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人文艺术类选修课程在医学院校的教学模式①——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2012-08-15李常应巴丹邓荣萍武军涛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右江医学院艺术类

李常应,巴丹,邓荣萍,武军涛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Lcy-teacher@163.com)

大学应该造就的是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文化修养”的人[1]。与唯科学教育不同,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不能只钻研于本专业的科学技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能力。因此,只注重科学文化培养是很难达到这一目标的,如何加强人文文化修养(包含文学、哲学、艺术、史学等等),提升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就成了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教学模式上讲就是如何从专才教育向通识教育靠拢。通识教育是美国大学本科教育自19世纪后期以来的又一重要传统,几乎所有大学都有详尽的通识教育计划。如波士顿学院的核心课程包括艺术、历史、文学、写作、数学、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神学、多元文化10个方面的课程;麻省理工学院的要求则是核心科学课程,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课程,限制性理工选修课程和实验室工作。各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本科生教育计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

根据右江民族医学院2011版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目前右江民族医学院的人文艺术类选修课程主要有“人文科学概论”、“大学语文”、“艺术导论”等3门。在医学院校里,医学类在校学生课程任务普遍比较重,四年的理论学习下来,必修课程高达30~50门(不含选修课),人文艺术类选修课在医学院校的学生看来有两层含义,一是非专业类课程;二是非必修课程。因此,学生对人文艺术类选修课的定义是“可学可不学”的课程,有的甚至是为了完成“学分”的任务而选的,在上课时也是抱着“老师上得好就听,老师上不好就不听”的心理。而且,这些选修课的课时都不多,都是18个课时,总共6次课。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文艺术类选修课授课老师要传授学生人文艺术知识,引导学生提高人文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争取找到一个适合医学院校学生的方法,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课件制作、互动和作业等五个方面去展开授课思路,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学内容选择

右江民族医学院人文艺术选修课程的课时量都是18个课时,总共就是6次课,因此,要在短短的6次课赋予学生人文艺术的知识,必须要精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一是选择一些在人文艺术史上具有代表性而学生又不太熟悉的作品,这样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新鲜,很容易吸引学生。二是考虑选择一些学生“似懂非懂”的作品,如音乐《梁祝》,学生们几乎都听过,但其中的音乐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这些“门道”知识,多数学生却没有真正领悟,选择这样的内容,对引导学生无疑是很有好处的。三是选择和学生相关的作品来讲解,如右江民族医学院前几届学生曾经排演过《雷雨》、《放下你的鞭子》等话剧,可以选择这些作品来进行讲解,学生会感觉这些师兄师姐排演过的作品离他们“不远”。从这些作品中导出戏剧发展历程,从古希腊的悲剧到当代小剧场戏剧。同时可以简单欣赏国内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关于爱情的最新概念》、《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等可以引起反思的先锋戏剧作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人生的价值及意义。四是介绍广西本土代表作家的作品,如广西作家东西的《耳光响亮》、《没有语言的生活》以及凡一平的《寻枪记》、《理发师》等,学生感到内容新鲜的同时,还为广西家乡出那么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到自豪。五是选择较为脍炙人口的作品的同时,选择较为赏心悦目的版本,如小提琴曲埃尔加的《爱的礼赞》旋律优美,但是版本有很多,有普通的西装革履的一把小提琴演奏,也有红裙美女与小乐队的协奏,那么我们当然选择后者,从课堂效果来看优美的旋律加上赏心悦目的画面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安排首先从授课时间考虑。目前人文艺术类选修课都是6次课18个课时,每次课3个课时,每节课时间为40min,总共120min。其特点是授课时间短而集中,因此,合理分配教学内容非常有必要。对此,笔者认为,选择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授课比较合适,比如艺术导论中的舞蹈欣赏内容中,可分为民族舞、现代舞、古典舞等专题来讲,每个专题的授课时间因授课老师对内容的熟悉掌握程度来定,这样就可以保证把自己最拿手的“绝活”展示给学生。而民族舞内容中,只要选取其中的一个代表作品来讲就可以了,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少而精”,而非“多而全”,如选取杨丽萍的孔雀舞作为民族舞种的范例,主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去欣赏和领略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如从编舞作者的创作意图、舞者的形体语言、服饰、表现内容、舞台背景及表现的民族文化等方面去引导。用专题内容讲授法有几个好处,一是授课内容精彩,容易吸引学生;二是专题内容具有代表性,容易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如当代散文内容,可以选择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代表作品来讲解,让学生课后去了解其他如史铁生等作家的散文风格;三是授课内容集中不分散,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据问卷调查显示,有53.78%的学生期待授课老师采用“专题授课”教学法。

对于医学院校学生,尤其是人文类选修课,笔者认为不宜讲授太专业的理论知识,而应该是以欣赏和分析作品为主,从中再适当贯穿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即可。如采用“作品介绍——作品欣赏——总结见解”的教学模式比较现实,在三节课中,第一节课,先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简介、内容简介等基本的知识点;第二节课专门通过视频、音频或图片等方式展示作品;第三节课总结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主题,当然在这个环节里,可以通过和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如以提问、交流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都有所区别,这样做无疑会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再如采用“布置课后作品阅读或欣赏——课堂师生互动讨论和分析”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针对有些文学作品过长或艺术视频时长不宜在课堂上展示的情况,另外,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十分有好处,但如果是在超过60人的大班授课环境,互动讨论和分析环节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会影响到学生的参与面。

