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子质量纠纷产生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2012-08-15宁国安王少杰

种业导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纠纷种子品种

宁国安,王少杰

(韩城市种子管理站,陕西 韩城 715400)

2007年韩城市国营种子公司体制改革后,种子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委托门店分布城区、乡镇、种粮村,但各门店的经营行为、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种子质量投诉、种子质量纠纷、种子维权、劣假种子等事件频频出现,2007-2011年种子投诉纠纷趋势逐渐升级。种子质量纠纷的原因,有种子质量问题,也有栽培、病害、气候等其他非种子质量原因,种子管理部门在受理和调研处理种子纠纷时,必须要科学调查研究,正确分析原因,慎重依法处置,否则就易诱发群体上访事件,影响农业生产,影响农村和谐稳定。因此,种子管理部门必须把好种子质量和品种准入两大关口,健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科学宣传推介品种,将良种良法一起推,才能有效减少种子质量纠纷事件的发生。

1 引发种子质量纠纷的主要原因

1.1 种子发芽率

在经营中,某些企业推广品种的发芽率低于种子标签标注的种子发芽率,导致农民购种播种后田间出苗率差,出苗不齐,有些企业的种子出现不发芽、烂仔、霉籽等现象,这类投诉占整体投诉的10%左右。调查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有的企业销售隔年仓贮的包衣种子,或者是将陈旧种子重新进行包衣销售。

1.2 种子生活力

农作物种子生活力差,主要表现为实验室检测有发芽能力,发芽率达到规定指标,但在田间表现出苗速度慢、出苗不整齐、种苗顶土能力差,尤其在遇到不利天气如干旱、低温等条件下,种子出苗差,从而引发种子质量纠纷。

1.3 种子处理

现阶段市场所销售的玉米品种都是经过包衣处理的,农民购种后可直接播种,但有些农民购种后为防鸟、鼠危害,对包衣种子进行二次药剂或催芽处理,因催芽方法不当造成种子不发芽或者发芽率下降引发投诉。

1.4 种子纯度

农作物种子纯度是保证优良品种种性发挥的重要因素,某些种子企业在种子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操作不规范,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等因素,导致种子纯度下降、品种优良性丧失,田间性状表现不一,甚至杂乱不齐,引发投诉。

1.5 品种的区域适应性

任何一个推广品种都有其适应性区域,越区推广会造成品种农艺性状的劣变和产量、品质下降,如近几年推广的郑麦9023,属弱冬性小麦品种,在韩城市塬区棉花地示范推广种植,要求播期是10月25日以后,但部分农户不但种在川道灌区,而且在10月5日即播种,造成冬季旺苗,抗寒耐冻性降低,出现死苗现象,引发种子纠纷。

1.6 假冒种子

一般是指以优良品种种子冒充其他品种种子销售,也就是套牌种子,农民种植后田间表现出的特征特性与种子推介广告宣传特性差异较大,从而引发种子纠纷。

1.7 生产病害

作物感病后的症状表现是否因种子而起,农民不易分别,从而引发种子质量纠纷。如玉米粗缩病、玉米花叶病毒病,作物感病后,叶片发黄、生长缓慢,出现死苗现象,被农民误认为是种子质量问题。

1.8 气候因素

不良气候条件会引发作物病害,玉米苗期的4~5月份如遇低温干旱,可引发玉米花叶病毒病,造成玉米植株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甚至死苗;8~9月份如遇高温、连阴雨、会造成玉米授粉不好,出现秃顶现象;12月到来年1月如遇冬季温度过高,也会使一些春性较强的油菜品种发生早苔早花现象,这些特殊气候原因会造成植株生育不良,农民往往会以种子质量问题进行投诉。

2 解决种子质量纠纷的措施

2.1 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优良品种是确保增产增收,保障农业用种安全,杜绝种子质量纠纷的基础。抓好种子生产过程中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保证种子质量的关键。因此要建立健全的种子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种子生产操作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加强对种子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及种子质量检测工作,淘汰不合格的种子,确保种子质量。在种子生产的源头上防止不合格种子进入种子销售、流通环节。种子管理部门要对种子生产质量提前介入,做好种子生产过程中质量监管和种子质量跟踪管理,并做好种子质量和监督抽查工作。

2.2 加强种子市场质量监管

种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重点做好品种管理和种子质量的监督抽查,严查品种的未审先推和审定品种的跨区域推广,加大对假冒伪劣种子的检查和打击力度,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同时种子管理部门要做好种子试验示范工作,按照试验示范品种表现科学发布品种信息,指导农民科学选择使用品种。

2.3 实行良种配良法

优良品种只有在适宜良法支撑下才能发挥最大增产效应,不同品种、不同区域、不同管理措施对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种子管理部门和种子企业要加强栽培技术研究的开发集成,做到良种良法一起推,发挥品种增产潜力。

2.4 建立种子生产经营档案

要健全种子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调运入仓的品种做到每一个品种每一批次种子来源登记清晰,去向登记明确,加强对种子收运入仓、加工、包装方面的质量监管和抽查,尤其是在售前做好种子扦样、封样工作,健全种子经营档案,当发生纠纷时,可用完整的档案协助追查种子质量真相。

2.5 正确处理纠纷

对于农民的质量投诉,种子管理部门应依法组织种子质量执法人员现场鉴别查明原因,科学分析研究,分清责任,种子企业在遇到纠纷时不推诿,不相互扯皮,妥善处理纠纷,指导农民科学补救,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1] 尚泓泉,韩启忠,毛建平,等.我国棉花种子产业化现状与对策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5(11):10-12.

[2] 詹根印.种子质量安全检验管理信息系统应用[J].种业导刊,2009(01):12.

[3] 张进生,张玲,戴钢,等.中国种子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3(11):23-26.

[4] 孙守如,陈艳丽.授粉时间对西葫芦种子质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3(11):39-40.

[5] 刘冬云,李延峰.提高小麦种子纯度的措施[J].种业导刊,2011(04):29.

[6] 肖婷.浅谈种子质量的监督管理[J].种业导刊,2011(06):10-11.

[7] 李奎亮.小麦良种繁育的质量控制措施[J].种业导刊,2010(07):16-17.

[8] 安金岭.应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搞好种子生产[J].河南农业科学,2001(07):27.

[9] 牛洪启,陈守东,牛亚博.种子造假的"花招"及对策[J].种业导刊,2010(07):18.

猜你喜欢

纠纷种子品种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误帮倒忙引纠纷
桃种子
品种选育彩版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可怜的种子
从一件农资纠纷说起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