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课堂互动教学关系的实验研究*

2012-05-03崔诣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效能实验组检验

崔诣晨

自我效能感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习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其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自我效能是对行为操作能力的知觉以及有关恪守自我生成能力的信念,而人们对组织和实施要达到指定操作目的的行动过程的能力判断称之为“知觉到的自我效能”,知觉到的自我效能的结果就是自我效能感,它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感觉和行动[1]。

尽管自我效能感的许多理论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但这并不妨碍自我效能感研究进入教育、组织行为和心理卫生等应用领域。其中,教育领域主要集中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及其培养两个方面。已有研究表明,教师教学效能感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2]。大量研究证明自我效能感与阅读、写作之间存在着潜在的重要关系[3]。Schunk等的研究表明,具有强烈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学业情景中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和更少的焦虑。国内一些学者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同学习动机归因、成就目标和自我监控学习等关系方面做了一些研究。

研究表明,国内外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相当丰富,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自我效能感和其他学科的结合研究很多,但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则甚少;二是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多集中于学业成绩、毕业倾向和就业选择等方面,基本没有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课堂互动的研究。

目前,对课堂互动的理论解释很多,主要有社会互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其中,社会学习理论主要研究人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下学习的,该理论提出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4]。鉴于此,本研究试图从社会学习理论出发,探讨课堂互动教学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自我效能感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3所高校在校本科生110人(男58名,女52名),分别来自数学、中文、经济、电子、教育、心理学等6个专业,平均年龄21.3岁,最大25岁,最小18岁。将这些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小样本量实验,每组55人。

1.2 方法 ①实验法:通过对被试进行有计划的单盲教学干预实验,提高被试的自我效能感;②问卷调查法: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对被试进行测量。德国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Schwarzer主张有一种一般性的自我效能感存在,它指的是个体应对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该量表包含一个维度的10个问题,采用李克特4点记分。得分相加,分数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感越强,且基本分为4段评价等级。研究发现,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75~0.91之间。

1.3 数据处理 运用SPSS 13.0数据统计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实验前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为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我效能感是否存在差异,以自我效能感为变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1。

表1 实验前两组被试自我效能感水平比较

表2 实验前两组被试英语技能测试综合成绩的χ2检验(%)

两组被试实验前英语考查成绩各等级(优、良、中、差)所占的百分比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通过在实验前对两组被试的自我效能感及英语技能学习成绩的前测结果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保证了实验所具有的内部效度或同质性。

2.2 实验后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见表3。

表3 实验后两组被试自我效能感比较

通过实验干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课堂互动教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

表4 实验后两组被试英语技能测试综合成绩的χ2检验(%)

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后英语考查成绩各等级(优、良、中、差)所占的百分比经χ2检验,差异显著(P<0.05)。

通过与实验前的表2对比发现,两组优秀、良好水平学生人数和实验前相比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实验组的及格学生人数明显增多。这说明课堂互动教学对成绩相对落后学生的影响更大,对其学习成绩的提高更为明显。

3 讨 论

合理运用影响自我效能感的4种因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提出,发展个体自我效能感有4个非常有效的基本成分:成功的表现、替代经验、言语说服和情绪唤醒[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采取更多的互动策略,在较好利用榜样的替代经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言语的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增强学习动机,提高练习的积极性。通过这一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使他们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特定的教学情景,合理运用互动教学手段,尤其注重成绩落后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1]龙伟君.自我效能感与学习:从理论到实践[J].现代教育论丛,2005,13(3):38-39

[2]袁艳,王红晨.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5(3):118-120

[3]魏源.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测量与干预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4):905-908

[4]汪明春.提高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6(1):137-139

猜你喜欢

效能实验组检验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