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必须构建“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

2012-04-02袁雪梅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业界运行机制三位一体

王 全,袁雪梅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地方高校担负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功能,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1]。这一点,已经在地方高校中成为共识,很多地方高校在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创造了一些有效的合作教育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总体上看,目前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展的水平不高,还没有建立起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模式。这些问题的产生,一般都归咎于政府支持引导不够,企业缺乏积极性,高校主动性不强。这其实都是表面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是,产学研各方对合作教育认识不统一,还没有明确各方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义务,还没有建立起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有效运行机制。因此,建立地方政府、地方高校、业界“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形成政府牵动、高校主动、业界联动的局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构建“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各方行为主体要统一认识

首先,要明确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基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种合作教育模式;是充分利用高校内外部的教育资源来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育人模式。高校外部的教育资源包括科研部门、产业(高校学科、专业所指向的行业、企业),这里统称业界。高校内外部的所有教育资源组成一个教育共同体,共同作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这与传统的产学研合作内涵不同。传统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是指业界、高校、科研单位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过程和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成果转化,产品、技术开发与应用,缺乏人才培养的内容。二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根本目的不同,即是否把重心放在人才培养上。从逻辑关系上看,产学研合作教育包含在产学研合作框架内,推进以人才培养为重心的合作教育,可以丰富产学研合作的内涵,促进产学研合作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

其次,要明确产学研合作教育各个行为主体的作用。产学研合作教育涉及的主体主要包括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和政府。地方高校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主要是在地方高校、区域内的业界(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展开。政府、高校、业界围绕着产学研合作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三位一体”的关系。在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地方政府作为牵动主体,通过发挥总体规划、宣传造势、政策引导等方面的作用,来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务。因此,地方高校作为教育主体,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要积极主动。产学研合作教育除了在高校内部进行外,更主要的是在业界中全面开展,因此,业界就是运行主体。产学研合作教育必须在政府的有力推动下,高校、业界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有效开展并且不断推进。

二、影响产学研合作教育 “三位一体”运行机制构建的主要因素

影响产学研合作教育“三位一体”运行机制构建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认识不统一,把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广义上的产学研合作等同起来,对产学研合作的内涵认识不一致。

二是从国家层面,缺少相关的法律、政策支持。

三是地方政府对产学研合作教育重视不够,引导不力。地方政府大多是地方高校的举办者,是地方高校的投资主体,也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牵动主体[2]。目前,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地方高校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注意发挥地方高校对本地区人才、智力、信息、文化等各方面的作用,引导高校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直接服务,全方位地促进本地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的进步,但地方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重视,着眼点还在通过产学研合作,解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兴奋点在“成果”上,忽略了以智力支持为主要内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政策引导、综合协调、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影响了政府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牵动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是地方高校教育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地方高校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教育主体甚至是关键主体,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就是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而现实情况是,一些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过程中,指导思想不够明确,视野不够开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容不全面,比较好的是要求贴近业界,还没有完全融入业界;在推进过程中,产学研合作教育偏重在理工科专业,忽略人文社科专业,还没有建立起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缺乏统一综合协调的机构,致使各专业在开展合作教育方面存在各自为战的局面,高校内部没有开展合作教育的激励机制,比如在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上,还沿用传统的做法,侧重于对教师的教学、学术成果等方面的考核,对教师从事产学研合作缺乏必要的支持,致使教师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还存在科技成果少、科技成果转化难的状况,科研能力特别是应用科研能力不强也影响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开展;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需要投入,但大多数地方高校在这方面投入不够。

五是业界对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行业、企业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业界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主体,合作教育大多是在业界内进行。再加上我国尚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期,行业、企业体制转换,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任务繁重,产学研合作教育还没有提上议程。从企业自身来看,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目标,一些企业对依靠科技进步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企业的理念,还没有在实践中给予应有的重视。担心影响企业正常运转和舍不得投入的短视行为也影响产学研教育的开展。单单依靠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熟的民营企业展现良好的社会形象来推进合作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三、构建“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机制,需要各个行为主体找准位置,发挥作用

现在一般认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最先开始于美、英等国,成熟于 20世纪中期。实际上,我国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就有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具体实践。早在1941年,教育家徐特立就提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三位一体”的思想。他提出把延安自然科学院与当时边区所属的工厂、农场联系起来,共同组成“学校管理委员会”,工厂、农场对人才培养有发言权,学校按照工厂、农场的实际需要来培养人才。据记载,当时延安自然科学院下设物理、化学、生物、地矿四个系,相应建立了金工、铸工、锻工、木工车间机械实习工厂和化学实习工厂,并且合作建立起了融生产、科研、实习于一体的光华农场,这种集产学研功能一体的教育模式,为当时边区制造出了肥皂、玻璃等产品,还培养出了核动力专家彭士禄、被称为“中国的热之父”的任湘等著名科学家。20世纪50年代,国家把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作为教育方针,要求教学、生产劳动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对培养人才产生了积极作用。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我们既要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又要继承、研究我国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当前,重要的是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上,构建起政府、高校、业界“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地方政府、地方高校和业界都要明确自己的主体意识,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各自的作用,切实构建起“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把产学研合作教育纳入良性循环轨道。

地方政府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牵动主体。一是宣传引导,通过大力宣传,增强社会对产学研合作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二是政策激励。在国家出台支持产学研合作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明确区域内高校、业界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各自的任务,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政府的相关部门也要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共同建立起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制度环境。三是综合协调,牵头成立由政府部门、高校、业界共同组成的专门机构,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区域内地方高校的学科特色、专业优势,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协调解决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具体问题。四是资金支持,要加强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投入,通过立项等方式,对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高校、企业进行资金支持。也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地方政府层面设立专项基金,提高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业界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主体。要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必须要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必须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使企业畅通高素质人才交流渠道,又可以提高现有劳动者素质。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不仅有效解决企业内的技术、生产等问题,还可以通过科研开发、成果转让等实现新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企业不断更新发展理念,提升管理水平。同时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展示良好形象的主要渠道。

地方高校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教育主体。要充分认识到,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以及自身发展的战略要求。要奠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础,积极主动地把学校的发展融入地方经济社发展全局之中,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实力。树立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积极承担地方政府政策咨询等方面的任务,承担企业的科研项目,联合高水平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进行技术攻关[3]。利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社会和业界培训各类人员,参与政府和业界的人力资源开发。在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实施中,要把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产学研合作教育落实到人才培养全程,搞好各个环节的顶层设计;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统一规划、协调各院系的产学院合作教育的开展;要在科研政策、教师评价等方面制定激励政策,调动教师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要加大投入力度,保证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资金支持。

四、构建“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1.育人核心原则。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产”、“学”、“研”各环节的结合,都要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际能力、职业素养来进行,最终的落脚点都要落实到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上来,要和传统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区别开来。

2.市场经济原则。在市场经济时代,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就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来进行。学校和企业要尊重双方的价值取向,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起相互支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共同体[4]。

3.政府主导原则。产学研合作教育“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关键是政府作用的发挥,离开政府的主导,学校和业界不能够形成良性互动。这种政府主导绝不是简单的行政领导,而是以政策法规、经济扶持为主要手段的牵动引导和必要的行政干预。只有政府的作用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教育“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才能有效运转。

[参考文献]

[1] 孙健.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问题探讨[J].高教研究,2009(4):12-13.

[2] 华玉,李兵,赵国英.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概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8-20.

[3] 饶明如.地方高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若干问题探析[J].高教高职研究,2008(12):164-165.

[4] 于响生.普通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31(11):76-77.

猜你喜欢

业界运行机制三位一体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