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控

2012-04-13龚桂英秦丽娄金华云南省泸西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52400赵国庆张丽萍云南省泸西县畜牧技术推广站陈燕云南省泸西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9期
关键词:泸西县痘疹羊痘

龚桂英 秦丽 娄金华 (云南省泸西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52400) 赵国庆 张丽萍 (云南省泸西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陈燕 (云南省泸西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山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控

龚桂英 秦丽 娄金华 (云南省泸西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52400) 赵国庆 张丽萍 (云南省泸西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陈燕 (云南省泸西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山羊痘病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OIE规定的A类动物传染病。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全身性或局部性皮肤痘疹及内脏病变(特别是肺)乃至死亡为特征。它具有典型的病程,在病羊无毛或少毛部位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性痘疹,病程初期痘疹为少数红斑、丘疹,逐渐发展成化脓、结痂并引起全身痘,死亡率高,

1 病原

本病病原为痘病毒,病毒粒子大小为115×200~200× 250nm,是一种亲上皮性病毒,在皮肤和黏膜的丘疹、脓疮及痂皮内大量存在。

2 流行病学

病羊是主要的传染源,本病传播快,发病率高,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山羊均可感染,母羊较公羊易感、妊娠母羊易流产,羔羊较成年羊易感,且羔羊发病后病症较重,该病只感染山羊,对其他畜禽无致病性。本病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但以秋季和冬末春初较多发,该病一旦传播到无本病地区,极易造成流行。传播途径:该病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经过消化道或损伤的皮肤、黏膜而侵入机体,或因外寄生虫以及吸血昆虫叮咬而感染。饲养管理人员、护理用具、皮毛产品、饲料、垫草等也可成为该病的传播媒介。

3 临床症状

本病的特征为皮肤、黏膜上出现痘疹,潜伏期为6~8d。

3.1 典型病例 病羊体温升高至40~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结膜潮红、鼻腔流出浆性、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有时伴有咳嗽声,2~3d后在口腔、鼻、唇、眼、尾内侧、四肢内侧、乳房等处出现丘疹,随后丘疹突起、增大、变成质地较硬的灰白色或淡红色隆起结节,2~4d后结节变成水疱,水疱内容物起初为透明液体,数天后由于化脓菌感染变为脓疱,此时若无继发感染,脓疱则在几天内逐渐干燥形成棕色痂块,痂块脱落而愈,整个病程度3~4周。如果继发肺部感染则出现典型的胸膜肺炎症状,此时全身症状严重,体温420C、精神极度委顿,食欲废绝,腰背拱起,呼吸困难和痛苦呻吟,呆立一边或腹卧地上,一般治疗无效,死亡率高达90%以上。

3.2 非典型病例 体温不一定升高,皮肤、黏膜上痘疹稀少,形成坚硬的结节后逐渐消失,一般痘疹不出现水疱,化脓结痂过程,呈良性经过。

4 病理剖检

病羊唇、舌、齿龈、喉咙上部及鼻腔边缘气管有黄豆大小的豆状隆起病变,前胃和真胃黏膜上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糜烂或溃疡,肺脏有干酪样结节或卡他性炎症。

5 诊断

根据羊痘的典型病程和特异性皮肤病灶及病理剖检,结合流行病学,即可作出诊断。

6 防控措施

(1)发病后对病羊及其同群羊只及时扑杀销毁。(2)紧急预防。及时对周围的健康羊群或受威胁健康羊群,用新疆天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的山羊痘活疫苗,按瓶签注明头份用生理盐水稀释成每头份0.5 ml,不论羊只大小全部接种,一律尾根内侧或股内侧皮内注射0.5ml/只。(3)及时对污染饲料、垫草、粪便排泄物进行严格消毒并做无害化处理,饲养用具、圈舍、周围环境用2%的火碱溶液或0.2%三氯异氰脲酸消毒液彻底消毒。

7 讨论

(1)山羊痘病是一种严重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旦发现或接到疑似疫情报告后,县级主管部门应立即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采样送检。对疑似病羊及同群羊应立即采取隔离、限制移动等防控措施。(2)当确诊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并按照相关法律要求,迅速上报疫情,就地封锁疫区,禁止疫区内所有山羊的买卖交易和放牧。同时通报毗邻邦地区加强防范。(3)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免疫注射山羊痘活疫苗,但必须严格操作,否则疫苗异常反应大,死亡率高。本病疫苗有极高的保护率,接种后4~6d产生坚强免疫力,注射部位及要求:在尾根下面无毛处、距离肛门1.5~2.0cm处皮内注射。疫苗一定要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稀释,不能随意用其他稀释,以免造成免疫失败。再者不论羊只大小,一律尾根内侧或股内侧皮内注射0.5ml/只。(4)在发生过山羊痘的村子,疫苗免疫保护期虽有一年,但根据临床实践经验,羊只免疫注射半年后就有少数发病情况,为此建议广大养殖户,羊群间隔半年就应再次免疫接种。能繁母羊应在配种前进行免疫,以免造成机械性流产,羔羊40日龄后免疫。(5)建立、健全疫病监测体系,特别是引进种羊时,应隔离观察一个月后,经检疫不带病毒方可混群饲养。(6)彻底杀灭病原,是控制山羊痘病流行蔓延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高床圈养的逐步推广,消毒灭原工作也得到一些改善。羊舍定期用3%大碱溶液或0.2%三氯异氰脲酸消毒液(两者交替使用)喷雾消毒,圈舍周围、入口处用2%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饲养员手、工作服、胶鞋等用三氯异氰脲酸消毒液或有机碘溶液浸泡消毒。(7)加强饲养管理及营养因素,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圈舍干燥、通风透气,饲养密度不宜过大、合理添加精料,增强体质,减少不良应激,每年对羊注射2次伊维菌素杀灭体内外寄生虫。

(2012–04–19)

S858.27

B

1007-1733(2012)09-0053-02

猜你喜欢

泸西县痘疹羊痘
新安固本培元派三位代表性医家治疗痘疹用药规律研究*
泸西县饲料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江医家喻嘉言食疗治痘探析*
泸西县总工会:举办专场招聘会
泸西县总工会:联合举办专场招聘会
皮肤型鸡痘诊断与治疗
一例群发性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引进小尾寒羊暴发羊痘病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羊痘的危害及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