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三角地区物流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2012-08-15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陆浩然

中国商论 2012年20期
关键词:珠三角物流业物流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陆浩然

“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升级、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坚持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可持续道路的必然选择。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现代物流产业作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增值功能的新兴服务行业,对促进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统计数据表明,物流业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能源消费行业,大量的能源消费伴随着巨额的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低碳背景下珠三角物流产业发展路径,对于实现本地区节能减排目标,以及促进物流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珠三角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1.1 物流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珠三角地区实现GDP37388.22亿元,同比增长16.3%,经济总量规模的不断扩大,为珠三角地区物流总量需求的稳步提升形成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制造业的发展对物流的拉动作用尤为明显,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珠三角地区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处于珠江口西岸地区的珠海、中山、江门三市为例,2010年三市完成社会消费品总额17414亿元,比2009年增长18.1%;出口规模2010年突破888.1亿美元,货物运输总量为22497万吨,同比增长9.5%;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5726万吨,同比增长31.2%。制造业等产业不断发展为其形成了巨大的物流市场。

1.2 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完善

珠三角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十分完善,海陆空全方位的物流基础设施使珠三角地区成为一个巨大的物流基地。在港口方面,珠三角地区共有大小港口近百个,其中以深圳港、广州港、珠海港为主要枢纽港口。在航空方面,珠三角地区主要分布着广东省三大主要机场,分别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机场和珠海机场,三大机场具有较强的客运和货运能力构成了广东省主要的航空网络;在陆路方面,珠三角公路交通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公路网的层次结构明朗,区域交通一体化逐渐形成。2010年国家“十一五”规划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广州珠海城际轨道交通开通,拉近了珠三角城市间的距离。

1.3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广泛运用

珠三角地区的物流龙头企业普遍信息化程度较高,条码技术,立体仓储技术等技术应用广泛,典型的有欧浦钢铁物流公司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电子交易一体化的欧浦钢网。同时建成了林安物流园区、金泽物流园区等一批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成为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示范园区。其中,地方政府也加大财政投入促进现代化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的构建。例如佛山市出台的《加快佛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若干意见》,重点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推广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运用,以及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等工作。

1.4 同港澳物流合作逐渐加深

珠三角经济最初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承接了港澳地区的产业转移,通过“前店后厂”的分工模式,为珠三角地区发展提供金融、物流、航运等方面的服务。港澳地区与内地经济往来的加深也促进了两地物流业的合作,例如深圳口岸的自动核放系统不断完善,车辆通关速度大大缩短,同时深圳方面还开展了小型船舶快速通关模式试点。澳门的跨境货柜车协会也在广州、东莞、佛山和江门四市建立了四个货运配载点;广东海关还开通了“国际货物卡车航班”,简化了三地货物在海关申报的流程。

2 低碳经济发展对珠三角物流产业的约束

2.1 政府节能减排政策的约束

在全球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为履行自身应尽的义务将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纳入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之中,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在此政策下,物流产业作为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产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和政策约束。物流行业中的运输环节是政府节能减排关注的重点领域,对汽车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必将会对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2.2 燃油价格波动的约束

随着我国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确定,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实现了有条件的联动,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也将因此传导至国内,影响物流产业的发展。以近期国内油价波动为例,今年3月20日,国内汽柴油价格再度上涨,面对油价上涨,农林牧渔业等行业均得到直接补贴,但关系国计民生的物流企业却没有得到任何补贴。同时,由于很多大型物流公司与客户签订的是年内承运合同,无法临时涨价,必须自我消化油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而对中小物流公司而言,行业需求的价格弹性很高,稍微的涨价便会导致客户的流失,故也只能在低利润环境下苦苦经营。

2.3 企业竞争环境加剧的约束

低碳背景下,服务质量高、对环境污染小的物流企业将越来越受到市场和政府的亲睐。国外物流企业发展历史悠久,具有物流管理水平先进、运营效率高等特点,随着物流产业对外资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物流企业进入珠三角地区。跨国快递公司凭借着自身雄厚的实力必将优先抢滩珠三角快递市场,并对国际快递业务等发起主攻。国内大量中小企业必须同时面对国内企业的内部竞争和跨国公司的外部竞争,如果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水平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定会出现破产倒闭等现象。

