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2012-08-15省委政研室课题办

当代贵州 2012年6期
关键词:群众工作

文|省委政研室课题办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文|省委政研室课题办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群众工作制度,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合力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六条路径。

党的群众工作,是我们党宣传、发动、教育和组织各族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是我们党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长期性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贵州的有效途径。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群众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

当前,我省同全国一样,经济社会进入“黄金发展期”,同时又处于“矛盾凸显期”,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元化,不同利益群众之间的利益诉求呈现差异化,利益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征地拆迁、矿群矛盾和产权纠纷、水库移民安置、国有企业改制和关闭破产、涉法涉诉信访、城市管理和交通营运、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特殊群体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影响社会稳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使得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处理不当,就会酿成群体性事件,从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显得尤为迫切、特别重要。

其次,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新老交替,我们党的群众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点不强,党的宗旨意识淡薄,不依靠、不相信群众,甚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有的党员干部群众立场不坚定,一事当前只为自己、而不为群众考虑,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有的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亲和力和感召力,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不了解、不熟悉,习惯于发号施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部分干部作风不扎实,一些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少小矛盾,拖来拖去变成了“老大难”,积累了怨气,激化了矛盾;一些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发挥作用不好;有的地方和部门群众工作制度不健全,已有的制度落实不力,组织网络、平台载体还不健全,群众工作缺乏有效抓手,工作力量亟待整合等等,都同我们党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发生尖锐的矛盾。

最后,群众工作的环境变化,导致群众工作的难度加大、任务更加繁重。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群众维护自身权益意识的增强,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和交融,以及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增强,使得形成社会共识的难度增大,对群众尤其是特定人群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零距离直面社会,回旋空间大大缩小,“倒逼”现象成为群众工作的新特点,群众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现实路径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立场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所决定的。在确定和实施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政策、重要建设项目时,充分考虑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善于寻找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要始终注意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干部同群众打成一片,群众对干部就有信任度。群众对领导干部越信任,越容易听到真话,一些矛盾和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走好群众路线,问计于基层群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相反,如果不走群众路线,不知群众所求所需所想,坐在机关按想当然办事,那样只会损害群众利益,导致事与愿违,这就是命令主义, 是群众工作的大敌。群众处在实践第一线,对事物的认识、对情况的了解更细致、更透彻、更深刻。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特别是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应该通过公示、听证等形式,扩大群众参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建议权,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事业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马克思有句名言:“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在于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始终把为民谋利益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最高工作原则,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中解开群众的各种思想问题。要进一步推动经济加快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为改善民生问题打下牢固的物质基础。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更加注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改进创新方式方法,努力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把方法比作过河的“桥”或“船”。正确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做好群众工作,坚持依法办事,教育、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但如果群众不理解、不配合,要坚持循循善诱,执法也不能“硬来”,防止简单动用警力激化矛盾的问题,同时要防止以牺牲政策和法规底线为代价,“花钱买平安”,留下隐患。不断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学会道歉认错,放低姿态,以普通群众的身份,甚至以兄弟、姐妹、朋友的身份同群众平等相处、交流,说群众说的话,讲百姓讲的事,尽可能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面对面地与群众沟通交流。注重示范引导,更多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教育群众,以党员干部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群众,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善于通过网络渠道掌握民情、引导思想、回应民意、汇聚民智、服务群众。不能拖来拖去,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提高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群众工作需要依靠制度来规范、来约束。要健全领导干部挂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全面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和政风行风评议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群体性事件应急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和纠纷,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把群众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内容,形成抓群众工作的长效监督机制。

进一步整合群众工作资源,形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合力。要把强化基层基础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固本之举,进一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优势,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要充分发挥社区、村等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其通过依法自治活动,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要特别注意发挥协会、学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使其逐步成为党和政府开展群众工作的新生力量和有力助手。

(执笔:陈 成 责任编辑/黄莎莎)

猜你喜欢

群众工作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不工作,爽飞了?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