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2012-08-15胡蓓莉王宙政韩艳霞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病毒感染表型骨髓

胡蓓莉 王宙政 韩艳霞

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 嘉兴

侵袭性自然杀伤(NK)细胞白血病(ANKL)是一种少见白血病/淋巴瘤,WHO对NK细胞肿瘤分为: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L),慢性NK细胞淋巴细胞增多症,母细胞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NKL具有高度侵袭性,易于发生髓外浸润,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迅速,初期诊断极易误诊。为提高对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的认识,现将我院确诊的1例报道如下。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35岁,因发热1个月入住感染科,期间查骨髓2次,髓片中见淋巴样异常细胞分别占22%及11%,于2010年3月2日转入血液科。体检:T:39.2℃,神清,急性病容,皮肤黏膜无黄染,皮肤黏膜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胸骨压痛(+),心肺(-),肝脾肋缘下未及,腹部无压痛。血常规:WBC(0.9 ~10.6)×109/L,N 0.31 ~0.01,L 0.69~0.99。BBC(2.4~1.5)×1012/L,Hb 81~108 g/L,BPC(39~123)×109/L,LDH 377.5~1405.0 IU/L;肝功能 ALT47~109 IU/L,AST15~228 IU/L;肾功能正常。EB病毒EAIgG5 U/mL↑,EB 病毒 EBNAIgG 600 U/mL↑,Fg1.5g/L,HbcAb 6.45S/CO↑,βD-1,3葡聚糖(真菌)17.10pg/mL,巨细胞病毒 IgG 6.6U/mL,降钙素 0.99 ng/mL↑,Fg1.6~3.3 g/L。血 β2-MG 5177.2μg/L,尿 β2-MG 80 000μg/L。腹部CT检查显示肝体积增大,脾大,肠系膜淋巴结大,双侧胸腔积液。2010年2月23日首次骨髓象:增生尚活跃,髓片中可见淋巴样异常细胞占22%,该类细胞胞体胞核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略粗糙,核仁可见或隐匿,胞浆尚丰富,灰蓝色,可见伪足,部分胞浆内可见粗大的嗜天青颗粒。外周血片中淋巴样异常细胞占3%,幼粒细胞可见。骨髓流式:①CD45/SS散点图中未见CD45异常表达细胞群。②R1区域中的细胞CD45强表达,SS低(疑为淋巴细胞),约占37.7%,免疫表型特征:CD3+25%,CD3+CD4+12.2% ,CD3+CD8+10.2% ,CD5+24.9%,CD2+94.6%,CD7+90.7%,CD19+2.3%,CD3-CD16+2.8%,CD3-CD56+69.7% ,CD3-CD57+0.9% ,CD45RA+20.1%,CD45RO+73.8%,TCRα/β+19.8,CD3+CD2+24.8%,CD3+CD5+24.6%,CD3+CD7+22.7%,TCRγ/δ 2.6%。2010年2月23日骨髓染色体报告:染色体生长好,检测核型16个,正常核型16个,46,XY。2月26日复查骨穿,3月2日报告与2月23日之骨髓象比较,骨髓尚增生,髓片中淋巴样异常细胞占11%,较前略有下降,AKP59分/100N.C,粒系尚增生,嗜酸粒细胞可见,红系尚增生,成熟红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巨系尚增生,血小板小簇可见,晚幼红细胞13%,成熟淋巴细胞21%,血片淋巴细胞31%。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NK细胞性白血病伴嗜血细胞综合征、凝血功能异常。入院后给予积极保肝、降酶、输新鲜冰冻血浆、营养支持等治疗,并于2010年3月3日行VDCP-E方案化疗(甲强龙80 mg,第1~6天,40 mg,第7~11天;强的松片30 mg,1天1次,第 3~4 天;VCR 2mg,第 1、8、15 天;IFO 2g,1 天 1次,第 2~5 天,VP-16 100mg×2 天,楷菜 60mg×1 天;3-11VP-16 100mg×1天),抗感染,升细胞及对症支持治疗。经治疗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肝酶下降,凝血功能纠正,血象三系回升。2010年4月9日复查骨髓示部分缓解,淋巴样异常细胞8%。患者由于经济原因自动出院。电话随访出院20天后再次出现发热症状,因多发脏器出血死于当地医院。

2 讨 论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是NK细胞系统性增殖的恶性肿瘤,临床上极为罕见。该病具有高度侵袭性,暴发起病并快速进展,病程短,预后差。自1986年Fernandez等[1]首次发现并命名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后,国外陆续有少数此类病例报告。1997年,WHO将其归类于成熟NK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2001年正式将其列为成熟T/NK细胞肿瘤中的一个独特临床亚型。随着流式细胞免疫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病在最近10多年逐渐被国人认识。ANKL高发于亚洲人,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主要发生于少年和青壮年,中位发病年龄42岁。发病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半数以上患者可测到EB病毒抗体。

