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新疆妇女报刊得失考

2012-04-02成湘丽

昌吉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日报报刊苏联

成湘丽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民国新疆妇女报刊得失考

成湘丽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民国时期《新疆日报》中的妇运专栏对世界妇女运动的报道倾向于苏联,这在当时的国民党党报党刊中是非常特殊的现象;《女声半月刊》在配合新疆妇女协会抗日救国统一行动和团结新疆各族妇女方面发挥了舆论先导作用;不足之处在于偏重宣教、不重文艺,受政治气候的影响和牵制很深。

新疆妇女报刊;苏联妇女运动;现代民族国家;文艺稿

国内关于妇女期刊的研究正在悄然升温,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妇女期刊。对民国妇女期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当时较有影响的商业报刊上,而对解放前各省妇运(委)会等创办的妇女期刊(如在国家图书馆可查的就有《上海妇女》、《安徽妇女》、《福建妇女》、《广西妇女》等十余种)则少有问津。笔者试以《新疆妇女》和借《新疆日报》版面刊发的妇女专栏(如《女声半月刊》、《妇女月刊》、《晓风》、《妇女副刊》、《妇女与家庭》等)为考察对象。源于民国新疆政治局势和地缘历史影响下此类期刊的特殊性,民国新疆妇女期刊的创办者大多是新疆妇女运动的代表人物、《新疆日报》社的编辑。加之盛世才执政时期新疆与苏联的密切关系,与笔者所掌握的同时期内地省份的妇女报刊相比,其政治宣传性更加突出。为此本文主要结合这一基本特点作出总体评价,力求宏观整体地呈现其概貌,其得失也可为今天妇女报刊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些历史经验。

一、对世界妇女运动的介绍倾向于苏联

和内地早期妇女报刊相近,新疆妇女报刊的思想主张和理论来源也深受世界妇女运动的影响。《新疆日报》从1940起,每年三月八日左右都会组织专稿宣传国际劳动妇女节,在对各国妇女运动史的介绍中又常会以“十月革命”前后的对比,强调苏联妇女运动的伟大成绩。

苏联妇女在当时很多中国人心中是解放和独立的代表,但像新疆报刊这样长篇累牍、不遗余力地溢美介绍在国内是极少见的。这首先是由于当时国内诸省中,新疆与苏联接触最为密切。由于新疆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往往在此更趋复杂多变。盛世才统治前期为巩固地位,一直奉行的是“亲苏联共反帝”的政策,就是1945年9月张治中主持新疆和平谈判工作后,对苏联也是采取团结友好的外交政策。加之解放前新疆与苏俄长期往来最为频繁,赴苏求学考察的人数众多,苏联自然成为新疆人民了解其他国家人民生活的最主要窗口。而苏联妇女在十月革命后社会角色和地位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妇女又做出了令全世界肃然起敬的伟大贡献,在这样的外交政治、文化传统和现实感召下,新疆妇女报刊以苏联妇女为宣传榜样也就成为必然了。

对苏联妇女的宣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苏联妇女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岗位上做出的杰出贡献。苏联妇女活跃在政府机关、文教卫生战线、工农业生产中,甚至有女司机、女机械师、女飞行师、女科学家等等。二是肯定苏联妇女在十月革命、国内战争甚至是苏德战争(初期)中的非凡表现。苏联妇女在后方担任生产、运输、联络、救护以及军需工业的制造、消防与防空监视哨等工作,甚至上前线战斗。《新疆日报》多次高度评价苏联妇女:“苏联是全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苏联妇女也是全世界上最解放的妇女。”[1]“苏联妇女是世界上唯一获得彻底解放的妇女。”[2]“全世界上除了你们伟大的苏联而外,再没有第二个国家的妇女能享受你们那样的权利,过着你们那种优裕快乐的幸福生活。”[3]

在今天看来,至少有两点宣传对新疆妇女运动的开展是较有启发性的,一是“产母婴儿受到国家保护之权,妇女在分娩前后受到长期休养并在假期内薪资照常须取,产儿院,托儿所,幼稚园遍设各地。”[4]此制度自1938年起在新疆开始建立并不断完善。二是认识到应学习苏联妇女,“参加求民族独立解放的伟大斗争,从整个民族的解放中来求得妇女同胞之解放。”[5]不过由于苏德战争爆发后盛世才错误估计局势,逮捕共产党员,被国民党当局拉拢后,1943年到1944年对苏联几乎不再做正面报道,宣传重点开始向美国转移。但1947年后,在张治中团结苏联的外交政策影响下,对苏联妇女的介绍又多了起来,虽然受当时国民党的“亲美”政策影响,也有不少宣传美国妇女生活的文章,但总体看,对苏联妇女的宣传偏于“解放”,美国妇女的宣传侧重“独立”,对苏联妇女的态度倾向是羡慕向往、美国妇女则是轻松调侃。偶尔也有对日本、朝鲜、法国、德国妇女生活的介绍文章[6],但总体看这方面的稿件还是非常匮乏。

