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的发展对策分析

2012-04-13陈小敏

关键词:新闻节目电视新闻基层

陈小敏 刘 冰 肖 凭

(1.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电广传媒系,湖南 长沙 410100; 2.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招生就业处,湖南 长沙 410100; 3.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管理处,湖南 长沙 410100)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0年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新技术、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电视新闻制播发展趋势研究”(项目编号:10C008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技术、新媒体的核心是数字技术。当今新技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电视新闻的制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创新之路,关键在于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优势和特点,积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遵循“内容为王”的理念,在新闻节目内容和表现方式上不断创新。

一、“内容为王”的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策略

当今,新媒体的强大影响使传统电视新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这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视受众的关注度明显下降,电视新闻的内容体系日显其封闭,电视市场份额急剧减少,电视体制机制趋于老化。尽管如此,在目前的情形下,我们也必须看到,新媒体也有它的现实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概念大于平台,平台大于内容,内容大于需求。按照规律,任何媒体都有从弱到强的积累过程,目前新媒体只是处于一个初创阶段,存在种种局限也是必然的。[1]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与传统的新闻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就对新闻节目制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发展策略应该以“内容为王”为基本思路,探索规律,创新手段,挖掘电视新闻本身的、内在的魅力和核心优势。包括新闻的本质,新闻画面的直观、形象、现场感、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人格化和人性化的传播,声画一体的立体化信息传播等。

(一)注重直播化的高端电视新闻报道

长期以来,电视新闻依靠其强大的背景和资源,在主流化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中占据着垄断的地位,在公众中形成了较高的权威性,在信息采集、制作、编排和播出的全过程中,都有着较为严格的审查、把关和监控。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是高端性和权威性新闻节目的典型。不断提高电视新闻内容的主流化和权威性可以使电视得以维持其内容的强势。[1]新媒体的自由度和个人化色彩更重,主流化和权威性不够。与新媒体相比,电视新闻直播的弱势在于互动性、参与性不够,但电视如果能够将线性封闭的生产播出状态尽可能调整到直播状态,以现在进行时的姿态与生活同步,进行大量的、日常化的直播,就可以极大地提高观众的参与和互动,以声像文字全息的优势充分张扬直播的魅力。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以及各大省级电视台推出了不少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会议的报道,如香港回归报道、澳门回归报道、北京奥运会报道、上海世博会报道、每年的全国两会报道等。四川汶川地震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全天候直播节目“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高度关注。这些电视新闻报道在全国观众心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注重推出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大报道,打造高质量的新闻,是电视拓展自己新闻生存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1]

(二)加大基层民生化的新闻节目

基层民生化的新闻节目,意味着在态度、内容、效果上都体现出关注民生的取向。在态度上,民生化意味着“亲民”、“爱民”的平等视角与状态;在内容上,民生化意味着直面普通百姓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事项;在效果上,民生化意味着切实为百姓服务,为他们解决各类问题。[1]在社会转型时期,尤其是关注基层民生的主题报道和系列报道具有非同一般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中央电视台2011年推出的“走基层”系列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在一次相关的座谈会上,《索道医生》的报道者乔亚美说:“从发现这个选题到第一次去这个地方做报道,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要‘深入’生活。‘拍得不够好,是因为离得不够近’,这个‘近’,现在我理解,其实就是走近基层百姓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2]基层和群众,永远是电视新闻报道之源。这个报道里索道医生及其过索道的方式以直观、形象、鲜活的悲情画面传达出巨大的震撼。在报道《皮里村蹲点日记》里,皮里村孩子们上学之路的画面也让千万观众感动落泪。其报道者何盈说:“从皮里村出来,我觉得除了要带着情怀走基层,更要带着思考走基层。基层在哪?只要有百姓心声的地方,只要有需要弥合误解的地方,只要有人间大爱、有诚信、善良这些社会正气需要弘扬的地方,就是我们该去走的基层。我们的走基层报道是为人民、为国家的。”[2]只有到最贴近生活、最贴近实际的地方去了解中国的现实及人们的生活状况,才能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真实而生动地讲述民生故事。

中央电视台“走基层”报道有一个口号——“走近你”。简单的三个字拥有丰富的内涵。它要求电视新闻表达手法的不断创新和提升,更要求新闻记者与群众心理上的贴近与亲近。“走基层”报道是当代社会媒体价值的一种回归,它把目光投向现实,投向生活,投向普通人,关注疾苦,传递温暖,让人们感受到力量。笔者认为,新春记者“走基层”不仅是“三贴近”理念的电视新闻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在于通过这种实践挖掘出“基层”这一巨大新闻来源潜藏的新闻价值。

二、与新媒体融合的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策略

要充分认识、了解和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其为我所用,电视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转变观念,更新电视新闻意识,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这样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要求,以适应不断推进的电视新闻改革,达到“只有电视新闻想不到的,没有技术做不到的”境界。

从广播电视来讲,数字电视基本包括有限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定点无限数字电视这几大类。数字电视是整个下一代电视的基础,没有数字化就没有所谓的新媒体。新的媒介形态与传播技术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传播领域的拓展,也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电视面临着网络电视、数字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的挑战。新闻是电视传播的第一要务,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必须顺应大势,利用新的传播平台,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赢得多元化的发展机遇。

新媒体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全球化、小众化、多媒体化、实时性、交互性、广容性、易检性等特征。当然,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信息传播的快捷。以网络电视为例,用它来报道新闻有许多优点:在众多网民的支持下,可以及时更新报道,可谓真正的第一时间报道;视频技术要求低,简单易学,上手容易,手机视频、掌中DV、电视信号翻录、照片等,都可以上传至视频网站,在大量网民的基数下,新闻量十分客观;基于网络,视频可被点播及重复收看,优于传统电视的线性收看规律,传播力度大。但网络电视也有缺点,特别是在重大事件报道上,它仅仅只能翻录各电视台的现有节目,权威性不足。新媒体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重大革命,并必将呈现出越来越大的优越性。但就现在来说,新媒体还只是充当着信息载体的角色。即使带宽瓶颈的技术问题得以解决,没有独立的信息来源,新媒体依然没有自己的“灵魂”。

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整合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将电视媒体的“灵魂”以新媒体的方式传递出来。新媒体要依托电视的内容、品牌和人才等优势,电视则要借助新媒体的平台、互动和用户数据库等优势,互为支撑,共同发展。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任何一家电视机构都可以进行多介质运作,都可以生产视频、音频、文字、图画等多样的新闻产品。新技术带来了新媒体,新媒体要求新的生产流程,在“开放、兼容、多元、承接”的理念下,流程再造是电视媒体以最低成本获取最高效度的自我更新之道。[3]一个新的、大型的、权威的,并与新媒体、新技术有效“并机”融合的平台,是未来电视新闻发展的方向,这也意味着多媒体视频新闻传播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胡智锋,周建新. 新媒体语境下电视节目生产的发展空间[J]. 视听界,2008(5): 31-34.

[2] 永远的连心桥——中央电视台“走基层”报道研讨会记者发言实录[N]. 光明日报,2011-12-26(09).

[3] 栾轶玫. 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J]. 视听界,2010(1): 24-26.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电视新闻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