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为主的城市创新机制探析

2012-06-27武端利贾钢涛

商业经济研究 2012年18期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创新机制中小企业

武端利贾钢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创新型城市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创新型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以关键要素的创新改革带动城市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面对国家产业战略转型带来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时期,温州城市发展需要结合国家产业战略转型对城市发展提出的新挑战,系统解决好企业、政府和文化创新三大关键要素,探索创新型城市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 创新型城市 创新机制

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大潮袭来,全球化、信息技术、新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等不断兴起,使城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建设创新型城市成为各国的共识。创新型城市的构建是一个各创新要素集聚、协调发展的过程。在创新型城市发展的起步阶段,必须以关键要素的创新改革带动城市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把握创新型城市的三个关键要素—企业自主创新要素、政府引导要素、人力集聚要素,是增强温州区域发展优势,推进中小企业战略发展的迫切要求。

提高产业水平并营造以企业为主的创新环境

城市创新的主体因素来自于企业。只有当一个城市的创新活动持续地出现在大量企业之中,并带动整个城市的创新活动,才能称之为创新型城市。创新活动需要一定的企业资本和人才优势。而浙江温州大部分企业都是在家庭作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由于浙江温州一部分中小企业以低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企业效益明显受到成本费用刚性上升的制约,因此产品利润不高,缺乏足够的实力进行自主创新。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低端制成品所受冲击严重,浙江温州2009年1-2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减少21.7%,直接影响工业产值同比减少10.8%。因此,需要在城市创新活动中,不断提高整体产业水平,激发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要素,才能探索有效的创新型城市实现路径。

(一)形成企业的创新主体意识

城市创新只有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才能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使创新资源获得有效利用。企业应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应用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人才资源集聚的主体,创新推动力的主体,让企业在利益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主动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自觉地利用自身的创新活动推动城市的创新发展。创新主体意识还体现在对创新的资本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全程参与。在技术研发中,企业要积极地参与研发过程,对研发导入市场机制,形成真正适应市场的研发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的刺激下,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更高效的产出。

(二)依据地方特色提升企业的产业水平

目前浙江温州中小企业应该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的各种创新合作,加快引进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努力使中小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和应用的新军。当然,产业的升级发展应该依据地方产业特色,而不是盲目地去发展新兴产业。比如20世纪上海市提出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后,产业却出现了空心化,上海制造迅速萎缩,缺乏国际性的品牌,区域带动作用下降。上海市在十一五规划中,又再次将先进制造业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目前,浙江温州的三大产业比重为3.2∶52.0∶44.8,其制造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创建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制造业的优势,重塑产业结构。

(三)打造行业品牌而形成品牌创新推动力

品牌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也是企业创新的集中体现。对于一个通过不断创新经营起来的品牌,除了产品的利润外,还能获得额外的品牌收益,更有推动创新的资本。目前浙江温州部分企业和行业品牌知名度不高,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打造一个品牌需要长期的经营和大量资金的投入。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建设品牌的成本过高。浙江温州中小企业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要重点建设,共同维护,优势共享。一是重点创建在行业中具有较强优势。二是重点建设对温州其他行业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的核心企业,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形成中小企业的“领头羊”效应。三是重点建设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龙头企业,从而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用好用活民间资本吸引城市创新投入

要形成以企业为主的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科技创新,活跃民间资本。目前浙江温州民间资本据保守估计至少有6000亿人民币,由于政策的限制,民间资本的出路较少,许多民间资本被迫转战国内房地产市场、股市和能源市场,投机色彩浓厚,近些年来也饱受争议。浙江温州企业的创新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如果能激活这一庞大的民间资本,无疑将使浙江温州的创新发展获得充足的资本保障。

政府积极打造创新平台来引导创新型城市建设

(一)定位政府在企业创新中的导向作用

浙江温州企业以私营为主,民营经济占全市国民经济比重达到80.7%。民营企业中,中小企业又占据绝大部分,在企业发展中如何联合创新,聚集行业和地域优势是关键所在。政府应该发挥导向作用,引导相同行业和相近行业的创新活动。整合中小企业的实力,整体去联合国内外的研发机构。对于产业升级和调整,政府也应该有明确的引导,对相关行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直接的帮助。特别是创新投入大、产出慢,但对行业发展非常关键的项目,政府应该发挥“引路人”的作用。可以适当资助企业重大创新项目,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关键技术和高科技含量的重点技术。依据市场规律,鼓励同行业或相近行业的民营企业兼并重组,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发挥民营企业集团创新的主力军作用。

