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门诊输液的程序化管理

2012-08-15成丽林燕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程序化输液儿科

成丽,林燕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儿科,广西 河池 547000 E-mail:chenlilgi@sina.com)

儿科门诊输液是患儿家长最常选择的治疗途径之一,且由于时间、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呈逐年递增趋势。由于患儿多、流动性大、输液时间较集中、环境吵杂,患儿大都是独生子女,陪人多等特点,如何做好儿科门诊输液护理管理工作,调节患儿、家属、医护之间的关系,促进患儿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程序化管理是按照工作内在逻辑关系而确定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所实施的管理方式,是对拟定的工作制订周密的程序,并按照程序进行操作的管理模式,其重要作用是通过制定科学的程序并严格执行,保证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1]。我院儿科门诊输液于2011年1~12月实施程序化管理,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程序化管理方法

1.1 儿科门诊输液程序 根据程序化管理将儿科门诊输液分为5个程序:接药→静脉穿刺→输液过程→输液完毕→评价,制定各个程序的操作规程、制度、实施措施,同时注意相关程序之间的协调配合,强调各程序规范性、持续性和系统性。在实际工作中及时根据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整改、修正,以病人为中心持续改进。

1.2 接药时的程序化管理内容

1.2.1 接药时管理 接药时要做好三查七对工作,从患儿家属接药时与家属共同核对姓名、年龄、药名、剂量、诊断,无误后在病例和治疗卡上按顺序编号并与家长共同签全名。认真翻阅患儿病例,详细询问患儿有无输液史、药物过敏史并记录,了解患儿所患疾病情况和心理状态,告诉患儿家属输液目的、方法、次数、量、所需时间及其所需准备。及时抄写输液卡并粘贴于输液瓶上,由于患儿多,同名同姓同音地方音等容易造成错误应答,应严格三查七对,防止错误的发生。

1.2.2 皮试、配药时管理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严防各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皮试和配药要分区设置但要紧密相连,以利于病情的观察,护士注射前要详细检查皮试结果并询问患儿皮试情况。配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查对制度,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

1.3 静脉穿刺时的程序化管理内容

1.3.1 血管选择的管理 儿科静脉穿刺血管选择视患儿年龄而定,小于2岁首选头部静脉,2岁以上患儿头部皮肤开始变厚,静脉行径深,穿刺成功率较低,常选择四肢静脉进行穿刺。对小儿静脉的穿刺要把握好速度,一般不宜过快。另外小儿静脉较细,最好由血管上方直接进针,不宜从血管旁边进针。

1.3.2 患儿家属的管理 由于患儿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属对穿刺技术要求条件较高,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无形的和有形的言论及行为均会对行穿刺的护士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穿刺失败。在穿刺前要给患儿及家属做好心理工作及教会其配合穿刺的方法,增加家属的信任同时减轻穿刺护士的思想负担,提高穿刺成功率。告知家属穿刺前不给患儿喂奶喂水,防止患儿因穿刺哭闹导致恶心、呕吐窒息,发生意外。年龄较大的儿童,穿刺时告诉家属协助转移其注意力,穿刺成功后给予手板固定。

1.4 输液过程的程序化管理内容

1.4.1 巡视管理 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观察患儿面色、神志变化,高热、腹泻、呼吸困难等患儿症状是否缓解,有无输液反应或疑似输液反应应及时给予处理,穿刺局部有无肿胀、针头有无移动、脱落,固定胶布有无松动,输液瓶内液体输注完毕及时更换,输液各连接处如有漏液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1.4.2 健康教育管理 输液过程中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属和不同年龄段的患儿特点,充分利用时间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如:黑板报、图画、画报、电视录像、宣传手册等介绍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知识,科学育儿、母乳喂养知识,门诊看病、输液程序,输液注意事项,家属与患儿配合要点,如何观察病情,本次输液所用药物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输液过程中“适时宣教,按需宣教,反复宣教”[2],使患儿消除恐惧心理,促进其治疗的配合度。

1.5 输液完毕后的程序化管理 输液结束后正确选择拔针时机,待输液瓶内液体全部下降到茂菲氏滴管内拔针为最佳时间,由于患儿输液总量少,输液瓶内如遗留过多液体过早拔针会影响治疗效果,过晚会导致回血引起家属紧张和不满。拔针时先拔出针后立即用消毒棉签沿穿刺部位静脉走向按压止血,避免按压不当引起患儿疼痛不适和穿刺部位淤血、胀痛,造成血管壁损伤影响再次穿刺。患儿输液完毕后应留观10~20min无不适后才能离开。

2 评价

每例患儿输液治疗结束后发放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每月底对当月的各项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改正。2011全年患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8.60%,较2010年的90.10%上升8.50%;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0.20%,较2010年的0.50%降低0.30%。

3 讨论

儿科门诊输液不同于其它科室的门诊输液,有其特殊性和专科性,如何做好儿科门诊输液的管理,减少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儿科护理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程序化管理具有流程统一、操作性强,保证输液各阶段护理程序的落实,能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护患纠纷,减少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优点[3],同时对患儿的安全输液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在实施程序化管理中,除要求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操作技术外,还应具有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交流技巧及丰富的专科知识,在工作中要随时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互相沟通和信息交流,以从中获取与患儿相关的疾病信息,并与医生一起为患儿防病治病提出有效的具体措施,促进患儿的身心康复。我科门诊实施程序化管理后,使患儿和家属获得了便捷、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亦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 董津平,蔡宝英,张建敏,等.程序化管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效果中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838-839.

[2] 徐惠芬.对基层医院门诊静脉输液健康宣教需求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3):2655-2656.

[3] 潘润洁.程序化管理模式在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149.

猜你喜欢

程序化输液儿科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
程序化操作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颈枕输液袋
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