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球

2012-08-15

种业导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耐盐甜玉米科研人员

欧盟科研人员首次发现植物的生长基因

英国和法国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对玉米进行的一项研究中首次发现,一种能控制玉米植株向种子提供营养素的“生长基因”,并将该基因命名为Meg1。Meg1的发现意义重大,预示着人类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减缓地球人口不断膨胀带来的粮食安全压力。该项研究结果在最近一期的《现代生物学》杂志上发表。

Meg1不同于大多数由母系染色体和父系染色体的双性遗传表达基因,而仅仅来自于母系染色体。这种由单性基因表达的独特形态在分子生物学上被称作印记(Imprinting),Meg1在农作物上被首次发现,是一项重要的科技突破。其实,这种基因印记已经在人体和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得到证实,“生长基因”通过控制胎盘的生长,调整母体向胎儿成长提供的营养量。

Meg1的发现让科研人员深受鼓舞,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对小麦和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基因"进行探索测试,同时积极开展利用“生长基因”增加种子生物质含量的机理研究,进而提高主要农作物的生产率和产量。该项研究得到欧盟科技合作计划(COST)框架的部分资助,COST是欧委会促进成员国之间密切合作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和建设欧盟统一研究区域(ERA)的重要支撑计划。

(科技部网)

英国发现生物钟基因控制休眠与开花

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基因,可引发植物夜间休眠并控制开花。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TOC1的蛋白质能阻止基因夜间活动,这种蛋白质先前被认定关联帮助植物苏醒。他们利用电脑模型,模拟水芹的12个基因如何共同设定植物的内部时钟。

安德鲁·米勒教授说,新数据将帮助研究人员发现更多其他植物基因,“我们现在知道大约12个基因,仍想了解那些控制光合作用、利用氮、打开花瓣和散发香味的基因”。同时,这一发现有助于研究其他植物,尤其是小麦、大麦和水稻等农作物。

(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

新品种小麦可在盐碱地中维持较高产量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品种耐盐小麦,在盐碱地中的产量最多可比某些普通小麦高出25%。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说,这个小麦新品种具有耐盐能力的奥秘是科研人员为该小麦引入了一个名为“TmHKT1;5-A”的基因。这个基因是从野生小麦中得到的,这种野生小麦与现在广泛种植的小麦曾经是"近亲",但后者已在长期人工种植过程中失去了这个基因。

据介绍,这个基因指导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可阻止盐分抵达小麦的叶片部位。通常在盐碱地中种植小麦会面临的问题,是盐分上升到小麦叶片部位并干扰光合作用等对小麦生存至关重要的机制,从而导致产量降低。此次培育的耐盐小麦是把“Tm-HKT1;5-A”基因引入硬质小麦所得到的。硬质小麦多在意大利、北非等国家和地区种植,常用于制作意大利面等面食。

实验显示,在普通土地中,新品种小麦的产量与普通硬质小麦差不多,但在含有一定盐分的土地中,其产量比对照组的某些普通硬质小麦最多高出25%。

研究人员介绍说,在培育耐盐小麦的过程中,他们采用的是传统杂交技术,而不是转基因技术,因此这个新品种小麦在一些对转基因技术有限制的地方也能推广。

(新华网)

杂草和病害威胁甜玉米生长

伊利诺斯大学科技人员通过对甜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病害、杂草相互关系的研究认为:在玉米矮小花叶病毒(MDM)和野黍的共同作用下,甜玉米会受到更为严重的影响。

研究表明,病毒和野黍的共同作用对甜玉米影响极为严重,玉米矮小花叶病毒(MDM)会阻碍甜玉米捕捉光线的能力,而且由于杂草的竞争,甜玉米在营养、水分和光照的获取方面更为困难。

专家说:“研究结果让甜玉米产业和研究领域的人们知晓,单独胁迫因素和共同胁迫对作物生长和产量会产生影响,为研究高抗玉米矮小花叶病毒和高杂草竞争性的新甜玉米品种提供参考。”

(中国生物技术网)

猜你喜欢

耐盐甜玉米科研人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大豆种质萌发期和苗期耐盐性评价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碱蓬来源耐盐菌相关研究进展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郫县豆瓣中一株耐盐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无公害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