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科护士参与管理 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012-05-30张荷王薪景刘君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护理部疗养护士长

张荷 王薪景 刘君

(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海勤疗养区,310002)

参与管理(Shared Governance)模式由美国亚伦、卡尔金及彼得森(Allen、Calkin&Peterson)于1989年提出。该模式可使参与管理者增进责任感、增进员工对自己角色功能的确认,从而增进完成工作的能力,提升工作效益及工作质量[1]。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护理技术和护理服务的效果和程度,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2]。

我科是以老年疾病为主的康复性疗养科室,疗养员年龄大,病种杂,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为有效提高科室管理效率与护理质量,调动护理人员对质量控制的积极参与意识,我科从2011年1月开始,将参与管理模式应用到科室护理管理中,全员动员,取得了较大成绩,现报告如下。

1 一般情况

我科属于老年干部康复疗养科,共有床位110张;现有护理人员11人,均为女性,均参与管理,年龄22~39岁;学历:本科5人,大专4人,中专2人;工作年限:15年以上1人,11~15年3人,5~10年3人,5年以下4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3人,护士5人。

2 参与管理方法

2.1 组织学习,全体动员 护士长组织科室全科护士学习参与管理理论,讲述参与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共同讨论参与管理模式的应用方法及个人应承担的管理角色,动员大家做好思想准备。同时对全体护士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尤其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性,提倡护士应保持“慎独”精神,提高其质量监控的自觉性[3],并结合护理部工作计划及科室制度,制订工作计划。各小组人员及质控内容相对固定,尽可能保证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以利于对分管的检查项目及标准更熟悉,评价标准一致,使得质控人员对科室的质控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质控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做到了专项问题专组监控。

2.2 科室成立五大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护士长根据科室护士资历、能力及科室具体情况成立2人为一组的护理质量专项管理小组,制订各个管理小组的管理内容与职责,使每个护士参与科室管理,将科室各项护理质量分配到每位护士负责,并根据院护理部下发的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护理质量检查,要求检查者掌握检查内容及标准,保质保量完成护理工作任务,各护理管理小组分工具体如下。

2.2.1 基础护理管理组 包括基础护理、安全护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质量,1次/周;安全护理:检查安全护理制度执行情况,1次/周;督查健康教育情况,1次/周;组织教育查房,1次/月;实习生考核,1次/月;负责科室成员“三基”理论考核,1次/月。质量标准100分,合格分90分。

2.2.2 疗区管理组 包括护理人员仪容仪表、疗区环境管理、工作区管理、库房管理、安全管理。每周检查一次。质量标准100分,合格分90分。

2.2.3 消毒隔离组 包括无菌操作、消毒管理、终末消毒。检查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1次/周;负责各种监测标本的采集,1次/月。质量标准100分,合格分90分。

2.2.4 护理书写管理组 包括交班报告、体温单、医嘱单/医嘱记录单、护理记录、出院病历质量。出院病历质量7 d内检查好并上交病案室外,其余每日检查1次,每周五校对记录。质量标准100分,合格分90分。

2.2.5 急救药品、器械管理组 包括抢救车(外诊抢救箱)管理,抢救设备、物品管理,剧、毒、麻药品管理。每周一检查1次,护士长周查。质量标准100分,合格分95分,确保合格率100%。负责科室成员护理技术操作的训练与考核,1次/月。

2.3 成立四级质控体系

2.3.1 各护理管理小组护士对各自所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检查 对存在的小问题及时改正,每周各个小组成员根据护理质量检查表实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检查中发现的新问题及反复存在的问题书面提交护士长。同时护士长参与每周五定期监督检查,对一周的工作做到总查对,并对检查结果记录在案。

2.3.2 科室各管理小组互查 每月中旬由护士长安排各小组结对互查,以便发现各小组自查中没有发现的问题,将问题记录在检查表中,注明检查时间、检查者、存在的问题,在周五(周五定为“工作安全日”)公布检查情况,对检查中出现的共性的、重点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交由责任人处理,

2.3.3 护理部护理质量检查 由护理部成员、各个科室(每个科室由护士长、护理骨干2人组成)组成的多科室检查组,重点检查各科室护理工作情况和疗养员满意度调查,每月月底1次,在检查过程中,携带一部数码相机或具有照相功能的手机,将各科室的亮点、护理缺陷及不安全、不规范的现象进行现场拍摄。在月底护士长会议上将检查过程中拍摄的一些图片展示出来,加以说明。护理部将每月检查考核分值及存在问题输入“护理质量反馈表”中,在护士长会议上,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改进科室护理质量,并对检查结果好的科室及个人进行表扬学习,对不好的给予批评,将评估结果与年底评优、评功、评先挂钩。

2.3.4 疗区间互查 由3个疗区护理部成员、每个科室护士长组成的检查组,重点检查科室护理工作情况和疗养员满意度调查,时间不定,突击检查,每季度1次。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各护理部。根据检查结果,修正工作计划,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年终科室评先的主要依据。

2.4 评价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统计,采用t检验。对应用前(2010-01—12)和应用后(2011-01—12)的护理质控项目:基础护理质量、疗区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护理书写质量、急救药品、器械管理质量及疗养员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考评标准:《五大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满分100分;疗养员满意度调查满分100分,95分为及格。