临床表现上,多数患者起病时即可表现为B症状:发热,体温>38.5℃,盗汗,体重下降。最常见累及部位是骨髓、外周血、肝和脾,其次为淋巴结。也可累及皮肤、肾脏、肺、浆膜腔、中枢神经系统、扁桃体、纵隔及睾丸等。如累及消化系统则导致肝功能异常,部分伴有腹胀、黄疸、腹水。有文章报道消化道的累及可以由NK细胞表达的CD56解释[2],由于表达CD56细胞之间具有亲和性,而消化道的肌细胞中也表达CD56,NK细胞倾向于结合到这类细胞上,易致消化道受累。疾病进展迅速,短期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中位生存期小于2个月。病程中常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嗜血细胞综合征[3],导致外周血细胞减少。嗜血综合征的原因与EB病毒感染的肿瘤细胞上调TNF-α的表达,TNF-α再与IFN-γ及其他细胞因子共同作用激活巨噬细胞有关[4]。

目前国内外对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较公认的诊断标准:①常有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②外周血可以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大颗粒淋巴细胞可以增多,但不是诊断的必要条件);③骨髓涂片和活检均可见较多的大颗粒淋巴细胞浸润;④细胞免疫表型为 CD2(+),表面 CD(-),胞质 CD3(+),CD56(+),CD5(-),CDb 和 CDl6 可以阳性,无 T 细胞受体重排;⑤有EB病毒抗体阳性的证据;⑥没有特异的染色体异常,较多见的核型异常为 del(6)(q2lq25);⑦排除其他引起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的疾病[5]。该例患者有发热及肝、脾、肿大;外周血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骨髓涂片见异常淋巴细胞及大颗粒淋巴细胞浸润;细胞免疫表型为表面 CD2(+),CD5 弱(+),CD56(+),EB 病毒抗体阳性,故诊断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可成立。NK细胞白血病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报道发现患者EB病毒感染检测多呈阳性,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本例EB病毒抗体检测阳性,与此相符。NK细胞白血病形态及免疫表型有其特点,本例患者骨髓中NK细胞胞质中可见到较粗大的嗜天青颗粒,免疫表型均有CD3-CD56+,符合NK细胞白血病形态及免疫表型的变化。

鉴别诊断:①惰性NK细胞增多症:以外周血中成熟NK细胞的慢性扩增为特点。当外周血中sCD3-CD56+/-CD16+NK细胞≥0.6×109/L,并持续至少6个月时可作出诊断。该病进展缓慢,无发热,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无EB病毒感染,无TCR基因重排。②T-LGL:该病一般呈慢性惰性病程,但也有少部分呈侵袭性,预后差,常累及外周血、骨髓、肝和脾,淋巴结累及罕见。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明显。免疫表型特征:CD3+TCRαβ+CD4-CD8-。③结外 NK/T淋巴瘤,鼻型:两者病程均呈侵袭性,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累及鼻及鼻旁组织,包括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累及骨髓及外周血较罕见。典型的免疫表型为CD2+CD56+SCD3ε+。

该病由于进展快,恶性程度高,无特别有效方法,仍选择以含蒽环类的化疗方案,或是异基因骨髓移植,有嗜血细胞综合征时选择加用VP-16。有报道13例接受含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后有3例达到完全缓解[6]。天津血液病研究所报道9例患者,5例患者采用CHOP方案化疗,2例取得完全缓解[7]。尽管目前有报道显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效,但例数较少,效果未能肯定。总的来说,ANKL预后差,对化疗反应欠佳,绝大多数患者呈进行性、爆发性临床过程,中位生存期2个月左右。

[1]Fernandez LA,Pope B,Lee C,et al.Aggressive natural killer cell leukemia in an adult with establishment of an NK cell line[J].Blood,1986,67(4):925-930

[2]Ruskova A,Thula R,Chart G.Aggressive natural killer-cell leukemia;Report of five csBe8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Leuk Lumphoma,2004,45:2427-2438.

[3]Siu LL,Chan JK,Kwong YL.Natural killer cell malignancies:clinicopathologic and molecular features[J].Histol Histopathol,2002,17(2):539-554.

[4]Mizuno S,Akashi K,Ohshima K,et al.Interferon-gamma prevents apoptosis in Epstein-Barr virus-infected natural killer cell leukemia in an autocrine fashion[J].Blood,1999,93(10):3494-3504.

[5]上海市中美白血病协作课题组.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附九例报告[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6,27(2):116-119.

[6]Suzuki R,Suzumiya J,Nakamura S,et al.Aggressiv natural kill-cell leukemia revisited:Large granular lymphocute leukemiaofcytotoxicNK cells[J].Leukemia,2004,18(10):763-770.

[7]安刚,邹德慧,王亚非,等.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九例[J].白血病·淋巴瘤,2009,18(2):83-85.

猜你喜欢

病毒感染表型骨髓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承德所选实生核桃资源果实表型性状评价初报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体型表型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表型及特征分析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土壤盐碱对不同表型猴樟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赞美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