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城市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的研究①——以济南市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为例

2012-08-15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常浩彭志忠

中国商论 2012年20期
关键词:物流园区济南市物流业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常浩 彭志忠

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中,物流园区对区域物流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在国家颁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计划中,明确把物流园区工程作为九大重点建设的工程之一。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各地的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必将迅速发展。

2009年国务院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中把济南市列为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这对于促进济南市物流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济南市以完善城市物流服务功能为核心,紧密结合省会城市经济圈和城市发展及产业发展布局优势,大力加快城市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以促进区域物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重要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

2012年1月~4月,笔者通过实地走访济南市佳怡物流、北部、西部、东部三大物流园区,对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实际运作进行了充分调研,以北部盖家沟物流区为例,该园区位于济青高速公路零点立交周边地区,总体面积约190公顷。该园区以商业配送功能为主,以大型商业、连锁超市和消费品生产企业为服务对象,形成集仓储、配送、商贸、展示、信息、交易、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园区。

1 调研方法

1.1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为济南市佳怡物流,北部、西部、东部三大物流园区,济南顺鑫快运中心职员100名。

1.2 资料搜集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搜集资料,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回收率95.00%。

1.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由小组成员收回并核实后进行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利用EXCEL以及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对象包括济南市物流需求量,货运周转量,物流园区的规模,物流需求预测等。

2 济南市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实证分析

近年来,济南市依托于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优势,物流业发展速速,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济南市国民生产总值为3910.8亿元,物流货物总额达10063亿元,货运总量达到27416万吨,货运周转量为1728亿吨公里。[1]

2011年12月,济南市出台《济南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物流园区(中心)规划建设,依托物流园区(中心),特别是济南国际机场和出口加工区等物流节点,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保税物流和中转、分拨物流,努力构筑以济南为中心的省会都市圈物流一体化网络和以济南、青岛为主骨架的山东区域物流网络系统,推动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

济南市综合考虑货物流向、产业布局、经济区域、物流需求和现状物流分布状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建设三大物流园区(盖家沟、担山屯、郭店),六个特色专业物流中心,若干物流站和县域物流节点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构筑形成物流园区。

济南市北部盖家沟物流园区实证分析。该园区的规划设计分南、北、西三区,建设面积约190公顷。园区规划建设依托于北部盖家沟物流基地、济南市铁路局泺口物流中心和济南市零点物流港,整合周边物流资源,发挥优势,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具有产业集聚功能和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型现代物流园区。[1]

3 城市物流园区的概念、特征和形成机理

在2006年修订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中,将物流园区定义为:“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我国第一个物流园区是始建于1998年12月的深圳平湖物流基地,第一次提出“建设物流事业基础的一个特定区域”的概念,其特征是具有综合集约性、独立专业性、公共公益性。

城市物流园区,是服务于城市商务贸易与城市经济运作的物流园区。主要特征表现为:⑴多模式运输手段的集合。⑵多角度城市需求的选择。⑶多状态作业方式的集约。⑷多体系服务手段的配套。⑸多方面运行系统的协调,指挥、管理和信息中心功能。作为城市物流功能区,园区包括仓储中心、流通加工中心、配送中心、管理控制中心以及与城市物流生产运作相适应的物流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功能区,其主要作用是进行满足城市居民消费、促进商品流通、企业就近生产、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企业生产经营和物流运作活动。园区在提供诸如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管理,为各物流企业服务的基本服务的同时,增加包装、加工、代理等服务以及宏观层面上物流园区整体所提供的相应服务功能,站在供应链协调的角度,充分的进行资源整合,从而发挥增值服务功能。

在流通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物流企业的激烈市场竞争引致的物流节点集聚使物流园区的形成成为必要,以产业集聚为特征的经济贸易集中化趋势使物流园区的形成成为可能,政府通过有关政策规划等手段对物流节点系统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与引导加速了物流园区的形成过程。