二、妇女组织领导的报刊强调宣传功能

苏联对新疆解放前报刊的另一重要影响是:盛世才统治时期,新疆新闻事业多仿效苏联的“共产主义新闻理论”建构,而在苏联,“报刊应该是放在一个高度一致的和严密划定的思想框框内作为社会变化和社会统治的工具。”[7]在全民抗日的背景下,片面强调报纸的宣传、鼓动和组织功能确实足以发挥其最大的政治优势。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疆日报》在共产党员的积极努力下成为宣传抗日救国的舆论阵地,《新疆日报》报道新闻时政的频率和效率与内地报刊渐趋一致,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疆各族人民对国内局势、国际形势的及时掌握,既增强了各族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有助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认同感的塑造。因为“报纸这个概念本身就隐然意味着,即使是‘世界性的事件’也都会被折射到一个方言读者群的特定的想象之中;而且,我们也已经知道了一个穿越时间的稳定的、坚实的同时性(simultaneity)概念对于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有多么重要。”[8]新疆政府为支持抗战所发起的一次次成功的募捐,各族人民一次次积极的响应,自然要得益于各级政府的倡导、各社会团体的拥护、先进知识分子的街头巷户宣讲等,各族人民抗日热情的持续高涨更与当时《新疆日报》、《反帝战线》等报刊大力报道时局战事动态、战区斗争生活以及持续报道各地募捐动态有直接关系。①

由此可见,当时新疆妇女协会不定期地将各地州妇女动态以简报、通讯、消息等形式刊发的意义所在。尤其是集中统稿、密切关注现实的《女声半月刊》,更是在团结新疆各族妇女方面起到不小作用,它配合新疆妇女协会抗日救国的统一行动,以与当时《新疆日报》主导思想一致的宣传方式,调动了全疆人民、尤其是妇女同胞的抗战热情,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报纸的舆论先导和及时便捷等优势,为在最短时间内集中新疆抗战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宣传。这也使《女声半月刊》和当时国内的主要妇女报刊保持同步性,体现了新疆女性在政治历史舞台上的早期活跃态势。

宣传作用往往在非常年代显得尤为重要,但报刊如果只一味重宣传、完全附和政治而丧失自身的价值立场,前景也是令人担忧的,1945年新疆妇女运动委员会主办的《妇女月刊》专刊的草草收场也证明了这一点。《新疆妇女》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果我们考察一下与其处于同一时代、也基本是由省妇女运动委员会主办的《浙江妇女》、《安徽妇女》等妇女刊物,会发现《新疆妇女》和它们相比,在办刊思路、选文标准、栏目设计、文体形式等方面还是要更为保守和单一。

新疆解放前两年时局动荡、经济恶化、人心不稳,《新疆日报》的基本立场是宣传和平,对疆内和国内局势不做负面报道,从当时持续时间最久的专刊《天池》、《新地》、《文艺》、《世界之窗》、《星期版》、《学习园地》、《社会服务》等来看,回避现实矛盾、疏离政治斗争是当时编辑们的基本倾向,在“莺歌燕舞”的“天下无事”中,《新疆日报》副刊编辑主办的《妇女与家庭》的重心围绕婚姻家庭、育儿家政等展开也就属顺理成章了。

三、妇女文学的写作偏重政治性

自《女声半月刊》创办起来,就为新疆妇女从事文学写作提供了可靠保障。追溯民国妇女报刊文艺稿件的兴衰沉浮,既可以让我们探寻其与政治之间忽而亲密、忽而疏远的复杂关系,也可以让我们从其中探寻早期新疆妇女生活的一些真相。正所谓,历史有时是虚构的文学,而文学有时却是真实的历史,历史的蛛丝马迹和遗珠散简往往在其中略显一二。

