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干预对慈溪市30岁及以上空腹血糖异常人群的影响

2012-07-25周必发陈琴南黄迪君郑焯君浙江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315324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空腹人群年龄

周必发 陈琴南 黄迪君 郑焯君 (浙江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 315324)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空腹血糖异常检出率已明显增加[1]。对空腹血糖异常人群进行干预,防止其进一步发展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对体检发现的空腹血糖异常升高人群进行全面细致地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糖尿病用药以及指标监测等行为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异常检出率及糖尿病知识知晓的变化情况,探讨行为干预对空腹血糖人群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慈溪市进行周期性健康体检的30岁及以上人群。入选标准:空腹血糖≥6.1mmol/L。排除标准:①由于急慢性疾病,如急性感染、肝脏疾病、胰腺疾病等导致血糖升高;②已经确诊为糖尿病;③女性研究对象处在妊娠或哺乳阶段;④服用含糖的药物或者其他导致血糖异常的药物。符合上述条件者共2218例,其中男651例,女1567例。

1.2 方法 2218例在抽静脉血前3天饮食的质与量和平时无异,且经患者知情同意再次抽血证实空腹血糖异常。对2218例在行为干预前进行包括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饮食、运动、糖尿病临床用药、指标监测五方面的调查问卷,共100题,均为选择题,每题1分,总分100分。干预开始后针对以上五方面内容定期通过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手册、交流座谈等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行为干预,时间1年,在干预结束时再次行空腹血糖检查和健康问卷调查。对比调查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及调查问卷得分变化情况。

2 结果

年龄分布:<40岁88例(4.0%);40岁~,593例(26.7%);50岁~,825例(37.2%);60岁~,606例(27.3%);≥ 70岁 106例(4.8%)。

2.1 不同年龄、性别及血糖水平的人群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表 1)

由表1可见:①行为干预后空腹血糖异常人数较干预前比较,有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即干预对空腹血糖的影响有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②血糖<7mmol/L者行为干预效果好于血糖≥7mmol/L者,且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有随年龄增加而干预效果变差的趋势;③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女性空腹血糖异常者均多于男性,但男性的行为干预效果均略好于女性。

2.2 行为干预前后部分人群调查问卷得分情况(表2)我们从调查对象中选择了部分患者的调查问卷得分进行了统计分析。

由表2可见:①无论是血糖水平还是性别,调查问卷得分都有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②无论是血糖水平还是性别,行为干预后的调查问卷得分均高于行为干预前;③行为干预前无论在哪个年龄段,空腹血糖<7mmol/L者调查问卷得分大体上略低于血糖≥7mmol/L者,但行为干预后两组间差异已不明显;④行为干预前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女性调查问卷得分均略高于男性,但在行为干预后两组差异已不明显。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作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缺陷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临床以慢性(长期)高血糖为主要共同特征。目前,部分地区空腹血糖异常检出率已明显增高[1],且调查发现,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知晓率(43.5%)、治疗率(41.7%)和控制率(16.7%)均较低[2],这将为糖尿病防治带来沉重的负担,而目前仅靠药物全面有效的控制血糖是难以实现的。

表1 不同年龄、性别及血糖水平的人群干预前后的变化 [例(%)]

表2 行为干预前后部分人群调查问卷得分情况 (分, ±s)

表2 行为干预前后部分人群调查问卷得分情况 (分, ±s)

?血糖< 7 mmol/L(男)≥ 7 mmol/L(男)< 7 mmol/L(女)≥ 7 mmol/L(女)例 数 得 分 例 数 得 分 例 数 得 分 例 数 得 分30~干预前 14 46.6±13.7 6 47.3±12.7 51 45.4±14.4 17 48.1±12.6干预后 14 87.1± 9.3 6 89.9± 8.9 51 88.8±10.9 17 86.7± 8.7 40~干预前 105 44.2±10.0 51 45.4±10.2 314 42.5± 9.2 123 44.9± 9.7干预后 105 86.4± 7.7 51 85.6±10.0 314 86.7±11.6 123 84.2±12.4 50~干预前 148 38.2±14.6 91 37.9±12.1 386 34.5±10.7 200 36.6±10.0干预后 148 84.5±12.3 91 83.4± 9.5 386 83.6± 7.7 200 84.3±10.2 60~干预前 105 27.4± 8.5 90 29.5± 7.8 240 27.3±13.9 171 29.8±10.6干预后 105 74.6± 8.9 90 76.8±11.8 240 77.4± 9.5 171 76.4±10.8 70~干预前 14 24.4± 8.2 12 25.5± 7.8 28 25.6± 7.5 20 26.3± 8.3干预后 14 51.5± 7.0 12 56.2± 8.8 28 54.1± 7.7 20 53.4± 6.9年龄(岁)

该研究通过在本市范围内的常驻居民进行周期性的健康体检,不仅能及时发现血糖异常人群,还通过进一步筛查并对入选人群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糖尿病教育,包括饮食控制、合理运动、糖尿病用药以及糖尿病指标监测等方面。结果表明,通过以上五方面综合的行为干预后,血糖异常人群对以上五方面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而且部分人群在行为干预后血糖还能降至正常。这说明,行为干预能有效控制血糖的升高[3-5],还能明显减少糖尿病患者新并发症的发生[6],对减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它还可以提高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近、远期生活质量,降低未来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方面的医疗费用。

本研究还发现,年龄越小的人群在行为干预后空腹血糖降至正常的比率越高,行为干预也越有效。虽然本研究对糖尿病的控制有一定意义,但只限于空腹血糖异常人群,要找出更为有效的行为干预,还需进一步探索。

[1]谭燮文,李力,黄康民,等.106 260例广州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患病率变化趋势[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3):169-171.

[2]杭万双,潘晓群.江苏城乡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情况调查[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141-143.

[3]王萍.糖尿病4000例的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997-1998.

[4]周方元,周保前.基层对老年人糖耐量减低的饮食和运动指导[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1):12.

[5]靳英辉,贾文琴,田金徽,等.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减低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71-273.

[6]陆宝文.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及其效果评价[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2):220-221.

猜你喜欢

空腹人群年龄
变小的年龄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年龄歧视
算年龄
空腹喝水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