4 物流需求预测

在进行城市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之前,合理预测物流需求是非常必要的。物流需求包括直接需求量和潜在需求量。直接物流需求量包括一般消费者的物流服务需求量、工业企业、连锁商业以及区域间货物中转运输的需求量的需求量;物流潜在需求量是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物流需求量的变化趋势,主要指经济社会以及物流服务环境的发展对物流需求的拉动量。应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园区规划物流需求分析预测,地区物流总量=吸纳的物流量+本地物流生成量+物流输出量。[2]

指数平滑法在同类预测中被认为是最精确的,可用于园区物流需求预测分析,规划面积分析等,当预测根据发生根本性变化时还可以进行自我调整。

参数定义:t,本期的时间;At,第t期的需求值;Ft,第t期的预测值;Ft+1,对第t+1期的预测值。一般指数平滑法的表达式:Ft+1= αAt +(1- α)Ft(其中,α是指数平滑系数,0<α<1)。

物流园区的物流量由商品储运周转量计算得出,同时受到区域人口密度的直接影响,还与该城市区域的商贸业发达程度相关。物流园区的规模面积也是通过预测城市物流需求进行换算,通常采用的方法为参数法。计算公式如下:S=α βQε/365。[2]

式中,S表示所求物流园区的面积(万平方米);α表示适站系数,(α一般为60%~80%);β为分配系数,表示单个物流园所处理的物流量占城市所有物流园处理物流量的比例,(一个城市所有物流园区的分配系数之和等于1);Q为城市物流需求量(通常用社会货运总量代替,单位:万吨);ε为单位生产能力用地参数 (平方米/吨)。

5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信息平台设计

物流信息作为物流的七大功能要素之一,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改善用户服务质量、促进物流系统的整体化运作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设计要紧密结合经济发展现状和园区未来的发展战略。基于供应链的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将园区内各物流企业、分销商、客户、物流平台、物流作业信息等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的信息服务看作一个整体,链上所有节点企业相互协调合作,对整个供应链各节点的信息流进行整合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网上交易和电 子商务的手段,真正实现商流、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的统一结合。

供应链信息平台设计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园区内各物流企业和储运站、仓库等物流设施,发挥物流及相关产业数据交换的枢纽作用,通过合理规划,将物流作业管理子系统、电子商务与客户服务系统、物流园区管理控制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快速反应和有效客户反应,利用信息技术园区内部业务流程充分整合,从而使城市物流园区向着规模经济经营、网络化运作的方向发展,大大提高园区物流运作效率,发挥区域流通经济的带动作用。

6 园区内各方基于供应链协调的利益分配问题分析

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供应链将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客户有机联系起来,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使之成为一个包含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内的闭合的有机功能网络。将供应链的思想运用到城市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中,以园区平台为载体,以信息管理系统为纽带,构建物流企业、分销商、客户为主导的多级利益分配模式,在最优的利益共享机制下,实现园区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城市物流园区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和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将园区内各物流企业、分销商、客户集合到一起,共同形成一条利益相关的供应链。可以将整个物流园区的运作当做一个整体看待,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和考虑供应链各方各自的利益问题,这样更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物流范围的分工合作,为园区发展带来长远的战略利益,实现全局优化。

[1]济南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济南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通知文件,2011(12).

[2]彭志忠,井颖著.物流园区规划理论与实践[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3]韩增林,李亚军,王利.城市物流园区及配送中心布局规划研究——以大连市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为例[J].地理科学,2003(05).

[4]尹清忠.济南市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研究[D].山东大学,2008.

[5]叶洪强,谢余杰.推动物流业发展的物流园区信息化思考[J].市场论坛,2009(04).

猜你喜欢

物流园区济南市物流业
你好,猫婆婆
济南市秋季节庆花卉种类调查与应用研究
基于改进物流量分摊模型的物流园区竞争关系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策略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宝鸡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济南市老年机构体系建设分析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基于AHP-TOPSIS的物流园区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