2.4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约束

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珠三角地区正在大力开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传统的依靠廉价土地和劳动力投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一去不复返,随着土地、原材料和劳动力供给的日趋紧张,珠三角地区产业将由传统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并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类型和地域产品的变化,对物流企业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企业必须改变自身服务模式和内涵,以适应物流需求发生的变化。

3 低碳背景下珠三角物流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大力发展绿色物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现代物流运营是商品贸易的重要环节,同样面临绿色环保和高效节能等方面的要求。低碳背景下,现代物流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从传统的原始物流向现代化的绿色物流一体化转变。具体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来看分别为:政府首先应该制定完善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车辆使用等事宜进行限制;其次,促使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应该统筹物流中心建设和物流网络建设,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最后,政府还应该建立现代化的交通管制系统,从而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效率。

企业开展绿色物流首先是中小物流企业应该考虑通过共同配送来提高人员、物资和时间等的效率,促使经济效率最大化;其次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这有利于简化配送环节,在更大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配置;最后,企业还应该实施绿色包装管理,使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

3.2 制定完善低碳背景下珠三角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建立低碳物流产业,实现珠三角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通过政策引导和法律规范来完善珠三角地区物流产业的战略规划。首先要建立物流企业节能减排的绩效评价体系,对物流企业的碳排放进行测度,对于符合碳排放标准的企业要加以鼓励和支持,对于超过碳排放标准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处罚。其次,要拓宽珠三角地区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是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园区必须建立多元的投资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吸收社会多方面资金。同时,可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的进入,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资本提升本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最后,珠三角地区各城市要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发展特色物流,整合各地区的物流资源,深化物流体制改革,打破市场分割的物流体系,鼓励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在各城市设立分公司,加快统一开放的物流市场的建立。

3.3 实现区域内物流信息一体化推进智能物流发展

珠三角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要求必须实现区域内物流信息的一体化建设。但是由于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城市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物流信息化现状也差异较大,从而导致对物流信息一体化的需求迫切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物流信息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中,要结合城市的统筹规划,采取合适的信息化实施手段,在考虑各城市信息化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兼顾各个城市之间的利益。物流信息一体化构建的前提和基础是物流信息的标准化,目前珠三角很多城市都在建立自己的信息数据库,但各个数据库之间更像是一个个信息孤岛,由于物流领域还没有公共数据的借口和行业编码标准,这导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各个数据库之间的互不兼容,既影响了物流企业的运货效率,也没有体现出物流信息的价值所在。

3.4 为低碳物流业建立统一的低碳技术平台

物流业涉及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信息产业,它是一个综合产业体,面对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建立一个服务于整个物流行业的低碳技术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当前发展低碳物流业的一个重要措施。低碳物流行业的技术研发活动,在交通运输方面,主要包括节能环保、自动化程度高的低碳运输设备的研发;在仓储库存方面,主要面临着新的装卸设备研发和储备技术研发;同时还要注意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物流产业的运用。各种高效率的物流管理软件和新的物流流程的研发是珠三角地区低碳背景下实现低碳物流的重要保证。综上所述,统一的低碳技术研发平台对发展低碳物流具有重大意义,珠三角各级政府应不断加以拓展和深化。

3.5 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吸引优秀人才

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珠三角地区各物流公司的当务之急。首先,面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各城市要以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人才使用环境吸引一批国内外高水平的现代化物流策划和管理人才,同时还要坚持开展物流企业员工的在岗培训,提高岗位的职业技能。其次,要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培训体系,在物流产业中推行物流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物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应当积极引进国际权威机构的培训项目,以更宽阔的视角加快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再次,应该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物流经营技术人才,联合珠三角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科学教研力量,采取正规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人才。最后,还可以采取专家讲座、网络办学以及短期培训班等方式展开培训,为珠三角现代物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李霞等.区域物流规划与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任新平.区域物流布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珠三角物流业物流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策略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宝鸡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