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012-04-14董泽华

关键词:生产力科学技术马克思

董泽华

(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山西大同 037009)

1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

作为对科学的基本看法的科学观,是从哲学的层面对科学发展的历史、规模以及方向的高度概括,它影响着人类科学实践的方向、规模和速度,是最核心的科学意识理念。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指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对科学的本质、机制和发展规律作出说明的科学理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科学观作了深刻细致的阐述和分析。

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属于“生产的一些特殊的形态”[1],就像道德、艺术等一样。其次,科学作为一种与具体的工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因素,又具有和其他物质生产形态一样的普遍性。因为人的本质力量只有在对象中显示出来,那么人的本质力量是什么呢!就是人认识、掌握、创造世界的能力,而作为在社会重大生产活动中的工业,无疑就是人的最本质的力量手段和方式。所以,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就包括科学技术,或者说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实在因素,马克思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因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2]。因为在马克思看来,“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做好准备,尽管它不得不直接完成〔人的关系的〕非人化”[3]。科学的力量作为资本的固有属性就是社会生产力。从马克思的论述当中不难看出他把科学作为最高的革命实际力量的思想。用恩格斯话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4]。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通过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来实现的,而且这种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势头。而原来在财富创造当中充当主要作用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则在日渐减少和弱化。当然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在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也要受到社会生产方式以及经济关系的影响和制约。

总之,马克思认为作为生产力的科学理论,最初是以精神和意识的形态存在,然后通过技术方式进入实际的生产当中转变为具体的劳动技能,成为社会劳动当中的直接生产力。而且科学作为生产力当中的一种革命力量,不仅在物质生产和生产关系变革中产生作用,同时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马克思还就科学作为生产力的社会条件进行深入地分析和阐述,马克思说:“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以及和它有关的其他一切科学的发展,又和物质生产的发展相适应”[5]。也就是说马克思认为科学要想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是和经济需要等外部条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要受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的。而且马克思从物质基础、生产者的文化科学素质以及科学管理水平的角度,就科学与技术的转化以及与生产力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看,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2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虽然于19世纪就开始建立,但直到20世纪才开始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原因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在19世纪80年代后才渐渐完善,20世纪以后才开始广泛传播。另外,19世纪以前,由于受到科学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科学与哲学的紧密联系在20世纪之后才建立起来。19世纪之前,自然科学理论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的说来,自然科学理论的研究领域仍然处于分散、局部、经验的范畴之内。这一时期的科学家们对哲学的思考仍处于经验主义阶段。从20世纪开始,科学家们才开始从具体的科学研究转向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对普遍的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科学与哲学融合的局面才开始形成。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奥地利物理学家、心理学家马赫(Ernst ach,1838-1916)从自然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建立起科学哲学理论体系。马赫的《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对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批判和对惯性的分析,对相对论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的科学认识论对20世纪科学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后法国科学家彭加勒 (Jules Henri Poincare,1854-1912)的约定论对马赫主义观点给予了进一步补充,扩大了马赫理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影响。紧接着相对论理论的创立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还有量子力学理论领域中的普朗克、玻尔、海森堡、玻恩、薛定谔等一大批科学家开始深入哲学领域,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探讨哲学问题。还有一部分像英国数学家阿弗烈·诺夫·怀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和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不仅研究自然科学当中的哲学问题,而且研究纯粹的哲学问题,并且成绩斐然,成为大家公认的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此外像系统科学创始人,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Ludwig Von Bertalanffy,1901-1972),控制论的创始人,美籍俄裔数学家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比利时物理化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普利高津(Ilya Prigogine,1917-2003)等都对哲学有深入研究。这一切极大地促进了哲学理论的发展,并使得哲学形成两个不同分支:科学哲学与人文哲学。原因是随着科学的不断向前发展,科学领域出现的许多新现象、新事物,用原有的哲学观点无法给予解释和说明,譬如亚原子领域当中的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问题、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问题、相对论理论提出的宇宙结构和演化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与原有的哲学体系发生了尖锐冲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得不对原有的哲学理论进行重新思考和考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作为一种正确反映客观世界本质的先进的哲学理论,开始对现代科学乃至技术产生着深刻影响和作用。事实表明,这些科学家们的许多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一致的,他们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自然科学现象,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为指导,促进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除了在具体的自然科学工作中,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科学家们的实践活动给予哲学指导之外,另外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成为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基础,从宏观的角度指导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譬如我们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高度重视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早在1940年毛泽东就指出:“自然科学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马克思主义包含有自然科学,否则世界上就有许多不懂的东西,那就算不得一个最好的革命者[6]。20世纪50年代制定出了第一个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长期规划。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口号,把科学技术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极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 现代科学技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深化

列宁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个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7]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与时俱进是其固有的理论品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在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

自然科学理论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尤其随着控制论、信息论以及计算机和脑科学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关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正确性。通过摸拟计算机对人类智能的某些活动,表明意识作为人脑的机能,譬如,感受、记忆、演绎和选择,可以从人脑唯一意识器官分化了出来,是一种被物化了的实在物质的物理运动,从意识与人脑的关系来看,进一步深化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原理。从而揭开了意识的神秘面纱,使人们认识到意识本质的原理。所有这一切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学观。

4 结语

总之,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作为开放、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一直处于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之中。需要和具体的实践相结合,通过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同时,不断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这样才能充分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对当前科学技术的指导作用。

[1](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4.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17-218.

[3](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1.

[4](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77.

[5]潘晔.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的演变和发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2):1-5.

[6]高建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20世纪科学技术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1):5-10.

[7]王志慧.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增刊):12-31.

猜你喜欢

生产力科学技术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