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典型案例为纽带构建一体化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12-07-05游少鸿王敦球朱义年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11期
关键词:理工大学环境工程桂林

游少鸿,王敦球,朱义年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教育学视野中“专业”是指学校根据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需要划分出来的培养学生的专门的学业门类,课程则是按照教学的规律遴选、剪裁、排列组合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学科知识[1]。专业就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学完所包含的全部课程,就可以形成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结构[2]。划分专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一定专业能力的人才,专业所含课程按一定形式组合就形成了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重要载体。课程体系的构建常见以下问题:一是培养目标不明确、特色不鲜明;二是结构不合理,多个课程简单拼凑,课程间缺乏有效联系;三是课程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现象,一个知识点在多课程中被反复讲授,既浪费了宝贵的学时,又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专业课程是形成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专业课的设置及其教学内容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形成体系,可见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 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原则

1.优化组合原则

优化课程结构和体系,探索课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有效途径,形成良好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模块化课程整体优化课程体系。

2.基于项目的原则

工科学生应具有面向实际项目的工程素质,工科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应有的专业能力,课程体系建设应精心设置案例,加强教学与实际项目有机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

3.突出特色的原则

在努力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同时,针对生源质量、师资水平、教学条件及毕业生服务范围,以特色求创新,将学科优势和特色反映在课程体系之中。

二 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思路

如何构建一体化的专业课程,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其次要分析人才须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即专业方向),再者要根据专业方向设置课程模块,第四,要将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将独立的课程有机联系起来。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多年摸索,以“一个目标、两个方向、三个模块、四种案例”的思路来进行专业课程的一体化建设。一个目标,即人才培养目标;两个方向,即工程应用和环境管理方向;三个模块,即围绕专业方向而形成的三个专业课程群;四种案例,即精选用于教学的四种综合性典型案例,形成案例库,贯穿于课程教学当中。其中,“案例”是构建专业课程一体化的关键,在每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均以这些典型案例讲授该课程相关知识,以典型案例为纽带,将相对独立的专业课程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专业课程的一体化。

三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实践

1.定位“一个目标”

地方高校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相当大的比例,但由于受地理位置、学校品牌、教育经费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在国内高校之间竞争中总体上处于劣势;特别是西部地方高校与中东部重点高校综合实力的差距呈扩大趋势[3]。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大潮中,也有一席之地,关键是找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即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定位展开。桂林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立足广西,面向西部,服务全国,培养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则围绕“实践育人”的主线,致力于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好学、好思、好动、好用的“四好”型环境保护应用型创新人才。

2.确定“两个方向”

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环境工程专业方向的设置是否合理,能力培养是否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关系到本专业的生源与就业去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培养是否符合社会需要,衡量标准就是人才是否具备社会需要的能力。通过广泛的调研分析,目前环境保护行业最急需的人才是工程应用人才和环境管理人才。工程应用主要包括环保工程的设计调试、运行等;环境管理主要包括提供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和清洁生产审核等。通过对近5年我学校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的分析,就业方向也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可见,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具备工程应用能力和环境管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才能具备良好的就业竞争优势。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主攻方向为污染防治工程,兼环境管理,并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上形成了鲜明特色和明显区域优势。水污染控制工程具有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质量工程”平台;桂林理工大学具有环境保护部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是广西唯一具有环评资质的高校,17名教师具有环评职业资格证书,拥有丰富的教学素材和经验。基于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自身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两个方向”,一是工程应用,主要是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调试和运行;二是环境管理,主要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3.构建“三个模块”

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需要对课程进行模块化组合。依据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将专业课优化组合成“三个模块”,即工程应用课程模块、环境管理课程模块和特色课程模块,每个模块由多门课程组成,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工程应用模块以国家级精品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为核心,还包括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工原理及设备、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学、环境工程CAD;环境管理模块以环境影响评价为核心,包括环境监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特色课程模块主要包括:环境地质学、地下水环境保护、生态工程、环境材料学、土壤污染与控制。

课程整合科学合理,综合性强,加强了不同课程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课程模块的构建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等方面的要求。通过模块化设计,打破了以课程为单元设置教学内容和组建教学团队的传统做法,模块内的课程可围绕学生能力培养进行统筹安排,有效减少了课程间的重复与脱漏;课程模块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按课程模块形成的教学团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嵌入“四种案例”

精选的四种综合性典型案例,形成案例库,主要包括:市政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如桂林市东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工业废水处理工程项目,如中海油北海涠洲岛终端厂采油废水处理站工程;轻工类项目环评,如桂林五洲制糖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社会区域类环评项目,如“印象桂林”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其中,桂林市东区污水处理厂工程是我专业老师参与技术升级改造的项目,中海油北海涠洲岛终端厂采油废水处理站工程是我专业教师团队承担的项目,包括前期工艺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监督、运行调试等全过程,教师团队对上述两个项目十分熟悉,拥有工程设计、调试、运行的完整数据和全套图纸,将其作为典型案例是十分合适的;桂林五洲制糖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和“印象桂林”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也是我专业老师承担完成,资料齐全,代表性强,适合作为典型案例。

前两种案例主要为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服务,后两种主要针对学生的环境管理能力,尤其是环境影响评价能力的培养。前述的“三个模块”虽然相对独立,但又是密切相关的,如何将“三个模块”的课程有机结合,构建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就是通过“案例”这条纽带来实现。在课程中嵌入同一批的案例,共同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把所有专业课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专业课程的一体化。能力目标、实现课程、案例“三位一体”的关系见表1和表2。

表1 工程应用能力与实现课程和案例的关系

表2 环境管理能力与实现课程和案例的关系

例如,工程应用能力属于综合能力,包括设备选型、投资概预算和设计制图等,其实现课程分别为环工原理及设备、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学和环境工程CAD等,这些课程在讲授相关知识时,均以案例库内的案例来讲解。环境管理能力也包括环境现状监测、环境影响预测和清洁生产审核等,其实现课程分别为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和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等,这些课程是在讲授相关知识时,也以案例库内的案例来讲解。学生通过多课程对典型案例的细致剖析、多方位了解、全过程学习,能够较快地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 结语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以“一个目标、两个方向、三个模块、四种案例”的建设思路,精选了典型案例,形成案例库,作为课程间的纽带,将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显著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大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四好”型环境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近5年,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0%上,就业质量高,学生因良好的职业能力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经验,对其它地方高校工科专业的课程一体化建设也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1]张笑涛,张铁牛.“学科·专业·课程”辨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0-21.

[2]罗 云.关于学科、专业与课程三大基本建设关系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3):32-34.

[3]邱均平,温芳芳.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7):17-20.

猜你喜欢

理工大学环境工程桂林
昆明理工大学
装备环境工程
桂林行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浙江理工大学
乐!乘动车,看桂林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