银行多数实施贷款配给制度,贷款的供给与贷款的需求远远不成正比。

2.2 金融市场的垄断化

我国金融市场主要被四大国有控股银行工、农、中、建和交通银行邮政银行等垄断,其他一些民营银行规模小,市场份额占有率偏低,市场竞争能力较差。大型银行相对市场占有率较高,市场竞争相对较小,使得银行缺乏主动拓展贷款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业务发展局限化。而且,贷款责任的风险较高,银行对中小企业大力推广贷款业务的积极性偏低,使得垄断化下的贷款市场缺乏活力。

2.3 企业选择的局限化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急剧发展的形式下,我国采取了适度放松的贷款货币政策,贷款规模也有了扩张的发展趋势。可是在规模扩张的发展形式下有着较为严重的企业选择性问题。多数银行把贷款放款投向了国有投资的基建项目中,而其他私有项目以及中小企业并不受关注,实质性的投资贷款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减少趋势。贷款投放的地区差异也较为明显,如:南部等发达市场和经济特区等地区贷款增长较为明显,而北部以及东部等发展中地区,因其地理环境的限制和金融风险的影响,贷款增长较为缓慢且出现了乏力的情况。

由此可见,我国的贷款市场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结构的不合理化是最为突出、最为迫切的问题。相关有利政策、法律法规的推出,对贷款市场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推进我国中小企业贷款业的发展。

3 应对贷款风险的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较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其贷款风险很难控制。因此应不断地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建立健全适合中小企业贷款方式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较好的控制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

3.1 加强企业信用机构建设

银行依据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符合贷款市场需求的内部制约制度,加强岗位之间制约,降低贷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为还款提供有力的机构保障。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的监管,建立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完善对中小企业资信评级制度的管理,对贷款信用能力进行评定,加大力度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披露,把企业信用记录公之于众,以此来约束中小企业信用建设,增加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建立企业信用调查平台,企业信用评估机构等信用管理业务,在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信息共享,防范金融贷款可能带来的风险,大大降低了企业信用方面等带来的不利影响,解决了银行所取得信息与企业所提供信息之间的差异化产生。

3.2 加强企业贷款服务机构建设

建立健全贷款服务机构的用人机制建设,加强贷款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贷款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大力推行竞聘上岗用人机制、实施择优录用的末位淘汰用人机制、工资待遇与业绩挂钩等激励机制、注重风险益损的业绩考核机制、加大查处违规责任追究机制、加强监管廉政建设机制,完善企业贷款服务机构的建设,推动贷款业务的持续发展。

3.3 加强企业贷款风险的防范制度

提高贷款风险防范的意识,对中小企业发生的财产、经营变动、管理人员变动等可能影响到还款能力的问题及时提高警惕。对可能发生贷款风险的信息进行有利的、快速的调查和收集,采取相应对策,将风险降至最低或尽量避免风险损失的发生。实施对中小企业信用等级的风险评价,根据市场获得的风险评价,进行确定贷款方式和贷款金额。完善银行的贷款风险防范制度,加大实施力度,提高企业回款的能力和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

3.4 加强企业市场研究的投资方向

银行要认真分析研究贷款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还款能力,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其一是选择国家扶持产业和环保能源化方向,具有较强市场发展前景,科技含量高等特点的中小企业;其二是选择市场占有率较高,能够为其他企业提供重要服务的中小企业;其三是选择具有企业特色、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人员素质较高、发展动力较强的中小企业。

[1]程生华.商业银行下的中小企业借贷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J].商业时代,2008(17).

[2]李月华.论加强中小企业借贷业务管理分析[J].华北金融,2010(05).

[3]吴晓丽.浅析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与防范[J].金融与经济,2006(10).

猜你喜欢

贷款风险企业信用信用
扬州市稳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企业信用修复
泰州市推行企业信用修复全链条服务模式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防范校园网络贷款风险的机制研究
“涉军”企业信用评价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涉军”企业信用评论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晋商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