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2012-07-09王建庆

文学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生活化素养

内容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一.让场景走入语文教学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进行教学活动,使得语文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走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来,让语文教学回归到生活去,课文中出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因为久远使得学生不能完全能用那个时代的想法来思考,在理解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因为,我们老师可以回放那个时代影像或资料,甚至创造场景让学生们去切身体会,从而使得学生得到另外一层含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让感悟走进语文课堂

要想知道河水有多深,那么小马儿只能自己去试试。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在环境的感染下,学生对这段文字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考虑

三.让社会走进语文课堂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例如:可以利用学校组织春游或看电影等等活动,让学生们写出一段感悟或发生在其中的人或物;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雨中登泰山》、《苏州园林》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帮商家设计广告词等实践活动等。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王建庆,江苏省建湖县建阳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生活化素养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