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饰大王“熊银匠”:摆地摊也要质量第一

2012-05-14刘忠义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银匠银器银饰

刘忠义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出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

——冰心

20年前,他怀揣80元钱,凭借祖传手艺到襄樊摆地摊;

20年后,凭借毫不起眼的传统金银维修技艺,他创建了“熊银匠”,成为全国饰品十强,还在湖北、深圳、香港开有多家公司,资产过千万!

这个创业奇迹的背后,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15岁学习祖传技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969年6月,熊福章出生在湖北枣阳市吴店镇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上面有哥哥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六口人的生活重担全靠父亲一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由于家贫,熊福章从小体弱多病,却聪慧过人。没钱读书他就自己挣学费。夏天卖冰棒,还雇了两个同学帮忙。有一次,他看着手里的冰糕棍灵光闪现:冰棒厂肯定要大量的冰棒棍,自己村里的竹器厂有很多废弃的边料,我加工冰棒棍!一天,叔父熊开熙看到他在削冰棒棍。粗糙的竹片转眼就成了一根根又均匀又光滑的小木棒,再看侄子的手,满是硬硬的老茧——这哪里是一个孩子的手啊!第二天,叔父将他接到家里,郑重地展示了“庆美银楼”的金字匾牌,并讲了熊家和这块匾牌的故事——

清朝嘉庆年间,如妃深得嘉庆皇帝宠爱。她钟爱银饰,嘉庆皇帝在全国征集能工巧匠。凭借一支小巧精美的银凤钗,江西丰城的银匠熊庆美拔得头筹。美人一笑,嘉庆皇帝钦点他为“宫廷银匠”。

1796年,嘉庆在襄阳建座银楼,并御赐“庆美银楼”金字匾牌,成为国内四大银楼之一。文革期间,银饰生意中断,熊开熙成为熊家手艺的唯一传人。

“镌镂银器是我们熊家祖上传下来的绝活,向来传男不传女,更不向外人传授。你愿意跟我学手艺,继承祖上的传统吗?”叔父和蔼地问他。

初中毕业后,熊福章开始学做银匠。化银、锻打、下料、焊接、酸洗、锤錾、錾刻、镌镂……几十道工序中,最重要的、最能体现工匠技艺的就是“雕花”。让他不解的是,同样步骤做出的银饰品,他和叔父做的相差很远。看他有些急躁,叔父告诉他:“学做银器,磨的是身心,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心。完成一件好的银器,往往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我们做银饰,就像画家运笔一样,心手相应,才能雕出生动有致的图案。做工优劣,关键在此。”

熊福章听了叔父的话,克服焦躁的毛病,专心制银,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果然,做出来的银饰好看多了。经过几年的严格训练,熊福章渐渐成熟了。

叔父的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厚道,实在。同行克扣点金银料已成“潜规则”,但叔父从来不这样,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熊银匠”。在熊福章的心里,“熊银匠”多了一层含义:顾客的信任、匠人精湛的手艺。

多种方法攒足第一桶金

打造“熊银匠”口碑

1991年10月,22岁的熊福章来到襄樊。他住在姑妈家,在万山菜场附近摆摊雕刻银饰。一连几天,都无人问津。他花2元钱买了一包香烟,请人写了“银饰品加工”的招牌。敲打着银器招揽生意,2天后,手都打酸了,还是毫无进展。这时,一位太婆说:“你帮我洗洗银镯子吧。”满怀感激之情,他仔细地清洗。太婆没说什么,给了熊福章2元钱便离开了。第二天下午,熊福章快收摊时,2名中年妇女找来:“太婆说你的手艺不错,你帮我将这个戒指做成一个戒指和一对耳环吧。”现场改好后,顾客看了又看,精致的雕花让她们欣喜不已,满意地付了40元钱。

渐渐地,一个多月能有60多笔业务了。在菜场入口处,熊福章以每月200元租了一个小摊位,写了“金银首饰加工”的招牌。他恪守叔父的教导,从不克扣金银料。时间长了,有人开始叫他“熊银匠”。这让他暗暗发誓:“熊银匠”是熊家世代的口碑,我一定要再次擦亮这块招牌,将来在全国开遍连锁店,重振“庆美银楼”的雄风!

1991年底,熊福章赚了800多元。照这样下去,何时才能筹集到开公司的资金呢?

带着迷茫的心情,熊福章回到枣阳老家。无意中,他发现街上的年画大多是帅哥美女。每张年画卖2元,买的人非常多。他仔细观察发现,买年画的多半是些少男少女,不问价钱,只选自己喜欢的靓男俊女。

熊福章想:城里有那么多过期的挂历,每张挂历上面都有画。我能不能在上面做点文章呢?回襄阳后,他就在自己的摊位旁贴出招牌:“1元一本,回收过期挂历。”

每天晚上,熊福章都裁掉旧挂历下面的日期,只留下人像和山水画。到1992年12月,他一共收购了18万张图片,一张的成本8分钱左右。1993年元旦前,在老家枣阳吴店镇,他以一张0.3-0.5元的价格销售,10天卖出了一大半。春节前,他净赚了1万多元!

