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6名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的调查分析

2012-07-30王舒朗曹永军

天津护理 2012年5期
关键词:职称天津市儿科

王舒朗 曹永军

(1.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 300060;2.天津医科大学)

国外对职业压力的研究表明,职业压力中护士的工作压力最大。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职业疲溃感,不仅导致护士面临肌肉酸痛和慢性疲劳等生理问题,还可导致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出现[1],对护理质量和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危险。本研究对天津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情况进行调查,从而为护理管理者制定减轻儿科护士工作压力的措施提供参考,以确保儿科护理队伍健康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便利取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护士56名。调查对象均在儿科工作1年及以上,无严重疾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调查工具 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该量表是李小妹等根据中国国情将国外量表重新设计修订而成,参照国外最常用的两个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即美国护理心理学家Grey-Toft等的护理工作压力源量表以及英国护理学家Wheeler及Riding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该量表由35个条目组成,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病人护理和管理及人际关系等5个方面分量表,采用1~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引起的压力程度越大。该表在国内使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方法 以问卷形式施测,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及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由护士长分发给各级护士,并在2周内收回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56份,收回率为93.3%,收回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社会人口学资料 调查对象全部为女性。年龄22~50岁,平均(31.2±6.32)岁。 教育程度:中专 8人,占 14.3%;大专 26人,占46.4%;本科22人,占39.3%。职称:护士14人,占25%;护师32人,占57.1%;主管护师10人,占17.9%。护龄1~31年,中位数为10年。 已婚:38人,占67.9%;未婚:18人,占32.1%。

2.2 护士工作压力源

2.2.1 儿科护士工作的压力源 结果见表1。

表1 天津市两所医院56名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5个分量表得分及排序(±s)

表1 天津市两所医院56名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5个分量表得分及排序(±s)

分量表 得分 排序工作量及时间分配 2.99±0.69 1工作环境及资源 2.93±0.74 2病人护理 2.80±0.58 3护理专业及工作 2.69±0.61 4管理及人际关系 2.39±0.55 5

2.2.2 不同护龄、职称、学历儿科护士压力源比较 结果见表2-4。

从表2-4可以看出,不同护龄、职称、学历的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天津市两所医院56名不同护龄的儿科护士压力源比较(±s)

表2 天津市两所医院56名不同护龄的儿科护士压力源比较(±s)

注释:*数据呈正态但方差不齐,故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χ2=6.88。

护龄(年) 人数 护理专业及工作 工作量及时间分配 工作环境及资源 病人护理 管理及人际关系1~ 21 2.67±0.67 2.92±0.71 2.68±0.79 2.59±0.61 2.24±0.51 5~ 13 2.80±0.59 3.03±0.62 3.26±0.51 2.94±0.47 2.42±0.34 10~ 11 2.69±0.68 2.85±0.65 2.82±0.62 2.91±0.46 2.54±0.47 15~ 8 2.45±0.43 3.20±0.62 3.17±0.50 3.01±0.57 2.54±0.74 20~31 3 2.95±0.58 3.27±1.27 3.00±1.73 2.58±1.07 2.30±1.22 F 0.56 0.46 6.88* 1.38 0.76 P 0.70 0.77 0.14 0.25 0.56

表3 天津市两所医院56名不同职称的儿科护士压力源比较(±s)

表3 天津市两所医院56名不同职称的儿科护士压力源比较(±s)

注释:*数据呈正态但方差不齐,故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χ2=2.88。

职称 n 护理专业及工作 工作量及时间分配 工作环境及资源 病人护理 管理及人际关系护士 14 2.67±0.71 2.96±0.84 2.62±0.87 2.66±0.68 2.22±0.63护师 32 2.75±0.62 3.01±0.61 3.07±0.59 2.88±0.52 2.54±0.46主管护师 10 2.50±0.42 2.98±0.77 2.90±0.93 2.75±0.63 2.17±0.57 F 0.64 0.03 2.88* 0.74 2.95 P 0.53 0.97 0.24 0.48 0.06

表4 天津市两所医院56名不同学历的儿科护士压力源比较(±s)

表4 天津市两所医院56名不同学历的儿科护士压力源比较(±s)

