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2012-08-15唐玉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5期
关键词:内出血管腔体征

唐玉英

妇科的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深受患者好评的原因是其手术痛苦小、恢复快、无刀疤、损伤小、流血少、并发症少以及住院时问短等优点。而对于妇产科来讲腹腔镜手术常用于治疗不孕症、异位妊娠、卵巢肿瘤、宫颈癌、子官肌瘤、子宫内膜癌以及子官内膜异位症等病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我科室年龄在52岁以上患者行腹腔镜治疗的135例患者进行观察,其中宫颈癌13例、子宫内膜癌29例、子宫肌瘤93例,年龄在52~69岁,平均年龄60.5岁,上述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

1.2 方法 腹腔镜组麻醉均采用CO2方法充气及气管插管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并置镜对手术中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术中情况看是否需要留置腹腔引流管,并采用大口径吸管将大部分游离血吸出当腹腔内积血多时。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必须贯穿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该类手术患者在治疗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紧张,恐惧,对手术效果持怀疑态度。护士应向患者耐心介绍该手术方法的优点及选用该手术方式的必要性和可靠性,以得到配合。尤其是患者入院时、手术前一天和手术当天麻醉清醒时应及时传递信息,让患者和家属更多的了解治疗过程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和层次进行健康教育,为手术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1]。

2.2 术前护理 大多数患者对腹腔镜手术缺乏了解,术前易出现的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对手术的安全性和预后产生担忧心里负担。因此,护士要仔细讲解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和可靠性并热忱听其倾诉并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和患者的所有不必要的担心、焦虑及时作好术前准备工作。在进行肝功能及乙肝五项、血尿便常规、心电图以及出凝血时间等常规检查基础上,积极作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

2.3 术后护理

2.3.1 卧位与饮食 患者回病房后麻醉未清醒者给予适量氧气吸入,头偏向一侧采取枕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6 h改半卧位,为了促进胃肠蠕动次日积极下床活动。肛门排气后由流食逐渐改为半流食来恢复患者的饮食直至普通食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术后每4 h测量体温1次每30 min测脉搏、血压、呼吸及氧饱和度直至患者的各项指标趋于平稳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还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部颜色以及全身状况,尤其术后较重的腹痛伴生命体征不稳时应考虑是否有内出血的发生,及时报告医师作相应处理。

2.3.2 并发症的护理 管腔损伤:手术中牵拉、电凝、切割等操作极有可能导致管腔的严重损伤。如术后出现持续不断的且十分剧烈的腹痛而且伴有呕吐、恶心、心跳加速、血压下降以及发热等不良症状时应警惕管腔损伤,还有伴随的症状有当腹部检查时有反跳痛、肌肉紧张、压痛等体征。与气腹相关并发症:可出现腹胀、肩背酸痛,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未完全排尽刺激膈肌所导致的结果。皮下气肿:系穿刺时气体逸入皮下,3~5 d即可消失。③腹腔内出血:多因血管结扎血栓脱落、热损伤而发生延迟性出血。手术以后后护士应该严密观察尤其是腹腔引流的量、颜色以及切口出血情况、腹围的大小、腹部体征等情况。若短期内引流盈增多,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和引流液呈鲜红色、腹部膨胀、面色苍白、肛门坠胀以及肠鸣音消失等症状时要特别警惕是手术后内出血发生的征兆。

3 结果

135例腔镜手术患者经采取相应的护理后均预后良好。

4 讨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技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得到推广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外科学新的分支学科。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腹部盆腔手术。随着光源传导系统的改进而迅速发展。但是应注意行腹腔镜手术时,手术体位对呼吸、人工气腹、循环系统的影响显著,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护理患者则有其特殊性,尤其要重视并发症。结合基础护理针对性地在各类手术的各阶段提出护理重点并要求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制定相应的目标和措施在各阶段周密实施,使患者能够顺利度过手术期并得以尽快康复,这些是配合腹腔镜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1]韩瑞芬.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10,7(3):189-190.

猜你喜欢

内出血管腔体征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心肌内出血:可导致严重微循环障碍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床旁彩超对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
扭伤后赶紧这样处理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