3 结果

应用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质量、疗区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急救药品和器械管理质量及疗养员满意度均较1年前同期显著提高;疗养员满意度达到98%以上(表1)。

表1 参与管理模式应用前、后科室护理质量比较(±s)

表1 参与管理模式应用前、后科室护理质量比较(±s)

年份 基础护理质量 疗区管理质量 消毒隔离质量 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急救药品、器械管理质量 疗养员满意度2010年 88.41±2.15 87.83±1.80 92.66±2.18 94.16±1.11 92.83±2.12 96.00±1.27 2011年 91.83±1.46 93.25±2.22 95.50±1.73 96.50±1.00 96.83±1.40 98.33±1.15 t 5.029 5.319 2.951 5.897 5.204 4.42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4 体会

4.1 参与管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综合素质 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被管理系统的放大功能,为护士创造公平环境,以挖掘其自身潜力。全科护士参与管理目的之一是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她们能快乐工作、主动工作。以往旧的护理管理模式使大部分护士处于被动工作状态,制约了其工作责任感及进取心。在很大程度上给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以很大的压力,即工作量越大,出现的问题就越多,这种压力降低了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了其工作热情。参与管理模式使全体护士都能够参与质量管理和监督工作,让她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应该就是护理质量的管理者,是被领导重视的,从而变被动为主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发现问题及时弥补,防止问题重复出现甚至酿成差错事故,使护理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大家为了出色完成各自的管理任务,工作之余努力学习,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自我提升,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有4名大专毕业的护士正参加本科学习,2名中专护士在参加大专学习,使全科人员在工作上、学习上、业务水平上和管理能力上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意识。如负责护理技术操作管理的护士,不仅自己具备精湛的操作技术,还带领全科护士在全院护理操作考核中成绩突出。应用模式前,大部分护士对急救药品、器械管理质量不重视,认为在疗养院不会出现抢救的事,参与管理后,从管理者的角度体验急救意识,明白时间就是生命,认识到急救药品、器械管理质量不仅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疗养员及其家属安全的基础。应用该模式1年来,本科室未发生疗护纠纷和差错事故,各项护理质量居院护理科室前位,既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又提升了素质。

4.2 参与管理使护理工作得到了持续质量改进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不断的创新过程,在原有护理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制定更高的标准,使护理质量管理始终处在良性循环中,是一种更加科学的质量促进手段和确保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水平的方法,不失为质量管理的一个永恒目标[4]。本科实施参与管理模式以后,使护理质控工作形成了质控体系,加强了自查、互查工作,规范了护理工作行为,增强了护士工作的自律性和工作责任心,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将考核(包括护理部、科室)作为年终评先的依据,但最终目的是寻找问题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措施,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内在质量不断提高。全科护士参与管理,使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通过自查,将终末质量控制转向环节质量控制,将长期存在的问题短期解决并减少重复发生,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性。护理部检查中,实施图片反馈法,以事实为依据对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给人留下直观的深刻印象,从而加大了质控员的责任心和沟通表达能力,发挥人人参与质量持续改进的创新思维,达到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4.3 参与管理增加了科室成员间的凝聚力,提高科室团队意识 护士长根据每位护士的能力将科室管理工作分类,使护士得以充分展示自己,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提高了护士的自信心,使其更加爱岗敬业。每个护士都肩负着管理科室的责任,职责清楚,使每人都成为了科室的主人。管理小组之间互查互帮、增加了大家沟通学习的机会;每月召开护理质量检查会,共同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加深了大家对集体的归属感,增进了科室的凝聚力[5],构建了职业发展的和谐环境。在问题的整改过程中更愿意互相帮助、互相提醒减少出错,在好的工作氛围中,不仅护理工作效率高,也能给自身带来好的心情,减少与疗养员产生矛盾的机会,相辅相成,这样才能大大增强护理成员间的凝聚力,使科室人员更加团结、共同进步,对护士长的管理工作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提高护理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

4.4 参与管理改变护士观念,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体现了专业价值 对于医疗工作来说,质量是关键,服务是保证,安全是第一,要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必须改变观念,观念的创新是创新的源泉,观念创新是每个管理人员都应具备的,是一切创新的先导。

参与管理模式的应用使护士参与科室决策管理,更深地理解了管理的内涵。如通过参与管理,让遇事能冷静处理的护士担任基础护理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找出科内的护理安全隐患,从根本上保障护理工作安全;让操作技术过硬的护士担任急救药品、器械管理工作,带动培养科室成员的急救意识,树立争分夺秒的时间观念,提高抢救成功率。如此,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体现了专业价值。

[1]冯和贞,陈健芳.参与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7(2):87-88.

[2]叶妙满.参与管理模式在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0,9(2):160-161.

[3]吕婷,李娟利,陶香梅.慎独精神与护理工作新论[J].护理伦理,2010,23(6):33.

[4]朱立青,沈丽平.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1,18(3A):35-37.

[5]范晓芹,黄桂圆,董奕裕.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4B):29-30.

猜你喜欢

护理部疗养护士长
护理部干事工作压力及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护士长领导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等 你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自然疗法对离退休干部短期疗养血压控制的效果观察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景观疗养护理对疗养员睡眠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