1994年,熊福章开始设计创新加工的工具、磨具。次年,在菜场附近,熊福章租了间10平方米的门面,开了家“熊银匠”金银加工铺。他开始考察襄樊地区的银器珠宝行。

1995年,襄阳最有名的金行——深襄金行请熊开熙在店里坐镇。熊福章经常过来帮忙。

熊福章发现,金行的品牌首饰不仅做工精细,款式也特别漂亮。于是,他尝试着模仿。没想到,这些做工精美、款式时尚、价格便宜的银饰品常常供不应求。1996年,在襄阳市政府旁边,熊福章开了第2家加工店。2000年,中国的白银市场开放了,熊福章立刻注册了熊银匠首饰制品有限公司,同时在襄阳东街开办了全市第一家银制品专卖店。

2001年,黄金市场开放了。熊福章竟蛇吞象——收购了曾名震襄江两岸的深襄金行!他还与北京戴梦得合作开办金行。

2003年,熊银匠北街店、财富广场店、华洋堂店等相继开张,每一家都火爆,很快成为襄阳的知名品牌。

熊福章制定了信誉卡,终身免费清洗首饰,明确提出了“熊银匠,好质量”的品牌口号。

引进人才改变家族制

“熊银匠”走向全国

银饰正以每年18.7%的速度递增,首饰行业是继房地产、汽车之后的第三大消费热点产业。熊福章意识到,“熊银匠”要做大,区域品牌不行,必须销往全国。2006年4月,熊福章移师武汉,在友谊路安顺家园建立了华中地区最大的银饰品批发中心。同行以白铜或者含银量低的材料做银饰品,忽悠、误导消费者,熊福章明确提出:“宁失万两银,不负顾客情”,开始“千店连锁”的第一步,开始了二次创业。

2006年6月,武汉最大的银饰品店开业了。为了省钱,熊福章晚上就在店里打地铺睡了几个月。他还常常亲自带着产品到全国各地推销,一方面做市场调研;另一方面虚心学习同行的先进管理经验。

熊福章深深感觉到,人才至关重要。熊银匠是家族企业,不利于引进人才。他毅然决定辞退全部亲朋好友!公司上下震动,一些元老级的员工无法接受:“论能力和业务,我们不比别人差,况且我们曾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凭什么仅仅因为是亲属原因就削减我们的权力!”熊福章顶住压力,一一做工作:“我知道你们功不可没,但是,公司要发展,必须有新鲜的血液,配备一流的人才。谁会为家族企业尽心尽力呢?再好的项目没有人才,也会失败。这绝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渐渐地,家族成员开始愿意退出。

2010年10月,熊福章斥巨资引进智库外脑,联手品牌咨询管理公司,全面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制定“凤舞九天”的九年战略规划;先后成立深圳庆美首饰公司、香港国际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完善自建产品设计和物流体系,立足华中市场,将产业触角伸及全国;与连锁巨头合作,如银泰百货、万达万千百货、沃尔玛、家乐福、中百集团、武商集团、步步高等,直营店、加盟店、卖场专柜近200余家,其中直营店占比达40%。

为了培养加盟商,熊福章不仅传授祖传的金银加工技术,还举办了全国精英店长培训班,售后服务得到保障。这在全国属于首创。

2006年10月,十堰的加盟商喻女士第一个店的面积只有8平方米。她投资6万元,其中包括4万元的货款,1万元的保证金,9000多元的加盟费,公司还免费给她铺了2万元的货;公司派专业的选址人员协助她选到合适的店址;首批货100%调换;用公司自主研发的ERP系统软件,她的进销存明细明晰准确;优厚的调换政策、统一的销售价格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如今,她已开了9家“熊银匠”专卖店,年销售额过千万元。

2010年,庆美公司与上海世博会合作,让世界感受到了“熊银匠”的东方之美。

“熊银匠”先后举办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如百年银饰展、名校模特大赛、为孤儿送爱心等,迅速积累起一大批忠诚的“银饰迷”,成为80后、90后新生代首选的银饰品牌。

2011年8月,熊银匠被评为“中国银饰行业十大著名品牌”,并接受了央视网“见证企业成长”栏目的高端访谈。他动情地说:“每一个庆美人都梦想着复兴民族银饰文化,再造一个白银帝国的传奇,让带有民族符号的银器走进千家万户。”

2011年11月开始,“熊银匠”开始在央视10台播放硬广告,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责编:蔡笑雨)

猜你喜欢

银匠银器银饰
高浮雕银饰
俄罗斯银器有多少种装饰手法
银匠
银饰变黑如何恢复
银匠和铁匠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
千家锁
银器一试,鸡蛋猕猴桃有毒?
漂亮的“银饰”
白银之美 曲水流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