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航海博物馆体验“穿越”

2012-05-26

中国船检 2012年8期
关键词:穿越参观者航海

本刊记者 徐 华

到航海博物馆体验“穿越”

本刊记者 徐 华

巴塞罗那的航海博物馆是由造船厂改造而成,热那亚的航海博物馆则脱胎于一个修船车间,与这些本身就承负着“海魂”的同类博物馆不同,中国第一家国家级航海博物馆却是从无到有,拔地而起。这座2010年才投入运营的新博物馆,几乎具备了一切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在这里,即有古老斑驳的航海记忆,也有现代的航海足迹,更为重要的,是参观者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参与者,馆中巧妙的互动元素让每一位参观者都可以轻松穿越时空的阻隔,揭开尘封的历史,切身体验海洋的博大精深,以及航海的惊心动魄。7·11航海日活动期间,本刊特别约请中国航海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丛建国畅谈古今中外航海,探寻中国航海文明。

面对这个占 地2483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46434平方米的博物馆,国际航海博物馆协会主席卢梅杰不由地惊叹: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航海博物馆!整座建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两片高耸的“白帆”,远远望去,好似初开的玉兰。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被风鼓满的巨帆象征前行的动力,又贴合博物馆的主题。而在记者看来,两片交错的“帆”更像一个抽象的拥抱,如有朋自远方来一般热络,显示出我国睦邻友好的诚心。在那个亲切的“拥抱”下,这座融收藏、展示、研究、社会教育等功能于一身的博物馆丝毫不见清高、说教,而是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每一位参观者。

——《新民晚报》

记 者: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航海博物馆,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丛建国:我国有着悠久的航海历史和灿烂的海洋文化,然而,长久以来,与欧洲、美国甚至日本航海博物馆的繁荣相比,我国在此方面差距很大,总体表现在航海类博物馆的数量少、规模小、时间短、影响小。在我馆成立之前,全国没有一个专题航海博物馆,只是部分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建了一些小型的涉海类博物馆,比如,舟山岱山县的灯塔博物馆和台风博物馆、山东登州的古船博物馆等。这些小型的博物馆都很有特色,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把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灿烂的航海文明完全涵盖其中。

2005年7月11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也是中国第一个航海日诞生之际,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建立一个国家级航海博物馆。2006年,第二个航海日在上海举办,同时,中国航海博物馆的建立也得到了正式批准。经过了4年多筹建,2010年7月中国航海博物馆正式开馆。

记 者:航海博物馆的建立,对于提升全民的海洋意识和航海文化有何意义?

丛建国: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也是一个航海大国,中国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孕育出了绚丽多彩的航海文明。作为基层第一线普及航海文化的机构,中国航海博物馆的建立搭建起了一座传承航海文明和航海技术、普及航海文化和教育的大课堂,可以使民众对航海从了解到认同,从认同到热爱。这种潜移默化的宣传方式,将更好地展现我国悠久的航海历史、技术及其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航海文明及优良传统,普及航海知识,构建国际航海交流平台,并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位于一楼大厅内的高近70米、长30余米,宽逾8米的巨型明代福船,是航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带领人们走进中国从郑和下西洋以来波澜壮阔的航海历史。郑和宝船,其价值不只是让市民看看热闹。参观者们还可以登上宝船,亲身参与到各种互动活动中。了解船上各个部位的构造。同时,在博物馆搞特殊活动的时候,这里还能变身成为一个活动场所。就在今年的4月份,配合“泰坦尼克号”沉船一百周年,博物馆搞了一个特别活动,其中一项,就是在大船上教授孩子们基本的海上逃生知识。

—— 东方网

记 者:每座博物馆里都有其“镇馆之宝”。那么,您这里的镇馆之宝是什么?

丛建国:开馆时,馆藏文物已达2万余件,包括一批具有重要收藏、研究价值,反映我国航海历史、航海技术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文物与实物。例如反映我国古代造船技术的明代快船、福船,我国第一幅世界地图“大明混一图”、青铜器水陆攻战壶、古代海外贸易瓷器、十九世纪的航海仪器等。

除了郑和宝船外,另外一件宝贝,则是中国年代最久远的古代世界地图——《大明混一图》四件复制品之一。《大明混一图》绘制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是我国目前已知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世界地图,也是迄今为止能见到的最早描绘非洲的世界地图,属于国宝级珍贵历史文物。原图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彩绘绢本,但已不适合展出和复制。该图的复制品世界上仅有四幅,2002年底,另一幅复制品在南非展出时,引起了很大轰动。此幅复制品能在我们馆收藏,非常难能可贵。

记 者:博物馆藏品的质量代表了这座博物馆的实力,那么,刚刚建馆两年的中国航海博物馆,如何有效地利用好现有藏品?