(二)构建自主创新的制度激励环境

政府应该为创新提供法规和制度方面的支持和保护。法律法规是构建创新环境的重要手段,它能反映出政府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导向和支持的力度。法规方面重点是要制定地方知识产权的法规,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宣传效果和执法力度。可以制定产业发展的政府规划,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引导,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不创新发展,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只会越来越弱,最终被市场所淘汰,从市场中获得创新原动力。此外,政府可以在税收、融资、人才和技术标准制度等方面给予企业创新一定的优惠。作为管理者,政府还应该深化科技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价机制和过程监控机制,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对创新活动、特别是政府引导资助的项目监管服务,把握好资金安排使用关,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搭建创新服务和共享平台

在知识产权申请等方面,提供便捷的服务,鼓励企业的专利申请,特别是具有技术含量的专利申请。积极搭建研究发展、技术转让和交易、人才培训等研发服务平台(张建东,2008)。引导相近企业联合研发,共享创新成果;促进人才在行业内合理的流动;依据市场原则,让创新成果在多个企业和行业间应用,以获得最大的产出。

国际上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混合型发展模式(杨冬梅等,2006)。从浙江温州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创新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创新的动力、意识和条件还不够强,走市场主导型发展道路困难重重。现阶段,地方政府应该积极介入城市的创新,用政府的力量引导创新资源的聚集,建设良好的创新环境,实现城市创新发展的目标。

弥补人才短板并构建人才集聚新机制

(一)以资源换资源,共建科研合作平台

目前,我国高校和研究机构云集的地区,普遍面临着成果难以转化、研究项目缺乏市场价值、研究过程缺少市场推动力的难题。温州产业优势和资本优势明显,可以依托温州的优势资源,整合政府、企业和国内外研究机构,建立技术资金的合作网络,以资源换资源,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研究成果,提升温州的产业科技含量,改善创新环境,形成人才资源的集聚。

(二)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采用柔性流动机制

目前,温州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形成了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创新模式。今后仍要联合国内外人才资源,重点探索符合温州产业特色的研发共建新模式和长效机制。首先,可以联合国内外研发机构共建研发平台。鼓励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市场需求开发产业化前景良好的应用类技术,为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原动力。其次,可以虚拟人才引进,吸引专家定期赴温州研发指导技术。灵活采用多种资本合作方式,比如技术入股、引入风险投资、培育人才资本市场,通过技术和管理技能入股(余宏俊,2003),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让人才在市场中体现出其资本价值。再次,完善政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联合政府、大学、研究所、企业等形成综合创新网,由短期项目合作,变成长期系统联合。总之,要促进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直接合作,实现技术和产品制造的结合,达到创新的双赢。

(三)注重软科学的引进,提高管理的效能

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弥补人才资源的劣势,既要注意自然科学技术的引进,也要注意软科学的引入。城市的创新,体现的不单单是工业技术的创新,也体现在政府管理、企业管理和人文环境的创新发展。软科学技术的引进,可以提高政府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创新环境的培育。政府管理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将制约着城市科技创新的实效。

(四)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培育城市创新软实力

人文环境的建设也可以形成集聚创新和人才的高地。人在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个人对于环境虽然难以改变,却可以选择最有利于自身价值实现的环境。良好的地域文化和创新人文环境将激发人才的创新能量,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源。作为国内改革开放较早的城市,浙江温州地域文化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温州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强烈开拓精神和市场意识,为浙江温州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浓厚的区域文化基础。温州所崛起的一批批民营企业家,正是凭着开拓拼搏精神、敏锐的市场意识,敢为天下先,勇于创新探索,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借助优势基础,温州区域文化需要加以整理和弘扬,挖掘和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包容精神的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和温州文化。因此,积极塑造和优化吸引人才资源集聚的“软”环境(彭川宇,2008),也是影响城市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

路径的选择决定成效的高低,浙江温州应该把握国家产业战略转型带来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时期,转变传统分散的企业发展模式,突破产业水平制约,合理发挥政府引导的关键作用,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培育良好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形成以企业创新为主体,政府扶持,环境培育的新机制,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使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温州经济实现危机中的突破发展,探索新的城市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温州市统计局.温州市2009年1-2月份主要统计指标. http://xxgk.wenzhou.gov.cn/xxgk/jcms_files/jcms1/web32/site/art/2009/3/16/art_2144_77375.html.2009.03.16

2.温州市统计局.2009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wzstats.gov.cn/infoshow.asp?id=8836

3.张建东.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J].传承,2008(4)

4.杨冬梅, 赵黎明,闫凌州.创新型城市:概念模型与发展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8)

5.余宏俊.高新技术开发区人才集聚战略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3(5)

6.彭川宇.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本集聚模式及路径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8(2)

猜你喜欢

创新型城市创新机制中小企业
基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大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大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机制研究
我国信访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研究
县级电视台法制栏目的困境与出路
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文化的作用及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