3 PPT制作

人文艺术类课程侧重于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转到理性思维。这就对授课老师对PPT制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制作人文艺术类课程需要注意几点,一是PPT上的文字方面要求高度简洁,最好是把关键词或关键句子列出即可,而且文字字体的颜色和屏幕底色的颜色要搭配好,最好是反差大一些,便于学生阅读;二是务必增加与人文艺术作品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内容,这些内容相对文字具有直观感强、形象等特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十分有助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3.27%的学生希望老师在授课中增加视频、音频和图片内容配合理论教学。

4 课堂互动

由于医学院校学生对选修课程普遍的心理是“老师上得好就听,老师上不好就不听”,对学生而言,他们对选修课的定义是“可学可不学”的课程,基于这种心理,有些学生上课很不专心,有听歌的,玩手机的,还有看和课堂无关的书籍的。加上右江民族医学院选修课程没有硬性要求学生订教材,学生出于节约经费的考虑,根本就没有人会主动购买教材。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更加有必要久不久走下讲台来和学生互动。这样做,有几个目的,一是拉近老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有些学生对作品有些疑惑,本来想请教老师,但由于大班授课,老师又在讲台上,他们不好意思走上讲台请教老师,这个时候就有机会请教老师;二是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严肃课堂纪律的作用,那些玩手机、听歌和看课外书的学生见到老师走下讲台,深入他们中间,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停止这些与课堂无关的行为。据问卷调查显示,有84.87%的学生在听人文艺术类课程的过程中有过玩手机等不听课的行为;有57.14%的学生希望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走下讲台来和他们互动。

5 作业要求

在医学院校里,大多数专业医学课程和基础医学课程基本都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对闭卷考试或多或少有些抵触的心理。笔者认为人文艺术类选修课程没必要凑“闭卷考试”的热闹,与其用考试逼学生暂时学习知识,过后又有意无意“丢掉知识”,还不如引导他们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主动去了解人文艺术类的基本知识。因此,建议在第一节课就可以告知学生,人文艺术类选修课的考核方式是写作业,当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业自然是要有一定要求的,至少有两个基本的要求,一是作业不能抄袭和剽窃别人的成果,突出原创性,这也是考验学生诚信的一个做法。布置作业时,可以告诉学生,老师宁愿要相对次一点的原创作业,也不要质量很高的“复制品”;二是规定作业的最少字数。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拓展知识面,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使得课内外的教与学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进一步延伸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促使学生个人修养的完善从他律走向自律转化,主动去了解人文艺术类的相关知识,提高个人修养。据问卷调查显示,有63.87%的学生更愿意接受“课程作业”的考核方式。

6 几点建议

6.1 恢复之前开设的人文艺术类课程 目前右江民族医学院只有“人文科学概论”、“大学语文”、“艺术导论”3门人文艺术类选修课程,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人文艺术课程的选修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艺术教育是任何其他学科都不能替代的,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手段。”李岚清同志也曾指示:“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育应当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而加强美育,必须重视艺术教育。”建议恢复“音乐鉴赏”、“戏剧鉴赏”、“影视鉴赏”和“现代艺术评论”课。据问卷调查显示,有94.12%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有必要提高自身人文艺术素养,并且有67.23%的学生认为通过艺术类选修课确实能提高自己的人文艺术素养。此外,有100%的学生希望恢复以上人文艺术类课程。通过整合右江民族医学院现有的师资力量,至少有10余人有资格参加人文类选修课程的授课,现有的师资已完全足够担任这7门选修课程的授课任务。

6.2 增加单门人文艺术类课程课时量 目前右江民族医学院3门人文艺术类选修课程的课时量都是18个课时,人文艺术类课程的内容十分广博,如“大学语文”的内容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内容,这些内容横跨几千年,所涉及的作品、作家及文学理论数量众多、难以尽数,文学形式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等,在这么短的学时里授课,授课老师只能“蜻蜓点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相对来说较少、较浅、较窄。右江民族医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这样授课很难达到让学生“懂人文”的目的。因此,建议单门人文艺术类课程课时量增加到36个课时。

6.3 创新人文艺术类课程选课方式 这几年,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通过教务处的选课系统来选课,出现几个问题,一是不能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二是选课系统开放时间过于集中,选课困难,有的学生到校外网吧等到半夜才选上课程。据问卷调查显示,有68.07%的学生对学校现在的选课方式不满意;有46.22%的学生选课纯粹是“为了学分”。因此,建议创新人文艺术类课程选课方式。可以考虑让学生实地听各个人文类授课老师一次课程,再确定是否选课,选修课程的成绩以授课老师上交的学生成绩为准,这个做法在广西区内一些高校已经成功开展多年,建议学校教务部门深入调查,考虑采用。

[1] 王彦.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7.

[2] 别敦荣.美国大学教育观察[J].中国大学教学,2002(12): 42.

猜你喜欢

右江医学院艺术类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简介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稿约
闭月羞花
右江民族医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
右江民族医学院全科医学院简介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