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参素胶囊联合非索非那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观察

2012-07-25王立冬浙江江山市人民医院324100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风团组胺荨麻疹

王立冬 (浙江江山市人民医院 324100)

荨麻疹以频发瘙痒,有红斑、风团,可伴有划痕征为主要表现。病程超过两个月者为慢性荨麻疹。近年来,笔者应用苦参素胶囊联合非索非那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在我科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患者165例,病程3个月至15年,每周症状发作不少于2次。治疗前1个月内无免疫抑制药及长效糖皮质激素用药史,治疗前1周内无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用药史。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并除外未按要求用药、复查及失访者。

1.2 分组资料 治疗组82例: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龄18~65岁,平均37岁;对照组83例:男性42例,女性41例;年龄18~65岁,平均36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大体相似。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非索非那定片60mg(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苦参素胶囊(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2g,每日2次。两组均用药2周,于用药后第1、2周及停药后第1周复诊,观察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四级评分标准计分,每周复诊时分别记录各项评分,以疗效指数评价有效性。0分:无瘙痒,无风团,无症状,划痕征阴性;1分:偶发瘙痒,不受影响,最大风团直径小于1cm,症状持续小于4h,仅有红晕;2分:常有瘙痒,可耐受,最大风团直径1~3cm,症状持续4~8h,划痕征阳性;3分:频繁瘙痒,无法忍受,最大风团直径大于3cm,症状持续大于8h,划痕征强阳性。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显效:疗效指数大于0.75;有效:疗效指数为0.40~0.75;无效:疗效指数小于0.40。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表1)由表1可见,两组停药后第1周显效率均较前两次略有下降;用药后第1、2周及停药后第1周治疗组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4.67、4.42,P<0.05)。总体上,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轻微腹痛、头晕、乏力9例(11.0%);对照组:出现头晕、乏力6例(7.2%)。15例患者均发生于用药初始阶段,未给予特殊处理,继续用药后不适症状无明显加重,不影响治疗,对工作、生活亦无显著干扰。用药1周后,两组各有4例的不适症状消失,其余病例于疗程结束停药后不适症状好转。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P>0.05)。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发病原因除外源性刺激外,在免疫学方面主要与组胺、5羟色胺的异常释放有关,还有补体、白三烯等多种因素参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可增高或正常,白细胞介素4(IL-4)则有明显增高[1]。治疗荨麻疹最常用的药物是组胺受体拮抗药。有观点认为,每周更换不同类型抗组胺药,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2]。目前,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多主张联合用药。

常用抗组胺药物多有中枢镇静作用或心脏毒性,治疗中易引起嗜睡、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虽可控制病情,但对患者的生活仍有一定干扰。盐酸非索非那定是一种具有良好抗组胺及抗炎作用的新型H1受体拮抗药,无镇静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亦无不良影响。有资料表明,每日2次口服非索非那定60mg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能够明显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

苦参素是我国自主开发完成的,主要从豆科植物苦参、苦豆子及广豆根中提取的纯天然生物碱类药物,其中氧化苦参碱含量在98%以上,其药用价值高、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4],有抗炎和调节免疫等功效,可有效抑制IgE交联及组胺、白三烯等递质释放[5]。氧化苦参碱对哮喘小鼠白细胞介素4信使核糖核酸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可通过抑制IL-4的合成,进而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活性。苦参提取物(主要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小鼠体内对T细胞、B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活性都有抑制作用。

表1 两组用药后第1、2周及停药后第1周疗效比较 [例(%)]

本文结果显示,与短程单用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相比,苦参素胶囊联用非索非那定片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不良反应无显著增多或加重,提示短期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可能有更好的疗效。慢性荨麻疹中约1/3为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对常规抗组胺药反应性差,若在造成炎性介质增多的病因未除时中断治疗,症状易复发[6]。本文结果显示,停药1周后两组疗效指数均有所下降,考虑与此因素有关,但仍维持较高的显效率,提示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可考虑在症状好转后减药维持治疗。苦参素制剂在近年的临床研究中使用范围逐步扩大,有广阔的联合应用前景,在皮肤病的治疗中亦多有应用。

[1]翁孟武,康克非.过敏性或变应性皮肤病[M]∥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407-408.

[2]吴志华,刘金花,许宗严.荨麻疹类皮肤病[M]∥吴志华.皮肤科治疗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3.

[3]Kawashima M,Harada S,Tango T.Review of fexofena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J].Int J Dermatol,2002,41(10):701-706.

[4]张红梅,陈晓明.苦参素的药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7,16(16):63-64.

[5]王新峰,李磊,韩国柱.苦参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5,24(6):483-485.

[6]刘毅.荨麻疹[M]//朱学骏,顾有守,沈丽玉.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3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10-211.

猜你喜欢

风团组胺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荨麻疹预防效果观察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