丛建国:展览是藏品价值获得体现的第一平台。为此,我馆以藏品为主,以各种形式的展览为平台,策划形式多样的以海洋为主题,具有海洋特色,体现航海文化的展览。目前,我们有三种模式的展览。首先,常设展览,这种展览在一段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但也并非一成不变,会根据展品的变动进行一定的调整。其次,临时展览,包括交换展览和专题展览。国内外的交换展览,不但把国内的展品拿到国外去展览,同时也将国外的展览引进来,比如,正在展出的比利时的拿破仑时期的四艘船。去年,我们与荷兰共同举办了一次展览,在荷兰定名为“阴与阳”,反映的是中荷两国的航海文化。今年9月份,这一展览将移师中国,名为“航程”,内容不变,侧重点有所不同。同时,我们还有一些专题性展览,比如,现在正在展出的“海上两万里”,以近期我馆从海外征集入藏的珍贵文物为主体,通过展示不同时期和国别的航海仪器、航海文献、航海工艺品等内容,重点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航海技术变革及其社会影响进行解读。其中系列天文钟、船钟、怀表等门类均为国内罕见。通过常设展览,交换展览和专题展览,我们尽可能的将博物馆的内容丰富起来,灵活地加大展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记 者:现代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差别是什么?有哪些体现?

丛建国:互动,是现代博物馆展览的重要功能,相比于文字、图片、实物展览所体现的单纯灌输性和说教性,互动式体验改变了以往单方面说教的形式,可以让参观者实地体验,从而对展品的功能、时代产生切身感受。在航海博物馆里,类似的互动式体验随处可见,馆员手把手教参观者打“水手结”,模拟船只出海等,都可以让参观者在古代和现代之间来回穿梭,体验不同时代的航海风格。

比如,集装箱装卸操作模拟器也是一个场景化站台,参观者站在这里,就可以了解集装箱船是如何在灯塔的引导下,自航道靠泊于指定的码头,再经码头前沿的集装箱装卸桥,将船载集装箱吊至集卡。这样一目了然的设施,参观者对于平时难以接触的港口就有了直观的印象,也明白了上海作为航运中心,它的港口是如何运行的。

而潜艇区对于军事爱好者来说,也许更有吸引力,这里以潜艇剖面复原为主场景,观众进入仿真潜艇内,可以观测潜望镜,对焦模拟,测量距离,还能模拟战斗情况。

目前,博物馆具有互动类展项70余项,并运用模型、场景、多媒体、环境模拟等辅助手段,真实再现中国航海历史发展历程,生动传播科学航海知识。

近日,中国航海博物馆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社区学校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巡展。选择暑期巡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还可以将航海文化知识传播给社区的每位居民。这次巡展除了常规的展板展示与互动教学外,还举办了四场以“南北极生活”、“船的发展”、“信号的演变”和“郑和下西洋”为主题的小讲座。其中,由博物馆优秀志愿者讲述的“信号的演变”受到不少学生及现场工作人员的好评,引发了他们前往博物馆一探究竟的浓厚兴趣。

记 者:如何将博物馆的作用和影响发挥得更大?

丛建国: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不仅要等客上门,还要走出博物馆。目前,我们更加关注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所以,自开馆以来,我们一直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博物馆走进校园活动,向青少年普及航海文化和技术知识。目前,我们最远走到了湖北。这个活动,得到了各地学校和教委的热烈欢迎。学生在没有走进博物馆之前,就可以初步了解一些海洋和航海的知识,我们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选择不同主题,针对性比较强。同时,我们还会通过夏令营、亲子活动,最大程度扩大受众面。

近年来,中国航海博物馆巡展“走南闯北”,足迹遍及校园、社区、乡村及外省市中学,巡展内容不断丰富、模式不断创新,使航海文化更加亲近大众。

猜你喜欢

穿越参观者航海
最美的蝌蚪
断水三天的航海人
大航海争霸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
航海博物馆
圣诞“穿越”回童话小镇
关上手机再看
航海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