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2012-05-08陈俊波罗雪芬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轴索胼胝弥漫性

陈俊波,罗雪芬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影像科,浙江宁波 315100;2.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放射科,浙江宁波 315100)

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陈俊波1,罗雪芬2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影像科,浙江宁波 315100;2.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放射科,浙江宁波 315100)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eng,SWI)与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DAI患者125例,入院后行SWI检查,给予积极救治,6个月后再次进行格拉斯哥评分,复查SW I。比较前后患者SWI病灶多少以及治疗后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25例患者中,SWI检查共发现DAI489处,表现为点状、条状、斑片状、环状、类圆形的低信号影,其中72例合并新月形或梭形硬膜下、硬膜外血肿。治疗后复查SWI病灶数目少,格拉斯哥评分高,两者有相关性。结论SWI序列有较强的磁敏感权重,清晰显示DAI病灶,是目前检出DAI的最佳序列,同时为患者预后提供一定依据。

弥漫性轴索损伤;磁共振成像,弥散;预后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属于弥漫性脑损伤,是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外力作用时,因剪切力而造成的以脑内神经轴索断裂和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脑损伤,多数病情危重,是颅脑损伤后植物生存、重残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1],也是临床救治的重点和难点。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eng,SWI)较传统的MR序列对脑外伤患者的微量出血灶显示更佳,能更好地证实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促进治疗方案的优化[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DAI患者125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36例;年龄5~82岁,平均38.5岁。受伤类型,交通伤82例,坠落伤28例,击打伤15例。均行头颅SWI检查。

1.2 诊断标准:DAI的诊断参考标准[3]如下。①受伤时头部处于运动状态,为旋转暴力所致;②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h,无神经定位体征;③CT表现无明显占位病灶或表现为脑肿胀,脑灰白质分界不清,脑白质、胼胝体、脑干及小脑可见小出血灶(直径<2cm),可伴蛛网膜下腔出血;④MRI表现,脑肿胀,脑室、脑池缩小,脑白质、胼胝体、脑干及小脑可见斑点状出血灶(直径<2cm),很少发生中线移位;⑤可伴有其他并发症,如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等。

1.3 临床特点:所有患者头部外伤后即出现不等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时间在6h以上。格拉斯哥评分,3~5分70例,6~8分50例,9~12分5例。肢体情况,去大脑强直36例,去皮层强直10例,不规则状14例,偏瘫或单瘫65例。病理反射,一侧巴宾斯基征阳性32例,双侧阳性26例。癫痫发作18例。生命体征改变54例,表现为中枢性高热、呼吸不规则、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不稳定等。病程中转变为弥漫性脑萎缩23例。

1.4 影像学检查:使用GE signa HD Twin-speed 1.5T磁共振机,正交头颅线圈。常规MR检查结束后行SWI扫描,入院时SWI示,双侧大脑皮层下白质区、脑室旁白质区、基底节区、胼胝体及小脑可见点状、条状、斑片状、环状、类圆形的低信号影,数目共489处,其中72例合并新月形或梭形硬膜下、硬膜外血肿(图1~3)。6个月后复查SWI,病灶数目较前减少,无血肿。

1.5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积极综合治疗。除6例伴有严重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而行开颅减压、脑挫伤灶及颅内血肿清除术外,其余均采取非手术治疗,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同时行亚低温、脑保护剂、脑自由基清除剂、降颅压治疗等。病情稳定后行高压氧治疗78例。及早应用神经营养剂,恢复期加强功能锻炼。分别于治疗后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

1.6 评定方法: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3],恢复良好(5分),恢复正常生活,尽管有轻度缺;中残(4分),残疾但可独立生活,能在保护下工作;重残(3分),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植物生存(2分),仅有最小反应,如随着睡眠/清醒周期,眼睛能睁开;死亡(1分)。

1.7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胼胝体损伤

图2 额叶白质对称性点片状低信号

图3 白质点状低信号

2 结 果

治疗后6个月恢复良好28例(22.4%)、中残32例(25.6%)、重残30例(24%)、植物生存11例(8.8%)、死亡24例(19.2%)。SWI复查病灶数目较治疗前减少,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同时在生存患者中,恢复良好患者SWI数目最少,而植物生存的患者,SWI数目较其他患者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生存DAI患者SWI前后对比

表2 生存DAI患者复查SW I病灶数目比较

3 讨 论

头部受强大外力作用后产生旋转加速度,使脑组织内产生一定的剪应力,造成神经轴索聚集区如胼胝体、脑干上端背外侧、大脑白质、内囊、基底节和小脑等部位的损伤[4],DAI越重,损伤部位越趋于脑深部或中线结构[3]。

SWI是一种全部流速补偿高分辨率三维梯度回波磁共振序列,它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效应和组织之间磁敏感性差异来成像,对血流代谢产物敏感,能够清晰显示静脉和出血。DAI的SWI典型征象为轴索所在区域(灰白质交界区、胼胝体、小脑及脑干等)斑点状、小条形低信号影,边界清楚或不清楚,而且SWI图像具有很高的信噪比,病变的部位及轮廓显示清晰[5-6]。

即使DAI得以及时诊断,积极治疗,仍难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及预后。本文6个月后复查SWI了解SWI与DAI的预后关系,结果表明治疗后6个月恢复良好28例(22.4%),中残32例(25.6%),重残30例(24%),植物生存11例(8.8%),死亡24例(19.2%)。SWI重查病灶数肾较前减少,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生存患者中,恢复良好患者SWI数目最少,而植物生存患者,SWI数目较其他患者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 BABIKIAN T,FREIER MC,TONG KA,et al.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neuropsychologic outcome and pediatric head injury[J].Pediatr Neurol,2005,33(3):184-189.

[2] ADAMS JH,GRAHAM DI,MURRAY LS,et al.Diffuse axonal injury due to nonmissile head injury in humans:an analysis of 45 cases[J].Ann Neurol,2009,12(6):557-563.

[3] PATERAKISK,KARANTANASAH,KOMNOSA,et al.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duffuse axonal injury:the significance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MRI in the acute phase[J].Trauma,2000,49(6):1071-1075.

[4] SADRZADEH SM,SSFFARIY.Iron and brain disorders[J].Am J Clin Pathol,2004,121(Supp l):S64-70.

[5] AKIYAMA Y,MIYATA K,HARADA K,et al.Susceptibility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detection of cerebral microhemorrhage in patients with traum atic brain injury[J].Neurol Med Chir(Tokyo),2009,49(3):97-99.

[6] TONG KA,ASHWAL S,HOLSHOUSER BA,et al.Hemorrhagic shearing lesion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posttraumatic diffuse axonal injury:improved detection and initial results[J]. Radiology,2010,227(2):332-339.

(本文编辑:赵丽洁)

R742.89

B

1007-3205(2012)06-0719-03

2011-12-30;

2012-03-07

陈俊波(1966-),男,浙江宁波人,浙江省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医学影像诊断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06.042

猜你喜欢

轴索胼胝弥漫性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三维断层超声TUI对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诊断价值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脚底长疙瘩,需要治疗吗?
支气管镜技术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MRI对急性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依达拉奉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观察
Bc1-2与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脱髓鞘型和轴索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