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自主学习的特点和功能①

2012-08-15姚玉龙吴本连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15期
关键词:体育能力教育

姚玉龙 吴本连

(1.南京财经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46; 2.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2)

论体育自主学习的特点和功能①

姚玉龙1吴本连2

(1.南京财经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46; 2.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2)

为了丰富体育自主学习的理论体系,促进体育学习的学理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自主学习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研究。结论:①体育自主学习具有主体能动性、效果有效性、相对独立性和情感丰富性等特点;②体育自主学习具有满足社会发展、终身体育和促进健康的功能。

体育 自主学习 特点 功能

“体育自主学习”是指:在体育教师必要的精讲、示范和帮助引导下,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和练习方法,通过自我监控练习过程和及时评价练习结果等方式,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1]。可见,体育自主学习就是要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选择性锻炼等等。

1 特点分析

根据相关研究,结合新体育课程改革实践,可以把体育自主学习的特点概括如下:

1.1 主体能动性

体育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形式的被动学习,例如,接受学习主要是在体育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示范,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形式。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主体意识容易失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自主学习首先确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选择学习目标,自主选择练习内容、练习方法和练习环境等。因而,自主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这显然有利于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21世纪的体育教学要以追求主体性为价值导向,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塑造主体性的体育素养,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体育、热爱体育、享受体育的人[2],这与体育自主学习的价值是相得益彰的。

1.2 效果有效性

体育自主学习观认为学生是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的主动建构者,反对强制式、灌输式的体育教学,认为学生应该是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体育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体育活动。这种自觉从事体育学习活动、自我调控体育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彻底转变,这种转变能够协调好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因此,体育自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

可见,体育学习的自主水平越高,学习的兴趣就越容易激发,学习的过程也就越优化,学习的效果也就越有效。

1.3 相对独立性

体育自主学习有其独立性的一面。这是因为,体育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体育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对练习的各个方面作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体育学习活动。但这种独立性又不是绝对的,就体育课堂来说,学生体育学习的许多方面如练习内容、练习方法、练习时间等等,都不可能完全由自己来决定,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体育教师的指导,因而还有其依赖性的一面。从这一意义上讲,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不能把学生的体育学习简单地分成是自主的或是不自主的,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分清其学习在哪些方面或过程是自主的,在哪些方面或过程是不自主的。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育课堂教学,促进其体育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1.4 情感丰富性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现。情感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具有特殊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在体育自主学习的课堂中,要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靠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获得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弘扬,才能达到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3]。

除了上述体育自主学习的四大特点之外,其他还有创新性和层次性等等。另外,大、中、小学生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不同,已有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差异,也会反映出明显的不同特点,在此,由于篇幅所限,不能一一阐述。

2 功能阐述

20世纪末以来,无论国际上还是国内,都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就写道:“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为什么这样说呢?联系体育课堂,不难发现:这是由体育自主学习的功能使然。体育自主学习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社会与个人发展方面。

2.1 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一方面,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学习越来越成为一个终身的过程;我们的时代需求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身心健康的新人。而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重点。而要想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就必须以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基础。

可见,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将更加要求我国的体育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为重,因此,我国不论在基础教育还是在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中,都高度重视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育部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见第九条与第十二条)等等。

2.2 满足终身体育的需要

终身体育是人获得终身健康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否终身参与体育活动,关键取决于学生时代是否具备了体育的自主学练能力。我国当前仍然存在着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脱节现象,学生毕业,体育也基本终结。这与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缺失直接相关,是学生消极被动的体育学习使然。因此,学生只有具备了自主学练的意识与能力,才可能在走上社会后,仍然坚持参与体育锻炼,使体育逐渐生活化,最终实现终身化,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几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伟大目标。可见,体育自主学习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够满足个人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

2.3 促进健康发展的需要

众多研究显示,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上述研究结果已经证明了体育自主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需要指出的是,体育自主学习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也同样有效。这是因为,学生一般把体育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为体育能力、个人努力、技术难度和遗传因素。如果学生把体育学习的成功归因为体育能力,就会产生自豪感、自尊心和对成功的渴望,把失败归因为个人努力不够,就会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也就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促进其自主学习;如果把成功归因为身体素质,把失败归因为技术难度,就会影响体育自主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由于成就动机是自主学习的主要动机,成就动机与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有直接的关系,高成就动机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表现出自觉、积极地向更高技术难度挑战。另外,自我效能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所以,当许多学生完成了某一自认为难以完成的技术动作之后,对做好下一个动作就显得更加自信,而在做某一技术动作失败之后,就会在练习下一个动作时畏缩不前,这就是自我效能感增强与降低的外部表征[4]。

因此,体育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也同样能够满足个体需求,是学生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础。

3 结语

总之,体育的功能应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上,只有发挥练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早在1917年所说:“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苟自之不振,虽使外的客观的尽善尽美,亦犹之乎不能受益也。故讲体育必自自动始”[5]。

[1]吴本连,季浏.论新体育课程中的自主学习[J].中国学校体育,2004(6):56~58.

[2]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

[3]庞卫华,周学荣.体育自主学习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7,29(1):50~52.

[4]陈云汉,侯志强.体育自主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归因训练[J].中国学校体育,2007(12):30~31.

[5]毛泽东.体育之研究[J].新青年,1917(2):4.

[6]吴本连.自主学习方式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D].导师:季浏.华东师范大学,2010:28~39.

[7]刘昕.体育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J] .体育教学,2007(5):49~50.

G807.0 G807.7

A

2095-2813(2012)05(c)-0007-02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学)“体育自主学习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身心发展研究”(CLA100178);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009SQRS027ZD)。

姚玉龙(1978~):男,江苏仪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吴本连(1975~):男,安徽无为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体育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