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崛起中的苏北为例

2012-08-15中国地质大学杨莹

中国商论 2012年20期
关键词:苏北区域经济

中国地质大学 杨莹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包括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战略,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面积占据江苏全省51.9%、人口占省内的44.8%的苏北地区,其从落后到崛起的曲折的发展历程,恰是区域经济在可持续发展下的典型案例。

1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涵

1.1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可持续发展包括发展与持续性两个方面。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没有持续性,发展就将终止。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是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是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区域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是在实现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以资源较少的利用、环境的较低污染为基础,实现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社会的整体进步。

1.2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区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在于不以损害后代人幸福地工作与生活的权利为前提,确保到当代人能幸福地工作与生活。由于不同区域间地理、历史、政治等原因存在差异,所以不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的快慢也有所差异。但大体来说,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资源短缺;(2)生态环境恶化;(3)人力资源缺乏;(4)产业质量低;(5)思想观念狭隘。

2 苏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色

江苏省内由于地理人文等因素,存在苏南、苏北、苏中三个以市为单位小行政区域下的大行政区域,但具体的划分方式因人们认识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此,我们采用《江苏省统计年鉴》上所采用的划分标准,既以徐州、淮安、宿迁、盐城、连云港五市作为苏北地区,以它们的发展情况来研究整个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2.1 苏北经济发展的成就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政府政策的先行,改革开放以后,苏南地区经济呈爆发式发展,并很快领跑全国。苏北地区由于要素禀赋、技术水平、地区特色等原因,发展一度较为迟缓,省内南北差异到了天壤之别的程度。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领导下,苏北经济发展成就斐然,以苏北经济发展最弱的的盐城市为例,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851元,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位居53位。苏北地区经济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年增长幅度平均可达13%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增长迅速,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明显增高;产业结构得到了的有效的优化,主导产业开始由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倾斜,其中第三产业发展尤为迅速。2011来年,苏北地区城市化发展更为突出,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化程度更是达到了60%。以2012年上半年为例,苏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3%;进出口总额增长28.8%,出口总额增长41.3%。

2.2 苏北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探索

2.2.1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结合

苏北地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也较为丰富。在发展过程中,苏北地区改变以往的发展模式,以实现区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完美结合。牢牢把握农业上发展优势,改变以往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把产业链由高耗能、低收益的资源密集型为行业主导调整为以高精端技术行业发展为主,降低第一产业在生产结构中的比重,努力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当然,产业发展方向的转移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较为显著的,如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连云港、宿迁两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原本令人触目惊心的污染状况得到了遏制和改善。

2.2.2 推进城市化进程,降低经济可持续发展成本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00年以来,苏北经济年增长速度都能维持在10%以上,工业化率在2000年就达到58%,反而城市化水平还不足40%,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是要在区域内合理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形成相互协调、优势互补既竞争又合作的良性经济运行方式。高度的城市化一方面能够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能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改善地区产业结构,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此外,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城市增长极和城市带,能够更大发挥城市的辐射作用,优势资源更为明显,城市间的交流更为通畅,降低了巨大的沟通成本。

2.2.3 提高人口素质,以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人口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资源,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促进和制约并存的关系。一方面,人口增长速度、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分布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此同时,科教水平和劳动力素质等也对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所以,要实现区域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发展,必然要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发展科教事业,以科技来促发展。由苏北地区近年的政策倾向即可看出区域内对于教育和人才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各级政府不仅加大了对传统的基础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还建立了一大批专业性学校以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2.2.4 实施政策优惠,全力扶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江苏省省政府制定有关政策,以支持苏北经济的发展。如扶植农村教育的“双万”计划,以增大信贷额度、降低税率等直接经济上的补偿鼓励苏南的企业到苏北去创业等。另一方面,苏北地方政府也采取不少措施以促进发展。积极宣传地方形象,考虑地区的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当地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吸引外资到本地投资。除此外还制定了不少有利于贸易自由流动的政策,以减少地区贸易和行政政策壁垒,疏通物流的渠道,畅通贸易流通渠道。由于地理和经济的原因,苏北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小,尽管区域内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但是还是不能避免大批人才的外流。为外,省政府制定了不少人才援北计划,地方政府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到来。

2.2.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区域作为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互为发展条件的有机统一体,客观上要求我们用整体和系统的目光来看待各系统及系统各方面的发展。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仅可以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舒适和方便;基础设施的完善,又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的公正与进步打下了物质基础。一方面基础设施的完善能提高当地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为吸引外资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如今,苏北实现了整个区域内的高速通达,各个市区都有高铁贯穿。除此外,区域内还积极发挥临海的优势,发展海上交通,为实现区域内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与区域平衡,即把经济增长、生产力和城乡布局、适度人口结构及分布、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内部和区际间的平衡等要素相互协调起来,使之进入良性循环,努力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最低资源高效配置,达到高效与和谐的统一追求系统整体功能的完善。崛起的苏北,不仅仅是自身的积极探索、不断奋进的模范,也是有效利用科学的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腾飞的成功案例。放眼全国,南北间经济间的存在亦然,作为典型的北方经济区成功发展的模板区域,苏北的成功很值得北方省市反思和学习。

[1]马晓东,徐建刚.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6.

[2]张燕生,毕吉耀.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理论思考[J].世界经济,2003.

[3]陈小毅,王帅,谢守祥.江苏经济地域差异与苏北经济发展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3.

[4]章尺木,驼铃.论区域经济与可持续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02.

[5]冯年华.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型与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苏北区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分割区域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区域发展篇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区域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