注:*数据呈正态但方差不齐,故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χ2=0.91。

学历 人数(n) 护理专业及工作 工作量及时间分配 工作环境及资源 病人护理 管理及人际关系中专 8 2.59±0.56 3.10±0.88 2.96±0.98 2.94±0.81 2.57±0.91大专 26 2.61±0.41 2.95±0.63 2.83±0.71 2.68±0.42 2.35±0.53本科 22 2.81±0.80 3.01±0.71 3.03±0.70 2.88±0.65 2.36±0.41 F 0.91* 0.16 0.42 0.97 0.50 P 0.63 0.85 0.66 0.39 0.61

3 讨论

3.1 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 本研究显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是儿科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其中,“工作量太大”是本调查中该分量表排列第一的压力源条目。儿科护士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事务性工作多,普遍存在工作拖延,均可导致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增加。儿科作为一个特殊科室,护士的服务对象既包括患儿,也包括患儿的多位家长,除了常规的护理治疗工作外,催缴住院押金、费用查询、探视人员的秩序维护等也大都由护士完成,护士还承担了许多非护理工作[2]。此外,儿科病房的护士护理工作任务重,实施抢救多,特别是夜班护士,既要独立完成繁重的工作,又担心患儿有意外情况发生,这无疑造成儿科护士思想高度紧张和身体疲惫等情况的出现[3]。

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问题是儿科护士工作压力的第二来源。这可能与儿科护士常处在哭闹、零乱及嘈杂的环境中有关系。尤其做各种检查治疗时患儿声嘶力竭的哭闹声、患儿家长的训斥声、哄逗声均可导致儿科护士工作环境异常混乱[1]。本研究调查对象所在的医院建筑较旧,病室环境较差,病区面积较小,患儿数量较多,也是造成该项得分较高的原因之一。

护理病人方面问题是儿科护理工作压力的第三来源。其中“护理的病人病情过重”和“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是该分量表中排列前两位的压力源条目。这可能与儿童病情变化快,短时间内即可危及生命及难预料性有关。儿科护士面对的护理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一旦孩子患病,家长心情紧张。最常见的要求就是药到病除及一针见血,一旦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家长往往不能原谅护士,采取责骂或殴打护士,更增加了她们的工作压力。

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是儿科护理工作压力的第四来源。其中“继续深造机会太少”条目并不是儿科护士的主要压力源,与以往研究结果有所差别[4]。这可能与近年来护理教育体制改革使儿科护士继续教育机会增多及从事临床工作的本科护生数量不断增加有关。

3.2 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护龄、职称、学历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护龄、职称及学历的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刘国强[5]的研究结果有差别。其研究结果显示护龄小于10年的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比较大,这可能与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业务不熟练、对陌生环境不适应以及许多年轻护士均为合同制护士有关。而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护龄的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次调查中样本含量较小、各年龄层次的人数偏少有关,特别是护龄大于等于20年的护士仅有3例,使得资料未能完全反映调查对象的压力源状态。不同职称及学历的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她们承担的儿科护理工作内容虽有不同,但其面对的护理工作性质相同有关。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增大样本含量,增加不同护龄、职称及学历的护士调查人数,以反映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

4 建议

护士工作本是增进和维护人类健康,但其前提是护士应具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水平。因此,为缓解儿科护士工作压力,管理层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帮助临床护士有效缓解压力。胡丹[6]建议采用综合干预模型减轻护士压力,即改变个人和改变组织的干预模型。一方面通过指导来提高个体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另一方面组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轻护士压力。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建议护理管理人员根据儿科护士压力源程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护士长合理安排上班人员,采用老中青搭配,避免超负荷工作。此外,建议医院尽量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护士长需明确护士的角色和责任,在晋升方面实行公平、公开竞争,多为护士提供继续培训、深造的机会,加快年轻护士的成长。

〔1〕邓玉琴,王姣婷,崔玉芳,等.儿科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及离职意向的相关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53-55

〔2〕冯贵碧,吴建.儿科护士疲劳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4):111-113

〔3〕张锦.ICU护士心身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18(1):22-24

〔4〕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5〕刘国强,王志芳,贾润霞.儿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工龄比较分析及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6):758-760

〔6〕胡丹.护士职业倦怠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0):35-36

猜你喜欢

职称天津市儿科
有趣的云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