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诗中的漂泊情结
——论杜甫诗中的“舟船”意象

2012-04-02陆丽冰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小舟杜甫意象

陆丽冰

(黑龙江大学 文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意象作为中国古代首创的一个美学范畴,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上》,当中“立象以尽意”[1],“意”指圣人才可参悟的天下之道,而“象”则特指八种卦象;而第一次将“意”与“象”合成一个完整概念的是在东汉王充的《论衡·乱龙》中:“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2]这当中的“意象”一词是表意的具体的物质象征,在内容上与范围上有了一定的发展。到了魏晋时期,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神思》中又从创作构思的角度阐释了“意象”,提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3]这里的“意象”是指诗人在“行之于手”之前所形成的心中之“象”,至此“意象”一词作为古代文论中的概念而不断出现。意象同儒家文化下的制约性情感共同传递着诗人们深沉但却丰富的内心世界。

杜甫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时代,经历了盛世的繁华同时也经历了战乱的悲凉。这样的一个时代注定了杜甫漂泊的人生境况,也为其诗作打上了漂泊的烙印,而“舟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之一,特别是在他人生当中漂泊西南时期的作品,他将自己人生中的种种际遇同“舟船”捆绑在一起,形成其生命中独特的私人性符号。

一、壮志未酬的漂泊人生

滔滔无尽的江水之中一叶小舟浮游于上,如似没有根蒂的飞蓬一般在水面上随波荡漾。舟船的自身属性决定了它特殊的文学功用,在文化的不断浸染与熏陶下形成一种独特的社会视角,使得它从实用走向审美。《尔雅·释水》中:“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乘桴。”[4]舟船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融入古代的礼制当中,体现出严格的等级制度。当中的“士特舟”则是文人墨客独有的一道风景,他们是胸怀抱负的一群人,却自立于政治与民间。诗人的心是敏感的,当他们投身于政治却不得志时,“特舟”即为“独舟”的那份孤独与漂泊就尽显出来。并且在《诗经·柏舟》当中提及:“泛彼柏舟,亦泛其流。”[5]35《诗经·小弁》中:“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心之忧矣,不遑假寐。”[5]314这些诗句都阐释出舟船的漂泊寓意,俞平伯先生曾说道:“(柏舟)取喻身世之畸零。”[6]自身地位的特殊性加之社会环境的险恶,是促成诗人漂泊的原因。

杜甫是这样芸芸纷繁中的一位,其诗作中“舟船”的意象描述了他壮志未酬的漂泊的人生历程。在《梦李白二首》中曰:“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7]124这是李白告别时赠与杜甫的,当中的“江湖”就是指政治的风云变幻,而杜甫自身就似这变幻“江湖”中一叶摇摇晃晃的孤舟。这叶“孤舟”承载着报国的壮志与希望,而宦海沉浮的风风雨雨又让人生充满了未知的无尽恐慌。但这并未抹杀杜甫对于国家安危的担忧,即使是被放逐被驱赶。在《登岳阳楼》中:“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7]304登上风景壮美的岳阳楼,一番美景固然会令杜甫敞开胸怀,但这壮美、辽阔的美景下更容易引发诗人自身的飘零与孤寂之感。此年五十七岁的杜甫已是疾病缠身,政治上的失意、精神上的孤苦、身体上的顽疾都在一叶孤舟中凝聚成一个被遗忘的杜甫,“孤舟” 这一意象恰恰将这种情感加以外化。意在“孤”、象在“舟”,“孤”因“舟”而形象化、“舟”因“孤”而情感化。它将诗人自身的感触与外在意境的空远辽阔相对比,愈发衬托出“舟”的渺小。而对国家危难之担忧也因这个人的飘零愈发地浓烈,二者的双重思虑使得杜甫失去了情感的依托,从而漂泊之感也就更加凸显出来。

二、困顿流离中的暂息之所

“《太平御览》中晋棘的《据船赋》是这样描述舟船的:‘虽载沉而必浮,其论器而比象,似君子之淑清,外质朴而无饰,内空虚以受盈。’”[8]舟船加以情感化之后可与君子相媲美,代表一种美好的品行,从而舟船就更加深入地走进了诗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一种美好的寄托。诗歌中有许多作品是借舟船来显露诗人们的精神向往的。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9]308李商隐的:“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同天地入扁舟。”[9]500精神上的归隐与淡泊似一叶扁舟般自由地驶向心灵的田园,舟船因此也被印刻上了自由的烙印。说到舟船的这种自由的象征,在《庄子·列御寇》中较早提及:“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10]舟船御水而行的自由,驶向远方天际的洒脱,都为它增添了几分浪漫主义色彩。