可是早期新疆妇女报刊的文艺稿却让我们的这份愿望基本落空,在《女声半月刊》和《新疆妇女》上,虽有不少在校师生的作品,甚至盛世才给《新疆妇女》创刊号题词时还明确希望该杂志能培养一批女作家,但很多散文与通讯、特写等新闻文体界限模糊,有些作品政治鼓动性和功利性太强,如鼓励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工作的《曈昽》、《阿娟,你出来吧》、《敏儿的幸福》、《觉醒》、《我要复活》;宣传四月革命的《光明之路》、《四月里的春天》;鼓励妇女上学识字的《母亲上夜校吧》、《福儿妈》、《泪光》;宣传政府教育制度的《孩子与妈妈》、《活跃的理发室——女中生产一角》;宣传政府经济政策的《母亲的觉醒》(独幕剧);宣传妇代会的《秘书处工作剪影》、《代表生活点滴》等等。有些文章从总体看,技法还是比较幼稚,风格也近乎雷同,具有个性化和文体意识的作品很少,大多有明显的学生习作的模仿痕迹。

不过,在《新疆日报》上刊发的其他妇女专刊还是留下了当时妇女生活的一些真实的记录,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妇女生活、女中学生生活、普通劳动妇女生活集中反映的文章,姑且不论其文学性高下,也自有保存历史的一份价值。如《乌鲁木齐河畔的女人》、《迪化妇女生活素描》、《漫谈归化族妇女》、《新疆女工缩影》、《本刊特访:蒙族妇女生活》、《一个回族姐姐》、《在女中的操场上》、《访锡伯族妇女》、《游牧妇女的生活》、《学校园地——女院花絮》等等。

另外,作为解放前新疆最有成效、坚持最久的妇女专刊,《新疆日报·妇女与家庭》专刊曾发起多次文艺征稿活动,其中最成功的一次是1948年9月4日发起的《我的......(母亲、妹妹、姊姊、太太等均可)》的征文活动。最出色的一篇文艺稿是1949年李薇为纪念三八妇女节而作的《女贼》,该话剧以《玩偶之家》的排演现场带出一个反抗包办婚姻的中国“娜拉”走投无路的现实难题,“这部在新疆解放前夕问世的文艺作品可以代表解放前新疆妇女报刊文艺稿的最高水准。”[9]

解放前报刊的资料整理和历史研究目前尚在进行中,本文试将微观点评和宏观考察相结合,通过与内地妇女报刊等的横向比较,凸显新疆妇女报刊的独特价值和得失经验,进一步拓宽新疆期刊研究的历史视野和性别视角,并为新疆社会性别学的研究提供溯源式的学术参考点,提升其理论力度和历史维度。另外这一研究也将有益于抗战背景下中国妇女运动的早期发展史、中国现代革命史与妇女解放史的互动研究、中国现代期刊办刊策略倾向的比较研究等。

注释:

①据张式婉《活跃在文化战线上的女青年》回忆,“街道读报组是专为年龄较大,或不能摆脱家务的妇女组织的...主要是读讲当天《新疆日报》所载的抗战消息和新疆各族人民支援抗战的事迹。通过读报宣传,不少参加读报的街道妇女为前方将士缝制了寒衣和鞋靴,有的还联名请求为她们读报的‘小先生’代笔,给前线将士写慰问信。”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史志编辑室.新疆文化史料·第三辑[M].内部发行,1990:95.

[1][4][5]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妇女[N].新疆日报,1939-11-09(4).

[2]“三八”妇女节三十周年纪念[N].新疆日报,1941-03-08(1).

[3]妇代大会致苏联妇女电[N].新疆日报,1942-05-06(3).

[6]如:朝鲜妇女的生活[N].新疆日报,1939-11-29;(4);战时德国劳动妇女生活[J].新疆妇女:创刊号,1941,(1):5-7;日本妇女的现状[N].新疆日报,1943-04-20(2);妇女过剩的德国[N].新疆日报,1948-08-25(2);战后法国妇女生活[N].新疆日报,1948-08-28(3).

[7]威尔伯·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140.

[8]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想象的共同体[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72.

[9]成湘丽.回望解放前《新疆日报·妇女与家庭》专栏[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

G21

A

1671-6469(2012)04-0001-03

2012-08-25

新疆大学青年项目“解放前新疆妇女报刊研究”(070430)阶段性研究成果

成湘丽(1979—),女,湖南湘乡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日报报刊苏联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百强报刊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灵感日报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