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邓友梅《烟壶》的语言特色

2012-07-09郭艺丁

文学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马蹄莲棒槌冷面

内容摘要:邓友梅是继老舍之后用京味儿语言写老北京风土人情的又一大家,本文从冷面幽默、修辞等方面分析了邓友梅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京味儿小说《烟壶》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民俗味儿冷面幽默修辞

邓友梅是京派作家,是继老舍之后用京味儿语言写老北京风土人情的又一大家,他的语言少用形容词、成语,以鲜活的生活语言入手,同时将老北京的精神气质化为无形融入到语言中,清爽利落,明镜单纯,带着北京人亲切的民间口音。

一.民俗化的语言

1.大量俗语、俚语的运用。

(1)聂师傅家我还没去呢,这件事赤口白牙答应下来我还没办,怎么能半路上就去死呢?真要去望乡台,也该等把这件事办妥当再走呀。

(2)人家磕头祷告,求情送礼来认师傅,聂老伯还不肯娶,哪有您这样师傅上赶着教,还一拽三打挺,三拽一哧溜的?

这两例运用的是老北京土语,增加了小说的幽默性和通俗化,体现了北京皇城根的内蕴,例如,句(1)中“赤口白牙,望乡台”带有很重的俚语色彩,透出北京人特有的守约、自尊。句(2)中俏皮的幽默感,表达了北京人的精神因素,北京人的幽默无处不在,成为北京特有的京味儿幽默。这种幽默、风趣、诙谐,既引人发笑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种幽默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各个阶层人物的众生相。

2.喻体选择的生活化。

邓友梅比喻选择的喻体非常生活化,他的语言来源于生活,都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东西,生动朴实,有的读起来土得掉渣,但别有一番韵味,读者非常容易接受,透出一种属于北京人的机智幽默。

(1)柳娘说:“您病着,那一位比棒槌多俩耳朵,我不自己办谁办?”

(2)自幼劳动,故而身条腰肢发育得丰满圆润,像水边挺立的一支马蹄莲。

句(1)中,柳娘说乌世保“比棒槌多两耳朵”,大家想一下,一个木头棒槌多两只耳朵是什么样子,一个呆头呆脑的形象瞬间展示在人们面前,表面是气乌世保的呆,实际带有一种可爱的娇嗔在里面。句(2)中形容女孩子身形美好,用了一个比喻“马蹄莲”,马蹄莲许多人都见到过,优美挺立,英姿勃发,娇俏地站在那里,而马蹄莲的颜色呢,乳白,娇嫩,侧面写出了女孩子的皮肤娇嫩,身形圆润。

二.冷面幽默艺术

文学的幽默来自现实生活中。邓友梅以其特有的敏感,捕捉现实生活中具有社会意义的冲突,挖掘其中的幽默元素,从而构思出耐人寻味的幽默境界。冷面,原是评书手法,用诙谐的语言抓住听众,逗人发笑,而说书人自己却不动声色,从而取得更好的对比幽默效果,既而引人发笑,又发人深省。在邓友梅的小说中,不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话语,都具有冷面幽默的特点。

(1)(乌世保)每日里无非逗逗蛐蛐,溜溜画眉,闻几撮鼻烟,饮几口老酒。

(2)但这并不妨碍他作为武职世家的光荣,也不耽误他高兴时自称为“它撒勒哈番”。

他常用漫不经心的语言,以戏谑表心酸,或褒词贬用,营造讽刺与诙谐的效果。句(1)中以漫不经心的语言写了乌世保闲散、悠闲的生活,暗里却刻画了一个无所事事、空虚无聊、一无所长的旗人形象。句(2)表面上写乌世保世家的荣耀,实际呢,前面已经说过了,他闲散在家,靠祖上留下的一点儿田产过日子,别说骑马,偶尔骑驴两腿也打哆嗦,前后对比,看似荣耀的头衔地位其实早已没落,有的只是讽刺,把皇帝封的“它撒勒哈番”的荣耀加在一个连骑驴都打哆嗦的人身上,透过这看似漫不经心的语言,对清王朝腐朽衰亡加以讽刺的同时,又含蓄幽默地展示了旗人的生活状态。

邓友梅的京味儿小说表现了老北京的环境和人文,描写了上至清末贵族、侵华的帝国主义势力,下系工匠艺人三教九流的老北京众生相,充满地域特色。从邓友梅的语言中,我们可以体味到老北京独特的语言艺术,文质典雅的京腔与爽朗悦耳的满语相结合,形成了丰富独特的京味儿。邓友梅的京味小说还有助于我们了解老北京人的精神气质,既能体现出老北京人的谦和、宽容,又体现出一定的保守、封闭,甚至自私狭隘。让我们回到那个时代中,切身去体会北京,那个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和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去感受她深厚的底蕴。

郭艺丁,新乡学院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猜你喜欢

马蹄莲棒槌冷面
邹汉珍十二生肖作品展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Noodle or Roll?
我家的“冷面杀手”
马蹄莲,又性感又保守
凡·高《有妇女在洗衣服的阿尔吊桥》[荷兰]
高原往事
谁动了我的烤冷面
白色马蹄莲
被折弯的马蹄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