杜甫诗中透过舟船意象所表达的自由并非归隐之心,而只是困顿流离之中寻求自由的暂时寄托。《晓发公安》中的:“邻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7]303国家的动荡、百姓的疾苦加之个人长期而无止境的在外漂泊,杜甫似乎在经历凡此种种后对于人生、对于未来产生了虚无之感。世间的人事物都是无法长久的,而真正的永恒在那里呢?心灵如何才可收获一份宁静呢?还是坐上我的小舟吧,从此江海之上自由地前行,目的本身已经失去了意义。这里的舟船意象寄托了一种冲破长久现状的愿望,那叶长期困存悲苦的小舟因“眇然”而暂时得到了轻快,在辽远的江湖之上游荡。这种自由是对于令人窒息的现实的重新出发,暂抛烦恼的再度启程,诗中舟船意象因暂时同现实拉开一定的审美距离而成为一个暂息之所。当漂泊成为一种常态,同杜甫日夜相伴的只有那一叶小舟,因而舟船意象在表达诗人漂泊的身世之感的同时也成为他生命当中的一种寄托。

三、孤独无依的生命体验

杜甫的一生可以说是同政治纠结在一起的,而政见不同、壮志未酬使得他长期的漂泊在外。怀才不遇的苦痛、理想破灭的不甘、遭贬流放的无奈、冷落无依的凄凉,这些全然间成为杜甫人生的全部内容,这种经历让他对孤独的体验较之常人更加深刻,他与唯一的小舟将这种孤独深深地印刻在生命之中。

《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7]224茫茫的大江之上,浩渺的星空之下,独舟中的杜甫陷入了沉思,政治上的失意再一次浮上心头。虽然以沙鸥自况言个人之精神,可是天地何其之大?沙鸥何其之渺小?个人的才华与壮志终究无力回天改变现状。杜甫似一位孤胆英雄,只身一人坚持着个人的信仰,因而在这倔强的坚持背后包含着些许的落寞与孤独。此刻的这一小舟同杜甫的失意内外汇映,大江之上一叶小舟的孤寂、杜甫内心只身一人的孤独,人与舟在这里结成了一个共同的情感的符号——孤独。一人就居于舟上,拖着多病之躯,加之岁月催人年老,客居的生活又引发杜甫对于家乡的思念。“年年至日常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7]297此时“舟”的意象又成为了他归乡的唯一寄托:“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7]240他乡生活已有时日,伴随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几多感慨,杜甫回乡的希望都寄托在小舟上,可是它却仍然停留在江边无法开出去。在这里“舟”的意象加之“丛菊两开”的秋日时节,秋的寂寥与肃杀舟的形单与影只二者交织在一起,注定要将杜甫的孤独继续深化。而今陪伴杜甫的只有那一叶小舟:“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7]312“舟”在此处已经融入杜甫的生命当中,成为他孤独无依生命体验的一部分。

杜甫最后病逝于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生命中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是他最终的归宿。舟船与他一起经历着壮志未酬的漂泊人生,成为他困顿流离时的暂息之所,更是与他孤独的生命体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杜甫诗中的“舟船”意象是诗人人生情感的重要载体,它被诗人注入了漂泊、自由以及无所依靠的一种孤独,使它成为负载杜甫生命意识的心灵之舟。

[参考文献]

[1] 周振甫.周易注释[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66.

[2] 北京大学历史系《论衡》注释小组.论衡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923.

[3]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84.

[4] 郭璞.尔雅[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371.

[5] 周振甫.诗经释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

[6] 俞平伯.俞平伯论古诗词[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8.

[7] 萧涤非,选注.杜甫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8] 肖乃菲.古典诗词中的舟船意象[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Z1):1.

[9]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0] 杨柳桥.庄子注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544.

猜你喜欢

小舟杜甫意象
抚远意象等
捉迷藏
喝水
别催别催
意象、形神
逛超市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杜甫的维稳观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