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89例临床分析

2012-08-15项建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中心卫生院金华321022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肠系膜西医

项建明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中心卫生院 金华 321022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因感染病毒或细菌引起,以发热、腹泻、腹痛,伴呕吐或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基层医院多以抗生素抗感染并解痉止痛治疗为主要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症状缓解时间较长。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89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2007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46例,其中中西医治疗组89例,男 51 例,女 38例;年龄 2~9岁,平均(5.8±2.1)岁;病程 1~7 天,平均(3.1±1.2)天。西医治疗组 57例,男 32例,女 25例;年龄 2~10岁,平均(5.7±2.6)岁;病程 1~7 天,平均(3.0±1.8)天。

临床表现:两组患儿都有腹痛表现,以阵发性痉挛性为主,少数为绞痛或持续性隐痛。腹痛部位脐周 96例,下腹痛18例,上腹痛15例,定位不明17例。所有患儿有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不明显。中西医组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咳嗽等24例,发热55例,腹泻、呕吐13例,便秘8例。西医组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4例,发热37例,腹泻、呕吐9例,便秘5例。辅助检查:两组患儿腹部超声(彩超)检查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大多位于右下腹及脐周。血常规:146例中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69例,淋巴细胞升高为主77例。大便常规检查76例,均正常;X线胸片检查56例,提示支气管炎14例;CRP升高6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

2 治疗方法

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病毒唑)、解痉止痛(颠茄合剂、654-2等)、补液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保和丸加减,消食导滞、活血化瘀治疗。组方:山楂 18g,莱菔子 10g,神曲 12g,柴胡 9g,桃仁 4g,陈皮 6g,连翘 12g,红花 6g,半夏 4g,甘草 6g。食积重者加枳实、厚朴;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脾胃虚弱者加白术、茯苓、党参。水煎服,1天1剂。两组均治疗7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经治疗后主要症状如发热、腹痛、呕吐、腹腔淋巴结肿等消失时间,半年复发率等。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常规正常,彩超复查未见肿大淋巴结;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常规正常,彩超复查淋巴结肿大较治疗前缩小;无效:临床症状及彩超复查结果无改善。

3.2 近期疗效 中西医组89例中,治愈67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75%;西医组57例中,治愈25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7.19%。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中西医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56±0.82)天,腹痛消失时间(3.41±1.19)天,呕吐消失时间(1.92±0.46)天,腹腔淋巴结恢复正常时间(7.02±1.37)天;西医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38±0.94)天,腹痛消失时间(4.68±1.25)天,呕吐消失时间(2.83±0.64)天,腹腔淋巴结恢复正常时间(8.32±1.77)天。两组近期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 复发率比较 中西医组随访半年复发10例,复发率11.2%,西医组随访半年复发18例,复发率31.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 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所并发或继发的胃肠道炎症后,通常认为该病的病因为呼吸道的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肠系膜淋巴结发生炎症。

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中医“腹痛”范畴,以六腑不通为病因病机,治疗上以消食导滞、活血化瘀为主。小儿脏腑较成人更加娇嫩,其形气未充,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多受外邪感染、食积、虚冷、气滞血瘀的因素所诱发。笔者应用保和丸加减,其中山楂、莱菔子有较强的消食导滞功效,为君;配合柴胡、神曲、陈皮、连翘等药物疏肝胆、通腑攻下、清热利湿的药物,为臣;连翘清热散结,半夏和胃降逆止吐,神曲下气消食健脾,陈皮理气和中,柴胡疏肝;桃仁善活血化瘀;红花能够养血活血、化瘀止痛,两药合用活血化瘀效佳,起到较好的排气通便,攻下逐瘀之功效,并使瘀血散尽,腑气通畅,缓解腹痛为佐。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2],为使。

本组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能够较快消除患儿发热、腹痛、呕吐、腹腔淋巴结肿等症状,降低复发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62.

[2]王玲玲.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30例临床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1):55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肠系膜西医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淋巴结炎的ICD—10编码选择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