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前仔猪腹泻的综合防制

2012-04-13郝慎文山东省莱芜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2711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9期
关键词:猪瘟病猪死亡率

郝慎文 (山东省莱芜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271100)



浅谈当前仔猪腹泻的综合防制

郝慎文 (山东省莱芜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271100)

去冬今春,山东省较多地市发生大面积的仔猪腹泻,莱芜市也有一定程度的流行,通过门诊病历接诊,结合走访调查,现将防治情况总结如下。

1 发病特点

1.1 不同的生长阶段,发病、死亡率有所不同 以往的仔猪腹泻主要2~7日龄,而这次腹泻一个显著特点是有的仔猪一出生就稀便、腹泻,1~2d出现脱水,最后死亡。3d内迅速蔓延全场,大猪小猪都会感染,死亡率有所不同,个别猪场仔猪死亡率达100%。

1.2 不同的品种,发病有所差异 本地品种猪发病相对较轻,而且治愈率较高,国外品种血统的母猪发病较高,治愈率较低。

1.3 不同的饲养模式,病情的控制上有较大差异 这次腹泻规模户发病率较高,病情难控制,而散养户发病率较低,易控制,这一特点与以前猪病发病发生规律正好相反。主要原因是:规模猪场产仔时间相隔很近,仔猪之间相互传染,而散户小户养猪产仔断断续续。一段时间没有仔猪就切断了传染途径,是不是发病仔猪是该病的传染源有待进一步探讨。

1.4 不同的猪场发病率有所不同 饲养管理好、免疫程序健全的猪场发病率低,死亡率低,而有的猪场甚至连猪瘟不防,发病尤为严重。

2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随感染猪的年龄而有差异,仔猪一般12~24h,大猪2~4日。传播迅速,数日内可蔓延全群。主要症状因感染猪的年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2.1 哺乳仔猪 2012年有的仔猪一出生,就开始发病,先突然呕吐,继而排除水样粪便,呈乳白色或黄绿色,有恶臭,有的粪水自肛门流出,污染臀部及尾巴,出现严重的腹泻。由于病猪多发生呕吐,故在粪便中常见混有乳白色的胃内容物。发病后期由于严重脱水,病猪极度消瘦、贫血,体重迅速减轻,体温下降,恶寒怕冷,常聚集在一起相互挤压而保温,有的肌肉震颤,步态不稳,四肢运动不协调,病猪常于发病后1~6d死亡。

乳猪发病的特点: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通常出生后5日龄内的仔猪的死亡率为100%,而日龄较长耐过的小猪则生长较缓慢。

2.2 育肥猪 发病率接近40%。突然发生水样腹泻,食欲不振,粪便呈灰黄色或茶褐色,含有少量未消化的食物。病程约1~2周,在发病期间,生长速度明显下降。有的体质较弱的,发病后期皮肤发黄,以死亡转归。

2.3 成猪 部分猪表现轻微水样腹泻,或一过性稀泻,1~3d自愈,对体重无明显影响。

2.4 母猪 发病率30%左右,死亡率5%以上。妊娠母猪有腹泻症状,但哺乳中的母猪发病后,体温升高,呕吐,食欲不振,严重腹泻,导致奶水不足甚至无奶水,此时母猪常于仔猪一起发病感染仔猪,仔猪的死亡通常达100%,但母猪病程较长,体况好的母猪死亡率低。

3 病理特征

由于病猪严重腹泻、呕吐脱水,机体离子平衡失调,呈现代谢性酸中毒,最后死于实质器官功能衰竭。剖检症状病猪严重脱水,明显消瘦,可视黏膜苍白或发绀。胃膨胀,胃壁菲薄,血管扩张充血,胃内滞留有未消化的凝固乳块和气体,个别有的胃底出血。肝脏常肿大、黄染。小肠扩张,肠内充满黄色、大量泡沫状液体以及未消化的淡黄色凝固乳块、肠壁菲薄呈透明状,血管呈树枝状充血,有时可见小肠发生弥漫性出血、淤血,呈红褐色,表面散发点状出血和灰白色的坏死灶,肠内容物呈淡红色或灰黑色。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多成浆液性淋巴结炎的变化。

4 发病原因

4.1 饲养管理及环境气候因素 2012年春节前后天气很冷,一些散养户养殖条件较差,猪圈温度低,有的甚至结冰,猪圈有贼风侵袭,猪圈卫生差,环境应激反应常导致仔猪消化机能紊乱,从而引起仔猪的腹泻。

4.2 免疫抑制性疫病在猪群中广泛存在 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猪瘟等免疫抑制性疫病感染率很高,这些病毒都能损伤免疫系统,造成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抑制,导致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紊乱,致使猪体对各种病原体高度易感,易引发多种疫病的发生。同时饲料中霉菌毒素对猪群免疫功能所造成的损害已广为人知,临床上所见顽固性仔猪腹泻严重的猪场,很大程度上存在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

4.3 母猪带毒或野毒感染 本次腹泻临床上与以往一些病毒性腹泻、黄白痢相似,但治疗起来却得不到应有的效果。特别是有些仔猪在一出生就稀便、腹泻,主要是因为母猪携带猪瘟、伪狂犬病毒、圆环病毒等,其中的一种甚至多种病毒,也就是说仔猪在胎盘上感染病毒,出生以后,仔猪消化机能发育不完全、免疫应答不健全同时又遭遇了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的侵害,很容易造成严重腹泻,即病程急短,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

5 诊断情况

通过发病症状,结合临床剖检、实验室诊断,认为本次腹泻为多种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的混合感染产物,病毒主要包括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伪狂犬病毒、轮状病毒、猪瘟病毒等,分离到的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个别病猪还能分离到球虫等寄生虫。

6 防控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 仔猪保温箱的温度保持30~33℃,产房温度也要提高到20℃以上。仔猪拉稀的地面用浸有消毒水的拖布及时打扫干净。

6.2 科学防疫 特别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白痢等相关疫苗的防疫。实践证明防疫完善的猪场仔猪的发病率能显著降低。

6.3 药物治疗 抗病毒用干扰素或转移因子肌注。抗菌药物可药敏试验确定。同时灌服补液盐溶液,严重的可腹腔滴注补液。防止脱水酸中毒。病猪症状稳定后,可口服微生物制剂,调理肠道菌群,可大大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6.4 验方 生产实践中有些方法值得借鉴。一种是母猪的返饲,就是用仔猪腹泻粪便,饲喂其他的怀孕母猪的,让母猪产生主动免疫,从而产生抗体,以保护新生仔猪。另一种换母猪带发病仔猪的方法,一个猪场不可能母猪全部发病,总有不发病的,就是用发病的仔猪与不发病的仔猪换母猪喂养,发病仔猪通过母乳,获得特异性免疫抗体使发病仔猪康复,原来不发病的仔猪因为已经吃了抗体的母乳所以也不会再发病,据统计发病仔猪成活率可达60%。

S858.28

B

1007-1733(2012)09-0036-02

(2012–06–06)

猜你喜欢

猪瘟病猪死亡率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浅谈猪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